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评论

2009-11-19 09:16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原生态网络

韩 倩

【摘 要】 “原生态评论”是随着网络论坛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评论,其特点是活泼、质朴、立体与短小。“原生态评论”对传统评论来说是一种叛逆,也是一种回归。“原生态评论”也并不完美,其缺点与网民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有直接关系。尚需进一步成熟与发展。

【关键词】 原生态;评论;论坛;网络

评论历经上百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十分成熟:语言严谨,逻辑严密,结构严整。评论因这三“严”而表现得说理透彻,滴水不漏;也因这三“严”而束缚了手脚,呈现出一些不足。并且,评论的发言权一直被媒体掌握着,这种局面随着时代发展、民主进步而亟待改变。自90年代以来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尚嫌稚嫩的评论——“原生态评论”。

“原生态评论”是指在网络媒体中网民针对某一事件或观点而发表的原创评价性意见。之所以叫“原生态”,是因为网民评论相对于传统媒体评论来说,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相对粗糙,是一种未经过深加工的、较为原始的评论形态。

“原生态评论”的出现看似偶然,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而出现,实则有其出现的必然性。

首先,在网络出现前,群众的评价性意见要想见诸媒体,需要一个自下而上的传达过程。由于媒体在言论方面设置较高壁垒,没有多少人有传达意见的机会,虽然也有群众投稿,但是严格的审查制度限制了群众的意见表达自由,再加上对观点的筛选,对文字、逻辑性的严格要求,绝大多数人被关在了媒体评论大门之外。并且传统媒体提供给受众的言论空间本身就是极有限的,版面与时段都不可能完全对公众开放。而网络则完全颠覆了媒体言论的传统,它以其低进入壁垒和巨大的信息容量使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意见。下情上达的渠道畅通了,民众沉寂多年的“评论欲”得到了释放,“原生态评论”怎能不火爆呢?

其次,传统媒体评论的缺陷,已经到了需要一股清新之风荡涤“评”坛的时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是死板。评论不像消息、通讯那样以叙事为主,而是以理制胜。因此极其讲求逻辑严密,要毫无破绽,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许多评论语言太过抽象,推理太多。什么“因此……”“然而……”“一方面……另一方面……”满篇都是。表现形式死板,读起来长句太多,节奏拖沓,难以吸引读者。

二是圆滑。一篇评论,从写稿到初审最后到终审,层层审阅把关。为了慎重起见,编辑们把稿子中的锋芒、棱角一层层磨平,呈现给读者的评论中措辞都比较圆滑,温和。而评论本身是应该带有明确立场和倾向性的一种文体,它应当是刺向丑恶的利刃,文字表述应有浩然甚至凌厉的气势。评论一旦变得圆滑,就丧失了它的魅力与威力。

三有局限。新闻评论的特点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谈问题的某一侧面,保证评论的针对性。但是一个事件可以评论的角度有很多,你看到了甲,而我看见的是乙。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同一版面(时段)将一件事方方面面都评个遍,只能反映其中的一方面。评论空间被局限了。

而且,从内容的涵盖程度上来说,由于评论通常都由一人或几人完成,即使思维方式不存在定势,也不可能全方面地将事件评析过来,评论内容的丰富程度显然不能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成果相提并论。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记者、评论员对于事件的分析并不总是能做到十分透彻。由于专业、经历的限制,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通才”而不是“专才”的层面上,这也就使得评论内涵的穿透力受到了局限。而在不同职业、不同阅历的群众中间有很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观点表达弥补这一缺陷。

四是篇幅长。评论是发掘新闻内涵的重要工具。为了挖得深挖得透,往往不惜大量篇幅。但评论中既要有长枪,也要有短小的匕首。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需要省时、易读、犀利的“短平快”出现。像时评、短评就很受读者欢迎,实际上,这种“短平快”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原生态评论”的出现正是一个及时的补充。

“原生态评论”的长处正和传统评论的短处相对应。传统评论的以上不足,恰好“原生态评论”都能弥补上。

其一是活泼。“原生态评论”是个性化极强的写作。它采用的语言大多是原汁原味儿的老百姓的话,口语色彩浓厚,多用短句,用俗话说就是水萝卜就酒——嘎嘣脆。通俗,简练,读起来省力。结构行文也很活泼,随口道来,显得流畅自然。

其二是质朴。“原生态评论”没有那么多道把关人的雕琢,保存了语言语义质朴的气质。群众的观点虽然难以像媒体那么顾全大局,但却表现出一种在媒体上难得一见的充沛气势。群众是爱憎分明的,觉得好就赞不绝口,认为坏就骂个狗血喷头。即使是理论性较强的原创评论,也象杂文一样不乏嬉笑怒骂,观点极其鲜明。读者在看多了“温吞水”后,这样的评论使他们耳目一新。况且,片面的观点中也不乏合理因素。有理、质朴而尖锐的言论是“原生态评论”最有魅力最得人心的地方。

其三是立体。“原生态评论”是一种群体概念的评论,针对某一事件可以有几十人甚至成百上千人发表观点。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的背景、经历不同,对事件的看法也就不尽相同。网民会从各种角度展开评论,使事件的各个侧面都被剖析到。评论已不再是“一点”“一面”的形态,而是一个立体的评论系统。这样的立体评论可以补全媒体评论难以顾及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扩充了评论空间。

其四是短小。网民评论大多是简短的,多的也不过几百字。网民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既不用引子开头,也不用套话结尾。论述过程也很简单,三言两语带过。这样的论述虽不系统,但观点传达得很明晰。

“原生态评论”并不完美。它的观点虽鲜明,但只言片语很难将一个观点论述透彻,常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尽管有论述得比较严密的评论,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原生态评论”逻辑上不够严谨。另外,口语虽然活泼,但容易流于浮滑甚至粗俗。现在网络上的语言不文明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应当杜绝这种趋势的蔓延。

“原生态评论”对传统评论来说是一种叛逆,也是一种回归。它是传统评论在过于成熟圆滑之后的一种反思。评论是什么?归根结蒂,评论就是意见的传达。那么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我们的评论应该向“原生态评论”借鉴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活泼的文风,尖锐的语言,充沛的情感等等。如果说传统评论是一道精心烹制的名菜,那“原生态评论”就是一根刚从地里摘来的鲜黄瓜。它有刺、不精致,却爽口,充满自然的清香。若我们能把一道菜做得既鲜爽又精致,那离“众口不再难调”就又近了一步。

“原生态评论”是随着网络论坛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诞生时间不长,还很幼稚。但是已经凭借其质朴犀利的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原生态评论”的缺点与网民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有直接关系,也与网民的道德意识相关。随着网民群体的成熟,“原生态评论”一定会逐步摆脱现有的缺憾,发展壮大起来。

【作者简介】

韩倩,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系,助教.

猜你喜欢
原生态网络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净化心灵,回归本真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