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如剑 力胜千军

2009-11-28 02:30田春林
初中生学习·中 2009年10期
关键词:辩论观点中学生

题目

辩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刘勰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对辩论双方来说,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更是语言艺术的较量。请以“中学生上网利与弊”为话题写一篇辩论稿,观点自定,600字左右。

点拨

辩论的终极目标,是否定对方论点的成立、肯定己方论点的正确。辩论中的双方,论点彼此对立,且均“固执己见”,都试图说服对方。所以在具体辩论的过程中,除了观点要牢固,逻辑要严密、论据要可靠之外,我们还应讲究一些必要的策略。

一、尊重对方,激发共鸣。这不仅是礼貌,更是一种策略。因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激发对方的共鸣,才能达到辩驳的目的。比如某班举行以“上网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甲同学认为:“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一方面,网络缩小了世界,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另一方面,它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乙同学则顺势反驳:“网络确实缩小了世界,网络游戏让许多学生疏远同学,远离亲人,成为脱离现实的思维程序化的‘机器人,甚至患上网络疏离症和孤僻症;网络也确实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它在向我们洒出甘露时也把灵魂的渣滓抛给了我们。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乙方在承认对方观点有其合理性的同时,着重强调对方的观点的不合理性,进而达到巩固自己观点的目的。

二、有的放矢,迂回出击。迂回就是“绕弯子”。欲成甲事,先谈乙事,以乙事促成甲事,步步为营,请君入瓮。在一场以“平凡”为话题的辩论会上,甲同学的观点是“拒绝平凡,告别平庸”,并以“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要志存高远,拒绝平凡,告别平庸”一句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从表面上看,甲同学的观点似乎无懈可击,但乙同学则巧妙地避开论点,抓住甲论据中“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一句的逻辑破绽进行反驳:“那么我请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战斗英雄董存瑞等模范人物,算不算好士兵?我想,他们的理想不一定是当一名元帅,也许,是多烧一点好炭,多为人民服点务,多杀几个敌人,更好地保家卫国吧?可见,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也可以是好兵。”这样,乙方“肯定、赞美平凡”的论点就得以成立了。

三、巧妙设喻,智击对方。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言语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例如,在一次宴会上,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很厌烦那些轻佻的音乐,就用双手捂住耳朵。主人见状解释说:“演奏的是流行乐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高尚吗?”主人反驳说:“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呢?”赫尔岑笑笑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主人无言以对。机智的赫尔岑依照对方的推理方式,巧妙设喻,以谬对谬,推出一个更荒谬的论断“流行病也是高尚的”,从而驳斥了对方论点“流行音乐是高尚的”。

针对网络这一话题,同学们也可写成以辩论为主线的议论文,有理有据,有点有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网海泛舟危机四伏

余路路

习作一

我认为我们中学生不应该上网。

一、游戏人生不可取。据我所知,大多数学生上网都是在玩游戏,并且喜欢玩那些打斗、凶杀、暴力、极速之类的刺激感很强的游戏。现在有不少学生在网吧里通宵达旦地玩,他们已陷入游戏中而不能自拔。玩网游要花钱买卡、买装备,还要付上网费。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走路上课,总会想到游戏里的画面、动作,一旦玩多了这种角色游戏,整个人都会变得麻木不仁,只顾自己玩得痛快,而将家长的眼泪、老师的规劝抛于脑后。应该说新闻媒体报道过的那些因玩网游而退学甚至犯罪的教训,不能不让人触目惊心。这种费时又费钱,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恬的“游戏”人生还是远离为妙。

二、虚拟交友应慎行。很多中学生上网不玩网游,但喜欢上网聊天,一个QQ号能加几十甚至上百个好友,再加上十几个QQ群里的好友,网友可谓多矣!可是纵使网友千人,知心能有几人呢?况且即使知心,你也不见得知面。谁敢保证他(她)的善解人意不是糖衣炮弹的伪装呢?另外,有些喜欢在网上宣泄情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容易助长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形成。

三、网络依赖坏处多。很多学生喜欢上网查资料,这是好事;但是有的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首先会想到去“百度”一下,“Google(谷歌)”一下,甚至连上街购物之前,都不忘搜索一番,自己根本不愿动脑、不去思考、不去判断。长此下去,就会使我们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据心理学家研究,严重的网络依赖会导致诸如视力下降、体质变差、身材变形、头昏脑涨、食欲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生活没有热情、家庭失和甚至破裂等问题的产生。

可见,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还未成熟,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很欠缺的时候,最好远离网,亲近课堂。

简评

这篇习作思路清晰、条分缕析,开阖自如、逐层推进,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学生上网并开列三大反对理由,从影响学习生活、妨碍性格健康、危害心智成长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深入分析现象背后的实质及危害。现象归纳细致、道理分析深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渗透使用,让人不得不赞同作者的观点,也许作者的观点缺少理性,但在事实上已达到了辩论中捍卫己方观点的效果。

习作二

别拿年龄说事儿

王明华

网络,这个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正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覆盖全球,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当今社会,掌握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中学生进入未来社会的必修课。中学生要上网、会上网已是大势所趋,它是中学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试想,我们这代中学生只有等到大学毕业以后才去学会上网,那该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

反对中学生上网的人总是拿年龄说事,总是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一部分青少年不能很好地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网聊会造成中学生的早恋与网恋,影响学业和成长。如果说中学生因为心智不成熟而不宜上网的话,那么请问电视中报道的那么多网络诈骗受害者为什么大多都是成年人呢?照此推理,成年人也不宜上网了。既然网络如此恐怖,那么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又从何谈起?

可见,中学生能不能上网,不要拿年龄说事。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能否给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上网环境,聪明的人类总不至于因为空气中有尘埃而去拒绝呼吸吧。

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让其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起为中学生营造健康上网环境的责任。毋庸讳言,时下的某些网游产业是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很少甚至从没考虑过社会责任。

假如让互联网企业在赚取丰厚的利润时,既满足游戏的趣味性,又在弘扬传统价值观、培养中学生自控能力等方面增加必要的投入,那么现在还会有那么多的中学生家长谈网色变吗?其次,学校、社区和家长要相互配合,正确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子女沟通,适当的时候,可以与子女一起上网,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了解并熟悉网络特点,制定并遵守网络规则,让广大中学生在绿色的环境下走向景色旖旎的网络世界。

简评

作者一语道破了有些人反对中学生上网的实质:不是网络有问题,也不是年龄不合适,有问题的是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缺失,不合适的是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的缺位,是这些造成了中学生上网环境的不健康。作者正反对比论证,逻辑严密,语言犀利,说理充分;既有现象的归纳。也有深刻的分析,在成功地捍卫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匡正了一些教师和家长的认识误区。

习作三

网瘾:中学生不能承受之重

王培佩

朋友!当您听说北大的高才生竟然因为沉迷网络而不得不退学时,您会惋惜吗?当您听说一个少年为戒网瘾竞被学校教官围殴致死时,您会痛心吗?当您听说北京市公安部门称有76%的青少年犯罪与沉迷网游有关时,您会害怕吗?

有人大声疾呼:“网患猛于虎!”可是有些中学生甚至家长可能会误以为只有玩网络游戏才会有网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那些没有理由、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持续聊天、冲浪的人同样也是网瘾患者,其中严重者可能会在生活中做出各种异常行为,甚至产生诸如过分害羞、内向等心理或人格障碍。青少年网瘾现象在我国已经不容忽视,它正慢慢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高科技下的“电子杀手”。

不仅如此,网瘾还像魔咒一样疯狂扭曲着“溺网者”的精神世界。新华社曾在2009年2月6日播发了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湖北谷城县石花镇15岁高一学生小文(化名)对前来制止自己上网的父亲连捅5刀,其中一刀命中心脏,父亲不治而亡,他却返身到另一间网吧上网去了。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叉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身亡……近年来,因网瘾而学业荒废、年华虚掷、感情冷漠、精神扭曲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必须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今年夏天,关于网瘾、关于戒网瘾、关于电击疗法的新闻,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瘾已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话题,而根除网瘾也成了一道亟待破解的社会难题。

中学生朋友们,为了您和您家庭的幸福,在健康的上网环境尚未形成之前,还是先请您远离网吧、拒绝网瘾吧!

编辑戴谨宇

简评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事实胜于雄辩!作者虽然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亮明自己的观点,但作者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随着他对“网瘾危害”抽丝剥茧般的展开分析,我们也顺理成章地在文章的结尾处和作者得出同样的观点。纵观全文,构思巧妙、文采飞扬,论据充分、语言精练,逻辑严密、思维清晰,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论证张弛有度、说理令人信服,确实是一篇比较出色的议论文。

指导教师田春林

猜你喜欢
辩论观点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观点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