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速览

2009-11-28 08:01
董事会 2009年11期
关键词:泡沫经济麦克

The Economist 2009年10月10日

中国:下一个泡沫经济?

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中国将成为下一个泡沫经济”的言论又甚嚣尘上。持此观点的人士分析说,政府发放天量信贷刺激内需,导致资产价格膨胀,同时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泡沫经济不可避免。

这一论断能否成真关系到全球经济复苏。金融危机后,美国等世界强经济体因资金短缺而风头不再,未来经济增速将主要依赖于中国。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泡沫经济论”尚属杞人忧天。

首先,中国的股票与房地产市场并没有被过度估价,平均市盈率倍数远低于长期平均线。在上海等大城市,房价急剧上涨,但全国范围内的房价才刚回暖。其次,由于中国的房价与股价并未导致过多负债驱动的贷款,即使资产价格大起大落,损害也较其他国家小,只有1/4的中产阶级家庭有按揭贷款,贷款余额比率还小于50%。第三,虽然资金分配效率仍有待提升,但天量信贷刺激效果良好,多数贷款流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率得到提高。此外,中国政府一直关注信贷增长和资产价格泡沫,不断缩紧政策,如增加购买第二套房的贷款首付,要求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等。

但是,中国缺乏遏制泡沫的基本工具——提高利率的能力。为支持出口,中国在过去一年里坚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性,而美元的疲软意味着超宽松货币政策将会持续,如果中国维持原状,货币调整可能就会引发资产泡沫。

防止泡沫需要灵活的汇率。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引入大量外资,带来暂时性的不良反应,但是盯紧美元的时间越长,货币调整的潜在风险就越大。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中国最终将走向泡沫经济。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政府必须放开人民币。

BusinessWeek2009年10月19日

“试驾”最高管理层

对所有主管来说,最恐怖的经历莫过于发现自己聘错了人,特别是高层管理者。

如今,招聘策略有了更好的实践方式:一旦发现潜在候选人,可以先试用再与其签订合约,试用期可以持续几周或是几个月,即“先尝后买”。好比只约过几次会的人不要急着结婚。“我们不具备完美的面试技能,谁也无法预测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这个新人会表现如何。”Axcient(一家数据存储公司)CEO贾斯汀·摩尔解释道。

在欧洲、亚洲等地,“临时主管”或称“派遣主管”早已流行多时,在劳动力市场萎靡的形势下,这种高级管理层的“试驾”模式非常奏效。管理者不想承担高额的招聘费用,求职者也不想在新“饭碗”敲定前迁移城市或改变生活状态。在对风险规避高度敏感的经济社会,“试驾”高管降低了双方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寻求“管理者按需提供”的服务模式。私人股权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旗下某消费品分公司缺少一位CEO,猎头通常要三四个月才能找到合适人选,于是经理波林·布朗(Pauline Brown)把目光投向了位于洛杉矶的“商业人才集团”(Business Talent Group)。

BTG首创管理人才的“现货”市场,拥有1000多位高级人才,均为常青藤联盟毕业的MBA,在诸如麦肯锡等知名公司有过工作经验。最终,BTG为其提供的“临时CEO”击败了猎头公司推荐的诸多候选人,布朗对此非常满意,“下次聘用高级管理层,我一定先找BTG”。

海德里克&斯特拉格尔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近期也建立了“首席顾问网”,旨在为企业高级管理层提供可快速上岗的“金领”。“如今,组织机构设置不断变化,选聘主管需要更多的机会‘试驾。”H&S执行合伙人劳伦·多利瓦表示。

BusinessWeek2009年10月12日

在岔路口作出决定

一年前,强生医药集团(J&J)正面临最大挑战:失去了对旗下两种药品的专利保护权。这两种药物分别用于治疗癫痫和精神分裂症,年销售额高达70亿美元,可谓强生医药的“明星”产品。在公司任职27年的老将谢里·麦克伊(Sheri S. McCoy)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同很多医药经理一样,麦克伊使出浑身解数促成并购,发展伙伴关系,研发新药物,开发市场新领域。今年7月,强生斥资10亿美元收购癌症药物开发商Cougar Biotechnology,9月初又拿出8.86亿美元收购了伊兰制药(Elan Pharmaceuticals)18%的股份。据悉,强生还将收购研发疫苗的荷兰生物制药企业Crucell,扩展产品种类。

这样短期大规模的并购在强生很少见,但CEO威廉·韦尔登(William C. Weldon)表示,他会对麦克伊的战略给予全面支持,“我们会把内部研发做到最好,但也不排除寻求其他的发展机会”。

麦克伊最具争议的并购就是与爱尔兰药物制造商Elan的合作。麦克伊对Elan开发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的计划很感兴趣,但Elan已与辉瑞制药(Pfizer)旗下的惠氏(Wyeth)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这是一向保守的强生首次参与三方研发合作项目。

过去,强生以功能性对研发进行分类——基础研究、临床、管理等。而麦克伊则根据治疗重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五个独立单元:神经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免疫类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类疾病。每个部门都配备专业科学家,并聘用专家与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打交道。

从消费者与医疗设备部门起家的麦克伊承认,对于处方类药物研发她还存有盲点,但她对强生面临的新挑战信心十足。“对于药物,我不可能达到专家级的高深水准,但我有能力在公司发展的岔路口作出决定。”

Forbes 2009年10月19日

替代能源:朦胧的希望之光

近日,专注于能源领域的美国私人股本集团先储公司(First Reserve Corp.)宣布,在其4月份全球私募股权基金First Reserve XI筹集的90亿美元融资中,公司将拿出10%到15%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这一数字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先储公司CEO威廉·麦考利(William E. Macaulay)并非反对绿色能源,相反,他投资的企业包括“污染积分”的售出方(《京都协议》规定,如果一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标,可向已达标的国家购买“污染积分”)、风力涡轮机设计公司、太阳能开发与安装公司、利用废弃物生产柴油与合成气的公司等。

“开发替代能源成本高昂。”麦考利解释说,“需要政府津贴支持,资金流入流出,再加上相关债务,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波动”。

替代能源人人追捧,但经济性上就令人望而却步。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计,2016年投入使用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每1千瓦小时耗电价格约为40美分(按现今美元币值计算),是天然气、煤炭及铀发电成本的3到5倍。

然而耗资不菲的同时,新能源的“吸金”能力也不可小觑,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解决之道之一是投资新能源的设备供应商。去年,先储公司投资3亿美元给Kenersys——一家部分属于印度钢铁铸造大亨卡利尼(Baba Kalyani)的新兴公司,并成功研发出联网失败也能自行供电的涡轮机,畅销风力强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内蒙古地区。

但麦考利表示,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憧憬要适可而止,“主要燃料依然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我们已经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尝到了甜头,还会一直赚下去”。这也难怪他提起墨西哥湾的深水油气开采就兴奋不已。

猜你喜欢
泡沫经济麦克
1/2的魔法
小王子
头脑特工队
生活很艰难,但你被爱着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探析
猜猜我有多爱你
房价波动机制探析
2017年西麦克展览公司展览计划
中国利率市场化完善探究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