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鼓方治疗肝硬化腹水35例临床观察

2009-11-26 07:58黄海兵
上海医药 2009年10期
关键词:腹水肝功能疗程

黄海兵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方法。治疗组3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自拟中药汤剂。对照组28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腹水消退时间以及远期随访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肝功能、缩短腹水消退时间以及控制远期腹水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方对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定,腹水消退迅速,安全平稳,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较好。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消鼓方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09)10-0453-02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鼓胀”范畴。通常认为,本病以肝脾肾俱损、气滞、血瘀、水蓄为特征,属本虚标实之症。近年来,笔者以消鼓方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收到了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3例病例系我院2001年4月~2006年1月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1995年1月1日实施),同时超声检查证实有腹水,腹水程度按文献标准评判。重度腹水:肝前出现无回声区;中度腹水:肝肾间隙出现无回声区;轻度腹水:仅在盆腔出现无回声区。所选病例均排除癌性、心源性、肾源性、结核性等其他性质的腹水。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32~75岁,平均52岁;病程6~70个月;乙肝标志物均为阳性,其中合并饮酒者8例,初次腹水者15例,2次腹水者12例,3次以上腹水者8例。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瘀点、瘀斑)者10例,肝昏迷(均为I~Ⅱ度)2例,胸水3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均为中度以下)。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0~68岁,平均49岁;病程9~80个月;乙肝标志物均为阳性,其中合并饮酒者5例,初次腹水者12例,2次腹水者10例,3次以上腹水者6例。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出血倾向者7例,肝昏迷(均为I~Ⅱ度)2例,胸水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为中度以下)。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休息为主、合理饮食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限制水盐摄人,即低盐饮食,每日进水量为前日尿量加500 mL左右。基础治疗,即根据肝功能情况,分别给予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支链氨基酸等。使用利尿剂,首选螺内酯,每次40~80mg,每日3次,效果不佳者联合应用呋塞米,每日20~40mg。使用人血白蛋白,即肝功能示白蛋白减少者使用,每周1~2次,每次5~10 g。合并腹水感染者,则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或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消鼓方汤剂,即党参12 g,白术12 g,黄芪12 g,茯苓15 g,猪苓15 g,泽泻12 g,菟丝子12 g,丹参30 g,赤芍12 g,鳖甲18 g(先煎),鸡内金9 g。黄疸甚者加茵陈、栀子,腹胀者加厚朴、枳壳,出血者去丹参加茜草或仙鹤草。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2次饭后服。两组均以20 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尿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变化情况。

肝功能:血清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Ib)、总胆红素(TBIL),每半月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而定;B超:肝、脾、门静脉主干内径以及腹水分级等,由专人检查,以减少系统误差。3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至少半年至1年。

1.4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评判。显效:疗程结束时,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腹水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肝功能(ALT、TBIL、A/G)恢复正常。以上3项指标保持稳定3个月。有效:疗程结束时,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腹水减少到轻度而未完全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体疗效

治疗组35例中,显效有26例(74.29%),有效6例(17.14%),无效3例(8.57%),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28例,显效12例(42.86%),有效7例(25.00%),无效9例(32.14%),总有效率为67.86%。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消退时间

治疗组腹水完全消退者共26例,其中18例(69.23%)于15 d内腹水消失;而对照组腹水完全消退12例,其中4例(33.33%)为15 d内消退。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腹水消退时间,治疗组为19.8 d,对照组为22.1 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两组患者治疗腹水起效时间与痊愈时间

治疗组腹水治愈26例中,76.92%的病例在治疗后5 d内起效,23.08%的病例在5 d后起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15 d内痊愈者占69.23%,21 d内痊愈者为84,6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明治疗组消除腹水起效快,疗效好,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4两组部分腹水消退患者远期随访情况

治疗组接受随访30例,6个月内复发者0例,6个月以上至1年内复发者1例,1年以上至2年内复发者3例,2年以上复发者2例,复发率为20%;对照组随访22例,6个月内复发者4例,6个月以上至1年内复发者5例,1年以上至2年内复发者4例,2年以上复发者4例,复发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治疗组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2.5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腹泻2例,胃部不适2例,均呈一过性,且未能证实与治疗有明确因果关系。

3讨论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范畴,病机为肝脾肾亏虚,气滞血瘀水聚。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消鼓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菟丝子补益肝肾,茯苓、猪苓、泽泻渗湿健脾利水,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鳖甲、鸡内金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护肝、化瘀软坚、渗湿利水之效。药理研究证实,丹参、赤芍可纠正肝脏循环障碍,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并有抗肝纤维化、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鳖甲、白术可提升血浆白蛋白。此方在治疗肝硬化腹水病症方面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水肿、腹胀、尿少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见效快且平稳,疗效好且稳定,远期效果也很理想,这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预后十分关键。

猜你喜欢
腹水肝功能疗程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肉鸡腹水咋防治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治子宫脱垂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