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来疯”谈“社会促进效应”

2009-11-25 06:41
科学大众(中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成份和尚效应

梁 静

法则内容

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的时候,他就会感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他的活动效果,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

家里来客人时,孩子往往表现得比平时更活跃,更兴奋,大人们都喜欢用“人来疯”来形容孩子的这种表现欲望。其实,“人来疯”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儿童身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来疯”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的表演、表现场合,这种现象都很普遍。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促进效应”。

所谓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的时候,他就会感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他的活动效果,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这是一种集体效应。

最早对这种现象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1898年,他在考察自行车选手的骑车速度时发现,单独训练时的骑车速度要比和多个运动员共同训练时慢20%。后来,他又找来一些小孩,让他们干一种活:绕鱼线。干的时候分成两组,一组是一个人单独绕,另一组是集合起来一起绕。结果发现,一起绕线比单独绕线的效率要高10%。据此,他得出结论;个人在集体中活动的效率要比单独活动的效率高。

1920年,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做了一个实验:让9名被试者在不与别人竞争的正常情况下,对内容相同的短文写出反驳意见。结果发现:从完成作业的数量上看,有6人和大家一起做比个人单独做效果好,3个人单独做比集体做效果差:从完成的质量上看,个人单独做比一起做效果好。

其实,“社会促进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独自一个人吃饭没滋味,几个人一起吃就会感觉香甜可口,食欲大增;一个人看电视,一会便困意袭身,一群人边看边聊,兴趣盎然;老师站在旁边,受关注的学生虽然注意力有所分散,但学习肯定会更加努力。

心理学家认为,“社会促进效应”发生作用的机制是,别人的工作表现和动作可以转换为自己的外界刺激,从而引起自己同样的或相似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表现。群体活动的竞争性刺激,往往会成为个体激励的源泉,助长被刺激个体的操作动机,提高其工作效率。

早在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期间,企业管理者就发现,装鞋工人锤打皮鞋钉的速度会因为同事在旁边而增加。鉴于此,当时就有企业管理者利用群体的精神影响力来促发被管理人员的潜能,提出了班组作业的工作方式,通过班组作业让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竞争的伙伴关系,使员工在相互间的直接交锋中产生持续的内在动力。今天,许多企业为了更好地凸显“社会促进效应”的作用,多采用透明的大办公空间,即使是从事管理与技术等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也只不过是通过低屏障相对隔离,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员工群体在办公空间上的集中性,借以刺激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奥地肯一直是世界助听器行业的领头羊。但到了80年代中期,奥地肯的地位开始下降,市场占有率从15%跌至7%,在行业中的地位从第一降至第三,落在西门子、飞利浦之后。

1988年,董事会任命拉斯·柯林德为总裁。他上任后,将公司总部改建成一个风格迥异的建筑。在那里,没有独立的办公间,每一楼层都是一个大的开阔的空间,里面配置若干张办公桌,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以及其他的办公用品,所有的办公桌都没有固定的名牌,每个员工可以使用任何一张桌子。员工们在“开阔”的环境中并肩工作,相互间会观察对方的工作。员工的工作热情也随之高涨,奥地肯公司重新夺回助听器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社会促进效应”并非只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学家孟斯特伯和莫德相继通过实验发现,背诵诗歌,写作文,做数学题的时候,还是单独一个人效果好一些。如果和别人一起做,或者做的时候旁人盯着看,反而会感到心慌意乱,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日本京碧寺的寺门扁额上的“第一议谛”四个大字,有一段非常有趣的传说。两百余年前,洪川大师来到京碧寺,庙里的和尚请他写这四个字。洪川大师每写一字,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揣摩,真可谓呕心沥血。可是替他磨墨的那位和尚,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无讳的人。洪川的每一勾一捺,只要有一点点瑕疵,他都会“挑剔”出来。

洪川写了第一幅以后,这位和尚这么批评:“这幅写得不好。”

“那这一幅呢?”

和尚摇头说:“更糟,比刚才那幅还差。”

洪川是位一丝不苟的大师,见此情景,也不说话,耐着性子先后写了84幅“第一议谛”。遗憾的是,没有一幅得到这位和尚的赞许。最后,这位“苛刻”的和尚有事暂时离开了一会,洪川松了一口气,在心无所羁的心境下,自由自在地写出了第85幅“第一议谛”四个大字。那位和尚回来一看,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神品!”

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活动效率会提高,什么情况下会下降呢?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从事的任何一种活动,总有熟练的地方,也总有不熟练的地方。如果熟练的成份占优势,那么社会促进作用就表现为活动效率的提高;反之,如果不熟练的成份占优势,就表现为效率的降低。比如,我们小时候学写字,有的字写得很熟练,写得也挺好了,还有些字则写得还不太熟练。如果熟练的成份占优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大部分字都写得很熟练了,那么旁边有人看的时候,我们会受到鼓舞,从而极力表现自己,结果越写越快,越写越好。但是,如果不熟练的成份占优势,当旁边有人观看时,就会觉得着急,紧张,从而手脑不听使唤,从而造成尴尬局面。

因此,合理的利用“社会促进效应”的正面效果,克服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在做事中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并且,心态放平和,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努力平静紧张心情,才能尽量发挥出水平。

猜你喜欢
成份和尚效应
画与理
三个和尚有水吃
小和尚
小和尚的烦恼
绩优指数成份变更与一周表现
两市主要成份指数中期成份股调整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
偶像效应
小和尚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