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型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

2009-12-03 03:41赵宗锋李茂林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外国语外语竞争力

赵宗锋 李茂林

摘要当前,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众多大学面临的紧迫问题,构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外国语大学作为一类特色型大学,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既具有一般大学的“共性”,又有其“个性”。“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特色立校”、“保持语言学科优势”、“建设有生命力的新学科”、“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是构建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特色型大学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特色型大学是一种重要的大学类型。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特色型大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对特色型大学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学术界对特色型大学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将特色型大学的范围界定为“学科特色鲜明、专业相对集中、培养专门人才、社会服务导向明显”的多科性大学,如外国语大学就是其中的一类。

目前,我国特色型大学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一系列的关系需要很好地处理。如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维持多科性办学与向学科的综合性方向拓展的关系问题,等等。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实现特色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就基本指导原则讲,实现特色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指导处理学校的发展规模、质量和速度的问题;从高校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富有学校特色、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构建起一套规范的、可以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培养大学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具体问题讲,特色型大学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办出特色,获得社会认可;要以原有的优势学科为基础,积极拓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要注重创新团队的建设;要不断借鉴国外相关高校的优秀经验,采用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办学,等等。归纳起来就是,特色型大学必须注重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其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特色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要构建特色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有必要了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一词来源于企业管理,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1989年,两人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的论文。1990年,两人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论文,该文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定义:核心竞争力是指以公司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的整合而使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系统,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后来,很多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拓展性研究。如1991年,杰伊·巴尼(Jay Barney)概括出了核心竞争力的4个特征:一是珍贵性,即能提高公司的效率,可以帮助公司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他们的对手做得更好;二是异质性,公司的竞争力独树一帜,该种竞争力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三是不可仿制性;四是难以替代性,即没有战略性等价物。

上个世纪末,我国学者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为竞争环境下高校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研究视角。很多学者对大学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定义,有数十种之多。有学者把这些定义分为“能力观”、“资源观”、“协同观”、“要素观”4大类。本文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独具的、能使大学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大学核心竞争力具有5个明显特征:第一,大学核心竞争力是该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明显特征,难以被其他大学所模仿。第二,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整体的能力,不是某一单一的能力。第三,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大学的学科、师资队伍、无形资产、物质资源等基础之上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性资源获取、创造及整合能力的高低。第四,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且已融入大学精神中的能力。第五,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持续发挥作用的能力,具有后劲。

特色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学校情况差别而各有侧重。以特色型大学中的外国语大学为例,除了具有一般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包含的内容之外,还有自己的独特内涵,至少包括以下5点(这5点也是其应积极实现的发展目标):第一,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第二,拥有一流的核心学科门类——外国语言文学,并不断实现新学科的拓展。第三,拥有优秀的师资,重点学科的师资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教师中博士、硕士学位拥有者能占到80%以上,8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生师比应控制在11∶1之内。第四,科研能力强,能够开展高水平的外语专业科研和外语教学研究,学生中研究生比例较高,硕士生、博士生占到全体学生的40%左右。第五,采用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拥有众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国际学生的比例占学生总数的15%~20%左右,有一定数量的外籍专家长期任教。

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探析

特色型大学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其核心竞争力。这里仍以外国语大学为例,探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路径。外国语大学应从以下6个方面构建其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复语型的国际化人才

目前,我国进行外语人才培养的院校,除了外国语大学外,还有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文理学院以及某些专科学校里的外语教育专业。据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792所,其中本科院校701所。在这701所本科院校中,绝大部分都有外语专业或外语院(系)。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由于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容易促成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外语专业知识,而且还有相关的学科专业作支持。这对外国语大学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要求外国语大学必须改变其传统的教育模式。所以高层次、复合型、复语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外国语大学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外语基础扎实, 又具备经济、法律、管理、新闻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受重视。

2.办出外国语大学的特色

办学特色,即一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一所大学办学优势和特性的总和。纵观现代大学发展史,特色始终是大学办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有特色得以长久生存,特色突出则具有竞争实力。一流大学的创建不在于规模大小、学科设置是否齐全,关键是学校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突出办学特色,克服自身薄弱之处,形成互为支撑的学科架构,走独特的发展之路,铸就学校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分类发展,“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但在后来的发展中,由于对高校评价标准的单一化等原因,使得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趋同、单一。很多大学朝着“综合大学”的方向发展,导致很多本来颇具特色的高校丧失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大学跟工厂不一样,工厂希望统一规格,这样便于操作,也好控制质量,大学则必须有自家面目,没能办出自家特色,面貌过于趋同,这才是当今中国大学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外国语大学作为以“外”字为显著特征的高校,要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基于自身的办学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可以说,“拥有特色”是大学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基础。

3.保持语言类学科专业的绝对优势

外国语大学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必须明确一点,即遵循外语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是要具有非常扎实的外语基本功。目前,经济全球化、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的多极化携手同行,要求外国语大学承担起教授和传承不同语种和文化,维护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使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非通用语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迫切性。一方面国家的外交、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非通用语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非通用语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严重的断档时期,有些正濒临绝种的境地。外国语大学可以在培养非通用语人才方面大有作为。同时,外国语大学在一些传统的语种教学方面,也需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使自身的传统特色得到保持和进一步发展。

4.利用原有学科优势,积极拓展有生命力的新学科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外国语大学的学科布局和课程设置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作出调整和改革。在充分了解现有学科优势与不足的前提下,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突出特色与重点的原则。在外语一级学科下增建二级学科,并且根据涉外领域的需要,增设经济、法律、管理、汉语、新闻等专业,提升这些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国内不少外国语大学,在抓好外语基础教学、发挥语言优势的同时,都在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拓宽专业方向。必须指出的是,依据外国语大学的语言学科优势,进行专业的有机拓展须强调定位要高,不是简单地开设几门新课程或设置几个新的专业就等于是学科专业拓展。“拓展”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融合,是一种精神实质层面的融合。要将新建学科和原有的语言学科优势进行统一整合,利用原有学科的优势,辅助新建学科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学科拓展、交叉、融合机制。

5.强化国际化办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北美、西欧、日本以及澳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起步,亚洲、拉美、非洲不少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一流大学普遍把国际化程度作为自身学术实力和办学水平的体现,作为衡量自身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高水平大学必须面向国际、参与竞争,活跃在国际科研和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国际活跃度。较之其他大学而言,外国语大学更应该积极拓展国际化办学方向,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专业,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寻求更多的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大力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来实现外国语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外国语大学要充分发挥多语种、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全力推进国际化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主动参与和融入国际竞争与合作,培养拥有全球视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6.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现代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越来越成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作为社会中心的现代大学,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职能更加凸显,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服务功能作为大学的三大功能之一,产生于美国赠地学院的时代,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凸显,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成为继教学、科研之后的大学第三大功能。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学已经走出象牙塔,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大学追求可持续发展,不仅意味着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意味着大学要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展望和行动》提出:“我们重申,一定要维护、加强和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价值,特别是要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外国语大学作为以语言这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其办学优势的高校,与综合大学相比,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都更加注重实用知识的传授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所以,外国语大学更应该利用其优秀的学科和办学资源,密切加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大学与所在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从更高的层面上讲,包括特色型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支柱,应当在关系到人类未来前途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上,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作出自己的贡献。■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多科性大学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地区特色型大学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外国语外语竞争力
Contemporary Western Translation
On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CFL
大山教你学外语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EFL Class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大山教你学外语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