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纷争何以斗而不破

2009-11-24 07:54谢奕秋
南风窗 2009年23期
关键词:辛格伊朗朝鲜

谢奕秋

继今年4月印度总统帕蒂尔首访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地区)之后,10月3日印度总理辛格又访问了阿邦,据说达赖喇嘛也被允许于11月造访该地区。印方这一连串动作引起北京强烈不满,但在10月24日于泰国华欣举行的东盟“10+6”会谈期间,新华社又称“中印总理就两国边界达共识”,并突出报道辛格“强调印度不将中国视为威胁”,以及希望同中国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看似南辕北辙的两种走向,其实正反映了中方对于印度民主体制下舆论动员机制的认知在不断深化,并作出或针锋相对,或大度豁达的回应。

简单说,在中印关系问题上,印度媒体往往充当鹰派“找茬”,辛格政府则不时扮演鸽派“救火”。印度媒体多数处于私人权势集团的掌控下,这些集团比较多的亲西方,对华态度不尽友好。加之吸引市场眼球的需要,令印媒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在野党喉舌”的角色。再加上,印度政府内部以及政府和军方之间也有分歧。例如辛格总理、财长慕克吉(前外长)、外长克里希纳都是赞成中印合作的,但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就不太容易妥协,因为中国不承认阿鲁纳恰尔是印度第24个邦。在边界谈判中“胃口很大”,矛盾很难调和。而印度陆军因与中国的宿怨,往往没有海军那么超脱,其内部人士的冒失发言也会被印度媒体利用。

对于印度政要连番访问阿邦,北京不满归不满,还不至立马出手报复。这是因为,阿邦长期以来处在印方实际控制下,领导人视察可谓例行公事。再说,中国曾阻止国际机构向阿邦投资,印度则抗议中国向巴控克什米尔援建水电站,双方闹下去对彼此都没好处。从大外交角度看,中国近年来的确对印度释放了不少善意,如承认锡金归印,重开乃堆拉山口边贸等,但与此同时美日也在极力拉拢印度。可以说,经济规模甚至赶不上西班牙的印度之所以成为臆想中的“中国头号威胁”,一是由于它的20万吨当量核武库,再就是美国的撑腰。

中国军方担心的是,印度今年调兵到印中边界,并在喜马拉雅山脚新建3条飞机跑道,还与美国在果阿海岸外举行联合军演,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威慑动作,跟印媒捕风捉影的“中国直升机闯入印属克什米尔地区列城领空”,“中国士兵深入印度达拉克地区1.5公里”,及“中国在喀喇昆仑山口建军事工程监控印度军队”,不是同一级别的。但是。请别忘记新德里也有和解的表示印度三大边防军司令不久前集体访华,行程包括北京、成都、拉萨。对比稍早前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在成都军区国防动员会议上的“打赢”宣示,以及近日中国海军原副司令员张序三“领土争端要积极谈、准备打”的发言,中国军方流露的恫吓意味也是值得商榷的。既然国大党政府总体上仍维持对华友好,北京就没必要跟新德里死磕,以免鹬蚌相争,令对华更强硬的印度人民党4年后上台,重拾1998年试爆核弹前后的战争叫嚣。

伊朗拟接受核燃料协议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琼斯10月27日称,如果伊朗不尽快采取切实步骤遵守核承诺,美国将作出回应。此前伊朗国家媒体称,伊朗已接受联合国起草的核燃料协议大框架,但希望对其作出重大修改。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俄、法、美、伊讨论后敲定的这份协议草案呼吁,伊朗在今年底将其15吨的低浓缩铀中的约80%运往俄罗斯进行进一步浓缩,并将其运往法国加工成燃料板,最终运回伊朗。欧盟外交政策执委索拉纳表示,没必要修改联合国协议草案。他和法国外长表示,如果伊朗试图推翻该协议,可能面临更严厉制裁。

日本成美外交棘手问题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10月20日访日的美国防长盖茨强烈敦促日本政府尽早履行两国在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指出华盛顿对鸠山外交政策的担忧正日渐增加。有美国国务院高官称,日美关系“虽曾一直安定,但已不再这样,如今最棘手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这是因为,鸠山政权缺乏经验。却提倡“摆脱官僚”和“政治主导”。盖茨在访日期间。谢绝了与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等的晚餐会,并拒绝出席日本陆上自卫队仪仗队荣誉礼。

俄教科书狠批朝鲜体制

据韩联社报道,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审批的今年新学期(9月开学)高中教科书,辛辣批评了朝鲜体制。该教科书第:章中写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朝鲜公开批判修正主义分子,还将他们关进牢房或送去劳改,甚至判处了死刑。该书第三章更是批评胡鲜劳动党的专制,称朝鲜没有政治自由,大众媒体受到政府最严酷的检阅。而2300万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下,理念上更与外界隔离。一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与朝鲜关系较为密切的俄罗斯,在教科书上写入这种批评朝鲜的内容,实在让人感到意外。这反映了如今的俄罗斯学者对朝鲜的历史观。

猜你喜欢
辛格伊朗朝鲜
我的自由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过于逼真
看电影
手机不通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掉了一个
“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