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知识分类的再认识

2009-11-19 09:16李永红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再认识分类

【摘 要】 本文根据知识反映客观事物程度的不同,将技术知识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根据知识载体的不同,分为物质的形式和观念的形式;根据技术客体的二重性,分为技术结构的知识和技术功能的知识;根据知识的表达力分为明言知识与难言知识。

【关键词】 技术知识;分类;再认识

一、根据知识反映客观事物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技术知识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经验和理论,即知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验知识,一种是理论知识,经验的资料以及用自然科学的和专门的语言对实验技术结果的描述属于经验的知识。在技术科学中经验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技术知识要实现自己的职能,并不总是要成为逻辑上严密、完备的理论,但却必定要有经验上的充分根据。前者表现为技能和准则;后者具有抽象性、系统性,表现为技术规则和理论。

按照米切姆的观点,技术知识可以分为:第一,感觉运动的技巧与技能(Sensorimotor skills or technemes);第二,技术准则(technical maxims)、经验法则(rules of thumb)处方(recipes);第三,描述性定理(desciptive laws)或技术规则(technological rules);第四,技术理论(technological theories)。

技术知识可以在很晚以后才形成为理论。技术理论包括实体的(substantive)和运作的(operative)两种类型。前一种类型一般同技术制造有关,后一种则同技术应用有关。实体理论实质上是科学理论对实际情境的应用,例如空气动力学或者说飞行理论,就是流体力学的应用。运作理论从一开始就关乎人和人—机复合体在实际情境中的运作,例如决策理论、运筹理论。邦格认为,“从实践的角度看,技术理论比科学理论更丰富,它不限于说明不管决策者做什么都有什么东西存在,可能存在,或将会发生,而是关系到发现什么东西必须做,以便带来什么,预防什么,或仅仅是改变事件的位置,或以预定的方式改变它的过程的健在。而在概念的意义上,技术理论比科学理论贫乏得多。”

二、根据知识载体的不同,可分为物质的形式和观念的形式,前者指物化于工具中的知识,后者是存在于操作者头脑中的知识

日本技术哲学家户坂润曾经指出:现实的技术无一例外的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社会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方式,这就是技术的物质性因素;技术又有一定的主观存在方式,就是技术的观念性、主观性、可能性因素。技术的观念性因素应该以物质性因素为媒介或者通过已经作为媒介的事物才能开始获得其自身的具体性。观念的技术对应的就是观念的知识形式,表现为劳动者个人的技能与智能,如数学家的计算、临床医生的诊断、文学家的创作以及理论家的思维。在技术认识过程中,这些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个人知识,起着关键的作用。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South Carolina)的D.贝尔德教授是“工具认识论”的提出者,他在对人造物的哲学反思基础之上进行技术知识分类,认为工具中存在着封闭的和整合的知识,这些知识独立于它所产生的背景,因而技术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物质的形式和观念的形式。前者指密封于工具中的知识,后者是存在于操作者头脑中的知识。科学工具的认知作用日益凸显,工具技术知识发展中有三条教训,它们分别是:第一,在一个发展到相当程度的高技术社会中,操作那些人造物的主观的知识即“人类的信念”是相当有限的;第二,那些物质性的装置(工具)内含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第三,工具中内含的知识要真正成为知识,工具必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只有在规范地、可靠地履行某种职能,工具才能在某种程度上独立出来,否则,它就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哪一种知识都不能独立或游离于当时的环境之外,因为工具只能处理此前选择好的对象,而选择是需要操作者的。这样,这种工具的可靠程度就要随工具的更新和使用者的水平而相应做出调整,完全独立的工具是不存在的,这种独立性因而具有历史性,是一种可调整的理想,它既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也受认知动力的推动。

三、根据技术客体的二重性,可分为技术结构的知识和技术功能的知识

前者关系到技术人造物的物理的(或结构的)属性;后者则与人如何成功地使用人造物相关联。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的W.Houkes教授对技术功能的知识作了分析研究。作者提出,不论是偶然的还是恰当的功能的知识,在内在的标准中都有一个独特的属性,即它们是与人如何成功地使用人造物相关联。提出在功能的知识和计划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此人们能够把人造物的使用和功能的知识隶属于实践理性的标准。认知一个人造物作为手段对于一个结果所起的可能的和适当的作用取决于认知理性将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所有人造物功能的证据的资源,包括自然的特性、为一人或多人成功地使用以及人造物被设计的实际情况,都可以根据通过一个人造物增加某人理性活动的机会而得到解释。由此认为适当的功能知识需要其他的更强有力的说明而非偶然的功能知识。

技术知识在自己的综合中给我们提供了下列理论模型:第一,结构相似的技术手段和装备具有同样的功能作用;第二,以这些技术手段职能的发挥为基础的工艺过程;第三,技术客体的某些重要特征、参数。由于技术设备的职能比较“严格地”从属于它们的结构,同时,相对于技术设备的物质基质和运用它们的条件来说,结构和职能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样,在建造技术系统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技术设备的物质基质,即同样的职能可以用不同的自然物质而有时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具有一定性质的材料的一定结构来完成。所以,结构—工艺知识是把技术知识划分为各种专门科学的基础。

四、根据知识的表达力可分为明言知识与难言知识

技术知识中难言知识与明言知识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是可以转化的。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理论,知识可以分为明言知识与难言知识。明言知识属于描述性的(描述事物是什么)和规范性的(规定应如何达到预想的目标)正规知识,可以在个体间以一种系统的方法加以传达,而难言知识则是未加编码或难以编码、高度个人化的程序性知识,它依赖于个体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植根于行为本身,个体受环境约束,难言知识的最终获得,只能依靠个人实践,如“用中学”、“干中学”,不断的试错,最终实现程序性的表达。

与明言知识的客观性相比,难言知识更强调其个体性及主观性。明言知识可以通过文字记录和传播,而难言知识则不行。明言知识具有理性的、顺序的、思维的、数字的、理论的等特征,与之相对,难言知识的特征则表现为经验的、即时的、身体的、模拟的和实践的。

难言知识是相对明言知识而言的,如果要做一个比喻的话,明言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而难言知识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难言知识是智力资本,存在于所有者潜在的素质中,与所有者的经历、修养、知识层次、创新意识等抽象的内在因素有关系,是个人或者说个体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结果,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也难以收集、交流和传播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金炳华等编.哲学大辞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619.

[2] 陈红兵.陈昌曙.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4.

[3] 陈昌曙.远德玉.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7.

【作者简介】

李永红,哲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科技哲学.

猜你喜欢
再认识分类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对夏衍讽喻史剧《赛金花》的再认识
对民主平等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和再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校园戏剧丰富中小学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中国小说史略》对《水浒传》的分类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