关于《教师成长的几点体会》

2009-11-17 03:58邱小燕
教师·上 2009年7期
关键词:开福区课题艺术

这是一个省级课题的开题论证会——《基于综合艺术教师成长的问题发现与行为改进实验研究》,这是在开题论证会上一名主要课题组成员的发言——《教师成长的几点体会》,该教师结合自己在艺术成长路上的思考、耕耘与收获,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长”“教师读书促进课堂教学”“多写作、多交流、多对话促进教师更快进步”以及“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几方面来阐述。她提出的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会场专家、领导、教研员们及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继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各级教育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广大教师群体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现将该教师在会上的发言全文转载如下:

大家好!我叫邱小燕,是开福区清水塘小学一名普通的艺术教师,非常高兴能担任今天这个隆重的课题开题仪式的主持,也非常荣幸能代表课题组成员在此发言。现在,我结合自己的艺术成长,向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简要汇报一下我的艺术成长路上的思考、耕耘与收获。

2001年7月,我从长沙市岳麓区岳南路小学调入了开福区清水塘小学,这一年,是开福区作为国家级首批重点实验区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头一年,我有幸伴随着新课程一起成长。

想当初,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接受一项新的实验工作,我曾经感到了困惑、彷徨。不过,这样的不应期并不长,因为开福区教育局和开福区教育科学培训中心经常组织全区的老师进行新课程培训——理论方面的、业务方面的,并请来了许多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有些专家的名字我只在电视上或书本上仰视过。当这么多的学习机会来到我面前,我感觉到了如饥似渴,也感到了充实和幸福。就这样,我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迷茫阶段顺利地过渡到了脚踏实地、敢想敢做的求知、创新阶段。在我区教研员罗炜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了“主心骨”,她让我和其他艺术老师们经常性地开展小课题研究,每一个课堂问题、每一次反思、每一次发现都被当作一个小课题来研究和对待。于是,我的每一次教学,都有了比较明确的目的和意义,并把“教”与“学”定位在于师生相互之间,给教学赋予了研究和发现的目光,带着问题去教,带着思考去总结、去琢磨,这样的举一反三让我明白了:做研究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理想花园”,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是稳打稳扎,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学校的李春喜校长屡次对我说:“要有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志向”。虽然我知道,我离“专家型教师”还相差甚远,但这个目标却给了我方向。有了行动的指南。我的胆子变大了,前进的步子迈得更宽了,也敢于和专家对话了,敢于尝试以前不敢涉足的一些重要课题领域了。对于课题研究,我把它看得更加常规化和生活化了,即带着研究、审视、探求的眼光去学习、生活和工作。

课改中期,我担任了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艺术课程与教材研究”子课题组副组长;成为了 “国家《艺术》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实验”研究组成员等等。我总结出了一条规律:课题研究,就像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盘,有了它,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才会变得目的明确、意义重大,它是教海中的航标,又是促人进步的动力。这就是我想表达的第一点:课题研究促我成长。

其二,一个教师要发展,首先得爱读书,会读书,挤时间读书,读有用的书。

书读得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越不足就越求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时候,还可以和学生们读相同的书,从儿童爱读的书中去进一步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首先得知道他(她)爱看什么。冲着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多读书。这么多的书读了,目标却指向同一个,那就是:更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记得我的一堂获得全国一等奖,并且被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多次播放的艺术课《小兔乖乖》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我翻看过的一本童谣。从那以后,我对“书中自有黄金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其三,多思考,多写作,多总结、多交流。把所思所想及时归纳、整理,是我一直坚持的工作。

以前我常用一个硬皮本写作,把课堂趣事、课后思考记在一个蓝色本本里。后来,在新思考网站上开通了我的个人成长博客,我开始在博客上写,写的时间久了,发现在博客上写作实在是好处多多:第一,拥有了更多的读者群,且能及时地得到许多同行的反馈信息,经常有许多游客在我的文章下方留下肺腑之言,对我的启示很大;第二,这样的写作方式不再像以前一样闭门造车,有“敝帚自珍”之感了;还有,写得多了,自然而然地便练就了文笔,不会再为写论文、写案例而难于下笔而发愁了。有的时候,我回过头来再细读自己曾经写下的小故事、小短文,竟能产生恍然大悟或如梦初醒般的豁然开朗。

多交流,多对话,与同行对话、与专家对话、俯下身来与孩子对话是教师扩大视野和视角的重要途径。

对于一名成长中的教师,只关注自己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固守在三尺讲台,要把发展的眼光伸向更加高远的地方,让自己的视线更清晰,视野更开阔。在这方面,我是一名非常幸福的老师,我的领导、上级总是在给我们创造这样的机会,让我多次走出校门,到外面去学习、去交流。于是,我拥有了一次次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开始敢于在全区的艺术教师培训会上介绍自己摸索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开始在市级、省级研讨活动中大胆展示自我,我还敢在全国的艺术骨干教师交流会上把我区的成功经验大方向各地同仁推荐。2006年11月,我应邀去了广西玉林、博白、陆川、白流四个县级市,与那里的艺术教师、孩子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对话,这样的收获是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合理有效的奖励、评价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进入开福区起,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太多方面需要充电,我工作起来比较积极、主动,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的每一点点进步,都在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之中,领导的关怀、鼓励、表彰是我不断上进的重要力量源泉。当我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一些可喜的进步,得到的总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赏识,并且给我提供更多的平台进行锻炼和展示。

2003年,开福区政府、开福区教育局启动了“三名工程”,这是一项重要奖励举措,旨在表彰和奖励一批出色的一线领导、一线教师,使“明星效应”在广大教师队伍中起到“领头雁”的作用。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开福区明星教师。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可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因为它时时照着我,提醒我、鞭策我——当我感到疲倦的时候给我补充能量,当我感觉困惑的时候帮我选择方向。2006年,由长沙市教育委员会、长沙市教育总工会组织的“十佳知识型职工”评选活动中,我荣幸地被评选为长沙市“十佳”之一;2007年教师节,我受到区级、市级、省级的层层推选,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得了由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奖章和荣誉称号,并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教育一等功的奖励……等等一系列的评价、奖励和荣誉,使我感受到,我所作出的努力,是大家认可和肯定的,是值得继续推进的。我把这些荣誉和奖励,看作是我前进中的“加油站”。

每当我跋涉艰辛、路途劳累时,总是有“加油站”及时地为我补充能量,让我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和更多的艺术同行们一起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和发展才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我们每一个艺术教师,都有着自己的一方领地、主宰着各自的一片艺术天空,这些领地、天空,就像一个个孤立的水塘,虽然明亮清澈,却没有流动的韵律、激荡的涟漪;可如果大家都大方地、大胆地向中间靠拢一点,向前方迈进一点,这些单个的水沼、水塘就有可能连成一片浩瀚的海洋,一片充满着动感、跳荡着生命活力的海洋。这,就是团队的合力!这样的蓝图,不正是我们的艺术课题《基于综合艺术教师成长的问题发现与行为改进实验研究》中所构建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蓝图吗?!

我很高兴,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们大力支持和帮助;我很幸福,能够在这个精诚合作的团队里和各位艺术老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责任编辑:李之宣)

猜你喜欢
开福区课题艺术
I Enjoy Reading Crazy English
长沙市开福区福欣幼儿园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纸的艺术
大自然思维下的小学屋顶花园设计探究——以开福区浏阳河小学屋顶花园设计方案为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妈妈和我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