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009-11-30 08:17梁威林
大经贸 2009年10期
关键词:贸易加工企业

梁威林

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扩大,我国承接了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发展了“两头在外”的轻纺和机电等产业的加工贸易。扩大了出口,增强了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在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需要寻找一些对策来转变方向,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加工贸易的短板

首先,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并未充分发挥。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弱。拉动作用相对较小。许多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既不使用国内原材料,也不存在对其他企业的示范效应和扩张效应,而仅仅是利用优惠政策建立加工基地。一些行业和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这种类型的加工贸易对我国中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小,组装环节的加工附加值和增值率较低。

其次,加工贸易长期处于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迅速发展,其中包括纺织服装、鞋、家具、机电产品等,近年来又在电子产品、IT领域异军突起。虽然新兴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从事的也只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第三。国内企业参与不足。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企业中占80%,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很低。民族企业远未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这说明国内企业目前参与全球化的能力仍很薄弱。使得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国内配套程度的提高。

第四。区域分布不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梯度推进、优先开发东部沿海地区、渐进西移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使开放条件相对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迈入经济加速增长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使得加工贸易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

第五,政策与监管模式需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不仅规模迅猛扩张,且在贸易方式、产品结构、主体结构、布局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现在普遍实行的凭相关文件办理流转方式比较适合于采购渠道单一、产品简单的加工贸易企业,而对于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加工贸易企业则非常不适合,尤其是对加工贸易企业通过结转方式进行国内采购带来了不利影响。

“突围”路径

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条。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内优化升级,除了在产业链中游精选、从事加工制造链增值大的环节之外,还可进入如下三个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领域:一是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二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三是向产业链配套拓展。进入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鼓励国外加工贸易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中心;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本地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从事OEM(委托制造)配套能力;鼓励向ODM(委托设计制造)和OBMI自主品牌加工制造)发展,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广泛知名度的自有品牌。

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培植中西部特色产业集群,对产业进行专业化整合。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乃至所有制界限。冲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能够影响经济大局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品,实行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的倾斜式发展,在短期内迅速形成气候,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运输建设,以增强整体运输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发以公路、航运为重点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建成四通八达的路网框架,同时加强邮电、通讯、信息、网络、水利枢纽、电网、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与国内外的联系和资源共享,为国内外人才,技术、资金等经济要素的流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出口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外经贸增长点,建立以水力、矿产等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能源加工,发展旅游业和边境贸易。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增强对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优势。进一步办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加工区。

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化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利润率低,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人力资本优势被逐渐抵消,商品成本提高,出口商为了维持利润而提高价格,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然被严重削弱。这不利于我国出口的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因此。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要稳定人民币汇率。

通过各种手段积极减少贸易摩擦。在贸易发展中出现摩擦是难免的,问题是要公正、合理地解决。加工贸易摩擦也仅仅是全球贸易争端的一个缩影。可以预见,更多的贸易争端也会出现在其他行业,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国应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从长远的战略来看,将扩大内需作为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既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又有利于避免可能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我国一般贸易逆差,而加工贸易顺差,贸易总体顺差,也就是说我国的贸易不平衡是由加工贸易造成的。我们要研究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利弊,在存在弊端的领域调整政策。在税收等方面,采取与一般贸易相同的政策。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仍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低,技术含量不高,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也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中的劳动密集型部分。因此,发展核心技术,设立研发中心。是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政府应努力营造适合企业创新的环境,打造公平竞争的准入平台,建立公正、规范、有序的投资和竞争体制。特别要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考虑允许企业将加工贸易的研发费用、研发设备采购费用和设立研发中心的费用全部或部分抵扣增值税。鼓励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运用网络技术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在我国,对加工贸易的管理涉及商务、海关、税务、银行、外汇管理等多个部门,因此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以及对各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成立加工贸易部门联合会对加工贸易实行综合监管,并建立“海关主管、社会共管、企业自管”的综合管理体系。通过实现加工贸易相关企业和部门间的网络连接和信息互通,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来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综合监管。

建立出口加工区并对加工贸易进行集中监管。通过设立出口加工贸易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转移,对在出口加工区内经营的企业进出口产品予以保税,开放加工贸易的产品范围。吸引外资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对出口加工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实行集中管理,从而降低加工贸易的监管风险,提升对企业的管理效能。

猜你喜欢
贸易加工企业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企业
企业
企业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