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教育的有效途径

2009-12-02 10:20段卫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院心理

段卫平

我们要如何使高职学生避免或消除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促进其身心健康,使其能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在校生活,进而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并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探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各高职学院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职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

目前的高职学院学生的学业竞争、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家庭因素等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但是部分高职学校资源配置、管理等方面滞后,以及由于高等教育与中、初等教育的差异性,使学生一时无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个别学校招生规模过大、师资不足,教学资源也严重不足,使部分学生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和心理无法调节,难以适应。另外,部分学生到大学之后发现不喜欢自己报考的专业,缺乏学习兴趣,因而情绪低落。

2.人际交往问题

现今高职学生中,以农村子女居多,随着时间推移,独生子女的比例也在增大。不少高职学生缺少人际交往技能、技巧,或性格内向、孤僻,或有自卑、自闭心理,或个性、语言、行为怪异或有交往失败经历,他们经常出现沟通不良、人际冲突等交往障碍,或出现孤独自闭、害怕交往的恐惧心理。随着人际交往日趋社会化、复杂化,高职学生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又相对个性化,对较复杂局面难以应付,缺乏心理准备,身体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稚嫩形成反差,想要和别人交往,但不知如何交往或交往失败,经常性的小冲突、小矛盾,让学生无所适从,故而形成怀疑他人、怀疑一切的做法,常采取封闭自己的做法,从而导致性格孤僻和心理焦虑。

3.和恋爱与性有关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成熟,比较关注和敏感于两性问题。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忽略了对异性的交往,上大学后思想活跃,在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应付陌生异性的追求陷入苦恼;也有的为填补单调学习生活上的空虚与异性交往,寻求精神慰藉;甚至不知如何应对失恋,失恋后精神沮丧,萎靡不振;单相思、多角恋、网恋也时有发生;还有手淫、性幻想、性变态行为等。

4.就业压力及前途问题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度已经显现。个别学生进入高职学院后,尤其是接受专业教育后,学生们对未来工作前景由懵懂转为清醒,由最初的不了解甚至转为厌恶。高职学院主要培养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他们成为白领甚至金领的梦想破灭。部分高职学生感觉将来的个人前途较为渺茫,失去了学习奋斗的兴趣。尤其是就业过程中的艰辛和遭遇到的各种挫折,更是经常让学生产生各种心理困扰。

5.家庭贫困问题

虽然国家现在加大了对高职学生的资助力度,但是由于高职学院农村子弟较多,困难学生也较多,奖学金、助学金不可能惠及每一个学生。而且由于金融危机,2009年全国将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失去工作,家庭的经济危机转眼来到,甚至个别学生的生活费都出现困难。贫困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走向犯罪,同样也容易滋生部分心理问题。

二、高职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毕竟是成年人的初期,心理承受力较低,同时也与他们一直生活在象牙塔内,与外界接触较少有关。高职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其原因分析起来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方面

高职学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产生了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

第一,失望与失衡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个别学生入学时分数较高,到了学校报到后,发现有的同班同学和自己的分数差距达到200分以上,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失衡感强烈。

第二,自我放纵的心理。有的同学对高职学院认识不到位,认为上高职学院就意味低人一等,意味着人生的失败,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观。在学校学习没有动力,整天迷恋网络游戏,或者沉迷在恋爱之中,自我放纵,无法自拔。

第三,忽视思想素质的提高。部分学生思想观念停留在高中阶段,只关注学习,总以为学习成绩好就代表一切,于是对班级、系部、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不予理睬。

2.客观方面

学生在进入高职学院学习、生活后,个体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学习方式的变化。中学课程注重题海战术和教师辅导;高职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而且,选课制、学分制的实施,让高职学生在选课时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自身需要,选课显得盲目和随大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知识结构的完善。

第二,周围环境的变化。部分高职学生入校后面临很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整理宿舍、第一次洗衣、第一次管理自己的生活费、第一次打开水等等,这些变化使得一些学生困惑和不习惯,长期形成的依赖性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迷恋,对新生活感到迷茫。

第三,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但是,部分学生不会处理简单的人际交往,和同学、室友关系紧张,彼此互不理睬,甚至争吵不断、冲突升级。部分学生害怕与人交往,害怕集体活动,这种情绪不仅妨碍了他们适应学校生活,还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第四,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世界经济处在动荡之中,我国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2008年以来,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尤其是电子类、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就业非常困难,社会种种现实对于处在“象牙塔”中大学生的平静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这对于意志薄弱和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学生造成的压力更大。

三、加强高职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通过以下途径切实提高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是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根本途径

高职学院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不是为了直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而是通过咨询,促进来访者自我成长,从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缺乏主动跨入心理咨询中心的勇气,对自己的心理困扰不知道寻求心理帮助,因此需要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不断矫正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和误解以及某些不合理的期望。要利用讲座或者心理健康课程加强教育和宣传力度。

2.建立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职学院的目标。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作重点。新形势下,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建立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通过院系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学生干部等层层落实教育的措施。要求学生工作干部(心理委员)、授课教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检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细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加大信息员的培训指导,确保一旦有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给予相应的考核和学分。

3.思想导师制是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妙方

“思想导师制”是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种独特的思想教育机制。即学校精心挑选未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且师德高尚、育人水平较高的教师及行政人员,作为部分高职生的“思想导师”。“导”的内容包括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业辅导。“导”的方法采取四个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严格教育与亲情感化相结合、个性教育和共性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导”的对象以“问题学生”为主,通过思想导师制的实施,全面提高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思想导师通过长期一对一的交流、教育,取得学生的信任,更容易找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妙方。

4.注重就业指导和强化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后堡垒

金融危机时期,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学生自身对工作的期望值应该适当降低。为克服学生就业困难,克服就业恐惧,尽快适应新的工作,注重就业指导很有必要。要高度重视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同时通过实习,也可以部分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并且在实习过程中,有学校老师的指导,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避免出现因为不适应工作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分析[J].青年心理与咨询,1993(1).

[2]吕秋芳,齐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院心理
初等教育学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学院掠影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