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微

2009-11-19 09:16杨光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 要】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核心。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是一种双向关系,客观上决定了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自我,促使学生自动、自发的调适自己。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青年期被称为“疾风怒涛”的时期(G.S.Hall,1904)。由于身心两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和“我将走向何方”两大问题;但又因年龄、能力、经验、家庭背景、性别等因素的不同,有的人在此过程中能化危机为转机,有的人则难免出现不能适应化解危机,从而产生角色混淆。诸多研究和事实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又大多源于自我意识。因此,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因素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而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成分。故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探讨,从中发现其规律,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性建议。

二、自我概念的内涵

自我概念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自我概念又称自我知觉、自我结构、自我图式。它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关于自我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所有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也可以说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况、社会比较等多种方式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比较稳定的认识,它是自我认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着自我认识甚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影响深刻[1,2]。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自我概念一般说来,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个人需要是按照保持自我意识一致性的方式行动,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这一点,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

2、起着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

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一个自认为能力一般,只能获得平均成绩的学生,对较好的成绩会认为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心理十分欣喜和满足,而能力出众自我概念的学生对此成绩则会解释为遭到了很大失败,体会到极大挫折。

3、决定着人们的期望

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以及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自我概念。差生往往由消极的自我概念引发了自我期望的消极,决定了他们不再愿意更努力地学习。

四、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1、自我概念的极性决定心理健康的极性与趋向

关于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目前呈现两种研究,一种是总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般认为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Rogers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认可程度越高,其心理越健康[3][4]。Erikson将人生发展分为8个时期,其中第五时期为自我统合和角色混乱期,如果自我概念明确,追寻方向肯定,则发展顺利;若自我同一感混乱,则心理发展就会出现障碍,其心理就会出现不健康的状况[3]。

另一种是自我概念的某一成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尊与心理健康及自知与心理健康上。在自我概念的多维度等级模型结构中,居于核心位置的自尊和自知等主要维度都是评价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Bandura认为个体对自我前景抱有乐观的态度有利于心理健康,较少焦虑、消沉。认知-行为学派认为家庭、社会、重大事件都是外部事件,是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外因,不起决定作用,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是自我概念的经验解释功能,即个体以何种方式解释经验[5]。根据理性行为疗法(REBT)得知,心理障碍是由于对生活状态的感知和思维造成的,而不是由生活状况本身所造成,也不是由其他或过去的事件造成的[6]。杨福义等研究发现,学生的自尊发展水平与其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的其他指标及整个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均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被试的自尊水平越低,则焦虑和抑郁水平越高,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越多。高自尊组与低自尊组在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的其他指标及整个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上的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低自尊组抑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自尊组[7]。自我概念高低组的大学生在SCL-90量表抑郁和附加项目因子上有显著差异,高自我概念组抑郁因子得分较低,饮食、睡眠等适应良好,这表明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之一,尤其对人的抑郁影响较为显著[8]。

2、健康心理促进积极自我概念,许多心理问题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概念

Harter等人研究发现低自尊与抑郁高度相关[9]。我国学者也发现,自尊和焦虑、抑郁密切相关,低自尊是焦虑、抑郁的重要表现和原因之一,伴随低自尊而来的是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10]。

五、教育建议

鉴于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双向关系,客观上决定了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自我,促使学生自动、自发的调适自己。

1、挖掘学生的潜力和长处,积极表扬和鼓励,增加大学生的成功体验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的评价有关,父母教师是大学生成长阶段主要的重要他人,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增加对大学生行为的积极反馈,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而积极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能够提升自我概念,促使学生形成自信、自强的健康心态。

2、正确归因,客观评价自我

低自我概念个体在失败时,倾向于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我能力的不足,高自我概念个体则倾向于归结为外部原因。因此,帮助低自我概念大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增加自信。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并保持自我一致性,维护心理健康。

3、培养优势,合理预设期望

个体的优势自我概念能够对弱势自我概念进行补偿,因此,注意发掘低自我概念个体的优势,促进其扩大和提升,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整体自我概念补偿并提升弱势自我概念。自我概念能够决定期望,使个体朝向心理预期的方向发展,合理的期望使个体可以避免自我不一致,形成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乐国安.崔芳.当代大学生自我概念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1996.19(4):240-242.

[2] 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76-77.

[3] 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79-127.

[4] Rogers,C,R.Client- centered Therapy:Its Current Practice Implications and theory.London:Constable Compa-nyLtd.1951.

[5]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8.

[6] Gerald Corey: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石林.程俊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7-8.

[7] 杨福义.张福娟.问题学生的自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3).

[8]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1.

[9] J.G.Harter.Its relation to other measures of self-esteem and academic ability.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5(JUN)vol551.

[10]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杂志,2003.12(1):78-80.

【作者简介】

杨光艳(1977-)女,汉族,陕西安康人,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猜你喜欢
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
自我概念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