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斯福新政的就业政策看中性政府

2009-11-19 09:16戴琳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戴琳琳 陶 群

【摘 要】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果断地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使得国内各个领域都得到相对的复苏。新政虽没有彻底解决大危机所带来的问题,但由此美国政府已经转变成为将社会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中性政府。这种转变对于当前各政府的民主性、服务性建设都有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就业政策;中性政府

20世纪30、4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罗斯福及其新政所代表的阶层利益,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其代表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或者认为其代表的是美国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及认为其代表了民主派的利益。而本文认为从新政的促进就业政策可以看到的是其政府职能向着中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当前各政府的民主性、服务性建设都有其借鉴意义。

一、大危机影响下的美国社会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的经济发生总崩溃,信贷与银行机构瓦解,工业生产比1929年几乎下降一半,1932年已有86000家工商业停止生产和营业,农业危机空前严重,农业总收入比1929年降低约60%。随之而来的副效应便是严重的失业问题。

大危机对于美国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人和城市人民的极度贫困。大危机影响下的工人和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恶化,不仅仅是失业人员的生活陷入了贫困,在业人员的生活常态也被打破。根据全国工业协商委员会统计,制造业的平均年工资从1929年的1315美元,降为1931年的1110美元。[2]糊口都十分困难,穿和住的问题当然更无从谈起。

2、农民生活愈来愈悲惨。虽然他们一如既往地从事长时间的、艰苦的劳动,产量也没有减少,但生产出来的东西,或者卖不出,或者只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出,农民亏本严重。并且自1914年以来,赋税负担又增加了1倍,而农民必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却不像农产品价格下降得那样剧烈。在此种情况下,美国农民处境的悲惨是可想而知的。

3、流浪大军的出现。1931年秋天以后,大危机使越来越多急于找到工作的人变成流浪者,据小阿瑟•施莱辛格说:“他们的数目,没有人确切知道。看起来合理的估计是,1932年在全国流浪的有150万或200万人。”[3]

4、对人口、教育、道德信念等产生了影响。大危机期间,美国结婚的人数急剧减少。生育率在20年代末约为20‰,1933年减为16.6‰。而且这期间出生的孩子,后来成为著名的“萧条的一代”,其特征是身材小,劳动力不良。大危机对于教育的影响为,削减教员薪水,造成约有33万儿童失学。[4]最严重的社会影响是美国人民的道德与信念发生动摇。精神消沉比经济萧条更严重。

由此可见,这场大危机给美国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使美国的人民陷入了无以复加的困境。

二、从罗斯福新政的就业政策看中性政府

在如此危急和恶劣的状况下,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前所未有的产生动摇。就这样富兰克林•罗斯福成功组成了美国的新一届政府,实施了三项互相联系的调整措施:直接救济失业者,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立法保护失业者。直接体现了在大危机之下美国政府中性职能的转变。

“中性政府”这个概念是由姚洋提出的,他指出:“一个中性的政府是对社会不偏不倚,不是照顾某些特殊利益的一个政府。这样一个政府关注的是全社会的长远利益。”[5]一个中性政府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偏向社会的任何一个部分;另一个是它把社会的长远利益摆在首位,能够抵制部分民众对于短期分配的要求。大体而言,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中性政府特色:

第一,直接救济。大危机期间,由于州、市、地方政府财源枯竭,无力救济,各州救济名册上近600万人的生存面临威胁。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和国会开始讨论联邦直接救济事宜,不久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此法规定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拨给经费5亿美元,一半直接给予各穷困州,另一半给其它各州。[6]

在“新政”中,联邦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承担了直接救济失业者的工作。直接救济属于向全民输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民众物质上,乃至精神上的压力,符合中性政府的第一条标准,而其中的建设性策略,都是以美国长远发展为出发点的,也基本符合第二条标准。从总体上看,新政些许缓解了大危机带给美国的影响。

第二,以工代赈。以“不允许任何人挨饿”为原则,直接救济确实是必要的应急措施,但罗斯福只把它当作经济复苏前的权宜之计。政府的王牌措施是准备启动一系列大规模公共工程,以促进经济的恢复,扩大就业。因此,在救济工作中联邦政府积极创办一系列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以工代赈本来就是一种对贫困问题的积极调控措施,而这些以工代赈机构一方面扩大了就业机会,缓解贫困和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同时也避免了直接救济所产生的依赖效应。[7]

第三,社会保障。罗斯福也制定出一项“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失业”的政策,作为解决未来失业者问题的一项长久的须不断得到完善的措施。社会保障法的失业保险部分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同时向雇主强征失业保险费。所有各州都在两年内建立了失业保险体制,给大约2800万工人提供了保障。[8]

这个立法虽然还不完善,但多数美国史学家认为:社会保障法是所有新政立法中最重要的立法,它使美国走上通往福利国家的道路。社会保障法的制定及实施,无疑是为了全民而设计的,也是从长远利益考虑的,因此符合中性政府的标准。

三、结束语

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美国,它在危机的险峻情况下,挽救了经济,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民主政治体制的信心。从罗斯福新政就业政策的内容以及作用,可以看出政府已经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它不偏不倚顾及全民的利益,同时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它并没有局限于自身的利益,而是将社会及国家的长远利益摆在了第一位,忠实地选择了振新经济的有效政策。这样的政府已经是合格的中性政府代表了,无论是何种意识形态的国家,也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政府,都有向着中性转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君.简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J].前沿,2006(3):167-168.

[2] 刘绪贻.杨生茂.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94.30.

[3] 刘绪贻.杨生茂.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

[4] 姚洋.“中性政府”:中国30年发展奇迹的一种诠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2008-10-17.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9321.

[5] 刘绪贻.杨生茂.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

[6] 万雪梅.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失业问题[J].历史教学,2003(11):68-69.

[7] 刘绪贻.杨生茂.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5.

【作者简介】

戴琳琳(1987-),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社会发展系历史学06级学生.

陶 群(1987-),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社会发展系历史学06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