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成才

2009-12-02 10:20李晓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成才成人思想

李晓杰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果说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一位高校思想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那么要上好这门课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持之以恒的践行当中聚沙成塔、滴水穿石。

一、以大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这里明确了大学教育的两个方面内容:成人、成才。成才是指大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业水平和综合技能后,能够从事某项较专业的工作。在世界历史上,大学是从宗教组织发展而来的,一开始大学教育的宗旨就不仅是心灵引导,而且是培养引导心灵的人。在多元化社会,一条科技原理、一个软件系统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样的,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态度、精神追求等心灵系统却可能完全不同。我们应坚持积极的人生导向,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明和道德追求的同时,还要积极吸纳当代社会的科学观念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在大学里受到良好的心灵熏陶。这里需要谈及另一个名词:“成人”。传统教育不论中外都是以“成人”教育为根本宗旨。在西方,大学教育一开始就以培养神职人员为主要目标。在我国,传统教育的目的也始终在于培养“道德之士”和“圣贤之人”。而现今我们的师范院校就是在培养着教育、引导别人“成人”“成才”的“成人教师”。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走好既“成才”也“成人”的大学求学之路。

1.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探索深化“成人”教育的新方法

大学具有传承文明、传播科学的社会和历史使命。现代社会将个人命运交给“选择”,一些人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所以他们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而一些人不知道自己应当怎样选择,或者说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才适合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全面“成人”担负起正面教育的责任。

教育者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要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在大学内一定要找到能给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学生除了上课以外还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些课余时间对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就是最重要的“成人”教育。围绕“成人”“成才”这一主题,应该始终如一地坚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活动和政治学习,来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长期坚持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充满色彩的理论学习氛围。要始终本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专家现场报告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通过每个班级自编自演的节目来深化对抽象理论的理解;通过党课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来加深学生对执政党的认识等等。

2.组织向社会献爱心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现在的学生中普遍流行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出现了遇事只顾自己的感受、片面理解个性化、追求张扬自我、缺少宽容与爱心、缺乏责任和感恩、不懂得尊重他人等种种缺陷,归根结底是“成人”方面的问题:没有用一颗平常的心来做人、做事。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感恩思想,我们组织各级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参观“七三一”遗址、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进行认识上的触动,引发学生内心的震撼。还通过给父母亲的一封信以及假期回家给父母亲洗一次脚、做一顿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另外,通过向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的教育。

二、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将个人成长交给了教育,使得一些人“进对了校门”,因此而铸成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这就是我们大学所要承担的任务。要想达到让学生“进对了校门”的目标,没有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作为高校的每一位学生工作者,以优良的学风建设为载体,带领学生共同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奋进、焕发蓬勃生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达到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

1.积极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加强学风建设

可以针对自身的学科性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包括新生入学阶段的专业思想教育、严肃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等等,来加强学风建设。如“两早一晚”制度,即“早操、早自习、晚自习”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养成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既然是养成教育,就一定要坚持如一。让所有参与者受益匪浅。在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道路上,自我学习的环节不容忽视。一个人能够养成自主的、积极的学习习惯,就会受益终生。在早、晚自习的设置上,我们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督促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以适当的管理限制,来减少学生出去上网、闲逛的机会。

2.重视文明的宿舍环境,促进学风建设

充满激烈竞争的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制度,导致家长对孩子总是进行“全方位”的呵护:在生活方面“保姆式”地照顾孩子,在行为方面总是迁就孩子。由于现代社会平民化、世俗化的影响,致使一些大学生缺乏追求精英素质的意识,言谈低俗,行为粗陋。在我国,大部分学生是集体住宿,这可以把学生组织在一起,是创造一个集体环境的优势所在。那么,我们怎样利用并发挥这种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一个团结的集体就很难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就很难培养文雅之士,所以,高度重视文明的宿舍环境是我们在学风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者可以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就不断进行宿舍文明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改进相应的细则和评比办法。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内务大赛来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文明的宿舍环境;通过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办法,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以现场会、年级会、个别教育的方式加以及时解决。

三、坚持以情感人、服务学生,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追求和谐是东方文化的本质特征,构建和谐社会更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者情感的投入就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从情感入手,坚持用爱心、真心和责任心与广大同学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就能做好繁琐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并深入到他们之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用自己诚挚的感情打动学生,与他们保持“零距离”的接触,这样才能形成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与共鸣,也才能掌握实际情况,从而为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在引导新生入学的过程中,要用爱心来温暖每一位同学,做到“同学来了能开心,家长走了能放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用真心来对待每一位同学,做到“学习生活能安心”;在安排就业工作中,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每一名毕业生,尽心为每一名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后勤服务,做到“离校时能顺心”。

要想达到这样的工作目的,就一定要带着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来做好辅导员工作。比如:每天每个班级的早操和早、晚自习时间都要做到跟班检查监督,这样就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和教育;对每个公寓的宿舍卫生都要亲自检查评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改进;每天都要到班级教室配合任课教师维护课堂纪律,点名查人,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对每个班级每周的团员活动、政治学习时间都要积极引导、主动参与,才可以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骨干和先进分子;还要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两会”——学生干部大会和年级大会——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针对不同个体和特殊群体的心理教育,可以通过在全系学生范围内公开辅导员老师的电子邮箱和QQ号码,方便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辛苦之余的收获是辅导员最大的前进动力。当我们不但看到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通过工作得以提高,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得一系列的优异成绩,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每到节日期间收到学生从各地发来的张张贺卡、句句问候时,更有一种足以冲淡所有辛苦的满足。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猜你喜欢
成才成人思想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成人不自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