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松的悲壮人生

2009-12-03 08:25苗体君窦春芳
党史文苑 2009年19期
关键词:俞秀松盛世才王明

苗体君 窦春芳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原名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该组织的首任书记名叫俞秀松。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他却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中共“一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有正式党员53人,而俞秀松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经受斯大林的指派,到新疆做争取盛世才的工作,并与盛世才的妹妹结婚,后遭到王明、康生等人的诬陷,40岁时被秘密处决,从此蒙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冤屈。今年是俞秀松诞辰11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发生在烈士身上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担任首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前后

1899年8月,俞秀松出生于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的一个清末秀才家里。父亲俞韵琴是诸暨地方上有名的教育家,曾担任过知事府老师、诸暨师范讲习所所长、诸暨初级师范学校校长等职,母亲叫吕欢朵。1908年9月,9岁的俞秀松人溪埭村行知小学读书,13岁时考入萧山临浦高等小学。15岁那年父亲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女方是俞秀松就读的溪埭村行知小学一位蒋姓老师的女儿。

1916年9月,俞秀松考入著名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的求知欲旺盛,爱寻根究底,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三W(英语who、what、why的缩写)主义者”。1919年5月10日晚,杭州各校学生齐集于设立在浙江一师校内的省教育会,俞秀松主持了这次会议。同年8月,浙江省一中学生筹办了青年进步刊物《双十》周刊,10月改名为《浙江新潮》,由俞秀松任主编。11月初,俞秀松主编的《浙江新潮》第2期发表施存统的《非孝》。一时间《非孝》成为封建卫道士们的众矢之的,浙江督军卢永祥、浙江省省長齐耀珊、教育厅长夏敬观都披挂上阵,指责《浙江新潮》倡导“非孝、非孔、公妻、共产”,责令浙江一师开除俞秀松、施存统2人,解聘陈望道、夏丐尊、沈玄庐等5位教师。后来在校长经亨颐的坚持下,“责令”被取消,但俞秀松主编的《浙江新潮》也被迫停刊。

1919年12月初,俞秀松回到溪埭老家,准备去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但父亲要他成亲,被他拒绝了。1920年1月10日,俞秀松抵达北京。经陈独秀介绍,来到北京东城骑河楼斗鸡坑7号,参加了北京“工读互助团”。以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这期间,他的思想也由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公开宣称“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同年3月27日,“工读互助团”解散,俞秀松离开北京来到上海,找到浙江一师的老师沈玄庐,并经他介绍进入《星期评论》社工作。后来,他又见到了陈独秀。受陈独秀的影响,俞秀松开始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1920年4月,维经斯基受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的派遣,第一次来到中国。抵达上海后,陈独秀派俞秀松担任维经斯基的助手。不久,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杨明斋、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施存统,共8人。6月,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5人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寓所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并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8月,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参加会议的有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俞秀松等11人。

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受陈独秀和发起组的委派,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称SY),参加会议的有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等8人。由俞秀松主持制定了丰十会主义青年团章程。这个章程分寄给各地的共产主义者,要求各地建团。会议还决定由俞秀松任书记。1920年9月1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新青年》8月卷第一号出版,俞秀松参与创建和发行工作。1920年9月,为了培养建党干部,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了外国语学社,由杨明斋任社长,俞秀松任秘书。上海外国语学神于1920年9月30日开始招生,学生有刘少奇、任弼时、柯庆施、罗亦农、萧劲光等。俞秀松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1921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俞秀松任书记。同年3月29日,俞秀松奉命赴苏俄,代表中国党、团组织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有关会议,还负责接洽国内青年赴苏俄留学。

与王明产生矛盾的根源

1925年10月,受党组织的委派,俞秀松带领一批进步青年赴苏联学习。莫斯科中山大学创建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为了纪念已逝的孙中山,也为了更好地“支援”中国革命,苏共在莫斯科开办了一所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中山大学”。11月,俞秀松进人中山大学学习,并担任中共旅莫支部的支委,但该支部受联共(布)的直接领导。

王明是1925年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是中共党史上所谓“28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千方百计地接近、讨好副校长米夫,加上自身学业也不错,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而且处事圆滑,因此很快便与米夫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得到他的信任与宠爱。为了往上爬,王明不断地排挤老党员。俞秀松比王明大5岁,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还担任过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深得中山大学广大同学的拥护,因此一直被王明当做主要攻击的目标。当时在苏联党内存在激烈的斗争,米夫虽然才学平平,但因为始终坚定地反对托洛茨基、拥护斯大林,因此很受斯大林的青睐。不久,中山大学校长拉第克被捕,由教务长阿古尔代理校长,因为俞秀松是校长阿古尔最信任的学生,这就引起了副校长米夫的不满。在权力的争斗中,米夫最终取代了阿古尔,升任为校长。1926年1月,中共旅莫支部也被撤销。

作为中山大学校长的米夫因年轻气盛,装腔作势,在学生中普遍不得人心。为此,他与王明等人寻找时机打击报复。恰在这时,斯大林开始打击托洛茨基,还撤销了他的党内外一切职务。中山大学有一部分学生同意托洛茨基的观点,就在1927年十月革命纪念日发起游行活动。中国留学生的队伍中喊出了“打倒斯大林!”“拥护托洛茨基!”的口号。从此,中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就成了被清查对象因为喊口号的口音是江浙一带的,而俞秀松又是浙江人,王明、米夫等人便造谣说中山大学有一个以俞秀松为领导人的组织“江浙同乡会”,是托洛茨基同伙的一个小组织,并积极进行反革命活动。适逢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米夫就让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到中山大学讲话,向忠发威胁要枪毙一些学生,事后便有学生被捕、被开除。为此,学生纷纷找到中共中央反映情况,霍秋白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并到学生中展开调查。经调查被称为同乡会会长的周达明是贵州人。瞿向中央报告:“江浙同乡会”问题证据不足。这期间,俞秀松与王明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俞秀松日后一切灾难的根源。

1931年,米夫带王明回到上海,王明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还当上政治局委员。有了领导权后,王明就在国内推行一条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俞秀松

等此时正在列宁学院学习,他对王明等人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与王明的错误路线进行顽强的斗争,结果被王明集团冠以反对中央领导的罪名扣上“托派”的帽子。

斯大林让他与军阀盛世才的妹妹结为夫妻

1892年,盛世才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担任国民政府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1930年新疆地方政府到南京招募军事人才,盛世才应聘后来到新疆,很快升任为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1933年4月12日,督办公署參谋处长陈中等人发动政变,推举盛世才出面维持新疆局面,使盛世才登上新疆最高统治者——临时督办的宝座。而当时的新疆还有占据北疆的马步芳的堂弟马仲英和占据伊犁的张培元两股势力,与盛世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了巩固自己在新疆的统治地位,盛世才马上与苏联驻迪化(今乌鲁木齐)总领事取得联系,表示要在新疆建立苏维埃政权,并向苏联要干部。联共(布)就从苏联各地的中国同志里选了25人派往新疆,由俞秀松担任领队。到新疆后,俞秀松化名王寿成,担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兼新疆学院院长、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等职务。在新疆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成为党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旗手。为迎接向新疆突围的西路军战士,1937年4月下旬,俞秀松协助陈云、滕代远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俞秀松到达新疆之前,斯大林已经通过情报部门得知盛世才有个还未成婚的妹妹叫盛世同,他通过各种途径暗示俞秀松要争取与她结婚。因为斯大林想通过这桩政治联姻,加强苏联与新疆的合作。盛世同当时只有21岁,在迪化女子中学念书。她是个热血青年。向往进步,因此经常到督办公署听俞秀松的共产国际报告,慢慢地对俞秀松也产生了爱意。恰在这时,盛世才因为钦佩俞秀松的学识,就请他担任自己女儿和妹妹盛世同的家庭教师。这样,俞秀松与盛世同见面闲聊的机会便多了起来。俞秀松是浙江人,说话带有很重的浙江口音,盛世同听起来很费力,为此两人常常用手来比划。有一次,俞秀松风趣地对盛世同说:“盛世同,你这个名字取得很有水平,我看共产主义必然要在全世界实现,盛世大同的时代一定会到来!”俞秀松一边说一边还在纸上写下“盛世大同”4个字。盛世同也戏笑说:“嗨,王寿成,什么寿呀,福呀,禄呀,这恐怕和你的新思想有些不相称吧!”就这样他们彼此越来越熟悉了。

一次,盛世同打开课本,无意中发现里面夹了一张照片,凝眸一看,原来正是俞秀松,翻过照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是1931年9月在苏联留学时,在宿舍里我自己拍摄的我,送给我唯一心爱的同妹,愿在愁苦中和你一道过活。你的松。”当时俞秀松已经37岁了,这让盛世同很不解:他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一直不结婚?后来才知道,俞秀松早在浙江第一师范读书时,他的父亲就给他定了亲,并叫他回家去结婚,但被他拒绝了,因为他喜欢的是志同道合的新女性。

当时,苏联总领事阿布列索夫也找到盛世才,并对他说:“王寿成能与你小妹结婚,我们苏新关系就更加亲善了。”盛世才反复掂量,最后同意了这桩婚事。斯大林对这桩婚事也催得很紧,不仅很快批准了他们的婚姻,还指示领事馆要把婚礼活动拍成纪录片。1936年7月28日,37岁的新郎俞秀松与盛世才21岁的妹妹正式结婚,斯大林还让苏联驻新疆领事转送上一箱衣服,以表祝贺。在他们结婚一周年纪念日,斯大林又给他们送来了一架照相机作纪念。婚后,两人相亲相爱,婚姻甜蜜。有一次,俞秀松拉着妻子的手说:“你知道列宁和他夫人吗?你看,列宁和他夫人年岁相差很多,列宁长得又矮又不英俊,而他夫人很漂亮,在列宁晚年,他夫人帮助他完成了不少革命工作。我也比你大很多,也长得不怎样,你又是那么美,你愿意向列宁夫人学习吗?”盛世同微笑着回答:“我愿意向列宁夫人学习。”但他们好景不长。

俞秀松被捕之谜

接着,盛世才又请求斯大林派苏联红军进入新疆。苏联红军换上中国军装,打败了张培元、马仲英等人。与此同时,苏联也控制了新疆的公安管理处和边务处。至1937年,苏联的势力已基本上控制了新疆的军、政、经济、情报等要害部门,盛世才已经被苏联人架空,成了十足的傀儡。

1934年12月1日下午,苏共中央书记基洛夫在列宁格勒斯莫尔尼宫遭到枪击,当即殒命,凶手是一个被开除党籍的叛徒。基洛夫被暗杀的当灭,斯大林在没有经过政治局讨论和批准的情况下,对苏联刑法作了修改。从此,苏联拉开了“大肃反”序幕,数十万人惨遭杀害。不久,这场肃反运动的风暴越刮越大,其范围已经超出了苏联。

1937年12月,王明、康生由苏联返回延安。临行前,曾与王稼祥等一起拜会了斯大林,季米特洛夫当时也在座。据王稼祥后来回忆,王明在这次会见斯大林时,为了报中山大学时的一箭之仇,说了俞秀松等人很多坏话,诬蔑他们是中国在苏联的“托派”,是日本间谍。斯大林听后信以为真,就嘱咐王明路过新疆时跟盛世才谈谈此事。

王明、康生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后,受到盛世才的热情款待。盛世才是依靠苏联的帮助才打败政敌取得独霸新疆的地位的,当时在新疆的哈密还驻扎着苏联的红八团,因此他对斯大林的吩咐是绝对不敢怠慢的。王明是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培养起来的“政治新星”,盛世才对此很清楚。

王明还以答应介绍盛世才入党、保证得到苏方更多的支持、可以从延安派人来新疆帮助盛世才工作为条件,要求盛世才把俞秀松等25人全部抓起来,进行审讯,理由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托派”。盛世才答应了王明、康生的要求。因为俞秀松已经取了化名,盛世才就拿出联共(布)派到新疆的25人的照片让王明、康生辨认。王明当场指认王寿成(即俞秀松)等24人是“托派”,并要盛世才立即逮捕,就地处理。考虑到俞秀松是自己的亲妹夫,而且二人新婚不久,盛世才也很为难。但是没有办法,他只好去找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代表邓发,说明自己与妹夫俞秀松的关系很好,能否可以不抓他。邓发的回答是:“管他谁的妹夫,这些人统统抓起来。”

1937年12月27日晚,俞秀松还没有回家,盛世才的4个卫士提着马灯突然到来,对盛世同说:“盛督办有要事,请俞秘书长立即就去。”盛世同便说:“俞秘书长还没回来,你们就先在客厅等着吧。”卫士们没有说什么,便在客厅里焦急地等待着。

9点多钟,俞秀松回到家,见门口停着小汽车,进门才知道原来是盛督办派人来接他的。他感到很纳闷,因为平时有事盛督办都是打电话通知他的,从没有派车接过。临别时,妻子叫他早点回来,俞秀松安慰她说:“明天你还要考试,早点睡吧,我不一定回来了。”盛世同也感到气氛不对,她焦急地等到深夜12点,见丈夫还没有回家,便打电话给哥哥盛世才。得到的答复是有事要商量,并让她先睡。到了凌晨2点,盛世同再打电话问,他又说是到苏联总领事馆办事去了,可能要

到天亮才能回家,还叮嘱她早点睡。直至第二天,盛世同才得到通知说俞秀松被抓了,要盛世同送一些日常用品到监狱。盛世同愤怒地找到大哥盛世才评理。盛世才推说监狱里提供的“阴谋暴动案”的名单中有俞秀松的签字。

盛世才逮捕了俞秀松等人后,因为俞秀松他们是联共(布)中央派来的干部,他哪里敢“就地处理”。1938年6月,苏联派来一架军用飞机和数十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强行将俞秀松、万献廷押回苏联,而其他人均被释放。从此很长一段时间,俞秀松的下落就成了一个历史谜团。

妻子改名安志洁,为丈夫的下落及平反而奔波

就这样,俞秀松突然从妻子的生活中消失了。当时,盛世同最恨的就是自己的大哥盛世才,最后还与他断绝了兄妹关系,并从此改随母亲姓“安”,将名字也南“世同”改为“志洁”,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四处打探丈夫的下落。

1942年,盛世才开始投靠在重庆的蒋介石。这年秋天,为了打探丈夫的消息,安志洁随五哥盛世骥来到重庆,想从这里获得有关俞秀松的消息。安志洁本打算去找在重庆的周恩来,后来发现自己被特务盯上了,也就没有去成。在重庆期间,蒋介石夫妇为了讨好盛世才,还专门设宴招待安志洁、盛世骥兄妹。在蒋介石的会客厅里,宋美龄给安志洁削了一个苹果,还送给她一支金色的钢笔。吃饭时,蒋介石夫妇分别坐在西式长餐桌的兩端,安志洁坐在蒋介石的旁边,蒋介石还不停地给她夹菜,席间还坐着3位国民党空军的将军。事后才知道,原来蒋介石想为安志洁做媒,让她从3位国民党将军中挑选一位。自从丈夫消失后,安志清时常有出家为尼的想法,哪还有再嫁的心思,最后她委婉地转告蒋介石夫妇:自己是有夫之妇,俞秀松生死不明,我要等他回来。

一转眼,8年过去了。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安志洁来到南京,按照丈夫留给她的地址,找到了在南京中央合作金库谋生的俞秀松的父亲俞韵琴。1948年冬,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官员纷纷准备逃往台湾。盛世才也不例外,准备带着家人去台湾,并要安志洁一起去。但安志清拒绝了,她要留在大陆,随公公从南京回浙江诸暨老家,继续打探丈夫的下落。

1949年后,为了寻找丈夫,安志洁来到上海,找到俞秀松的四弟俞寿臧,开始通过信函与中国驻苏大使馆进行联系,请求他们帮助查找俞秀松的下落。1951年10月18日,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给安志洁回信。在信中,王稼祥委婉地暗示安志洁:她的丈夫俞秀松已在苏联牺牲了。得知消息后,安志洁痛不欲生。俞秀松的父亲安慰她说:“你苦苦等了松儿十多年,已对得起他了。你还年轻,该有个归宿了。臧儿还未完婚,我已征得他同意,和他结婚,我们仍然是一家人。”就这样,安志洁与俞寿臧结了婚。

1961年11月7日,俞秀松的父亲直接给毛主席写信,要求党组织为儿子俞秀松平反。一个多月后,他们收到了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关于追认俞秀松为革命烈士的信》,还收到了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但俞秀松牺牲的真相仍然是个谜。

最早透露俞秀松下落的是与俞秀松同时被押走的万献庭。1958年,存活下来的万献庭从苏联回国探亲。据万献庭回忆,他们被带走后关进了莫斯科内务部监狱,“1939年2月21日,俞秀松再次过堂,上刑时他大声叫,后来声音小了,最后没声了,估计死了。因为以后再没有见到他”。

为了得到官方的准确信息,从1991年起,安志洁多次给苏联方面发信函,要求查明俞秀松的死因及确切时间、地点。同年10月29日,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秘书科兹洛夫给安志洁回信说:“1939年2月21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关于俞秀松案件宣判死刑。此判决当天在莫斯科执行。在莫斯科顿河坟地火葬场火葬。1991年7月27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把俞秀松的侦察案件转送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检察院审查俞秀松平反问题,审查结果另行通知。”12月21日苏联宣布解体。随后,安志洁通过各种途径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检察院取得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直到1996年1月22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检察院给安志洁复信,信中说:“王寿成于1939年1月15日被苏联国家内务委员会、国家安全总局依照俄罗斯联邦刑法第58、6,58、8,58、11条规定,在莫斯科予以逮捕和因国家罪追究刑事责任并交付法庭。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1939年2月21日的判决,王寿成(那利曼诺夫、俞秀松)被判处极刑——枪决并没收财产。法院的判决于当日即1939年2月21日执行。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3年4月14日《关于为大规模政治镇压牺牲者平反的法律》第2条规定,所有在1917年10月25日(11月17日)以后在现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领土的区域内直接受到政治镇压或根据苏联最高国家政权机关的法令强行迁到哈萨克斯坦的人员一律属于平反之列,但鉴于王寿成(那利曼诺夫、俞秀松)当时是在莫斯科被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决的,其平反问题不可能在这里解决,也不属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检察院管辖范围,你们应找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

安志洁与俞秀松的四弟俞寿臧共生有2个儿子、1个女儿。为了寄托对俞秀松的哀思,夫妇俩把大儿子俞敏过继给了俞秀松,算是俞秀松的继子。1996年7月,安志洁叫大儿子俞敏,也就是俞秀松的继子,专程去莫斯科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在中国大使馆人员的陪同下,俞敏先去顿河坟地火葬场凭吊了俞秀松的英灵,并献上一簇鲜花。该坟地管理人员告诉俞敏,当年许多“政治犯”都是集体被杀害、火化后集中埋葬在一起的,俞秀松的遗骨已不可能找到了。之后俞敏还访问了俞秀松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大学。

1996年国庆前夕,安志洁收到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参赞李桐杰的来信,信中还附有俄罗斯军事检察院致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领事馆的信和俞秀松的平反证明书及译文。译文称:“(俞秀松)1937年12月10日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部门无证据逮捕,根据1991年10月18日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关于给予在政治大清洗中受害者平反法》第3条,现兹证明,王寿成(即那里曼诺夫或俞秀松)被彻底平反。”至此,长达半个世纪的冤情终于告白于天下。

虽然俞秀松烈士是在国外蒙难的,甚至连骨灰都无法找到,但家乡人民却没有忘记他。1985年,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亲笔题写了“俞秀松烈士陵园”几个字。俞秀松烈士陵园及故居位于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始建于1987年,占地1500余平方米。1989年,为纪念俞秀松烈士诞辰90周年,中共诸暨市委市政府还在俞秀松的家乡建造了纪念碑,碑上刻有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的题词“俞秀松烈士永垂不朽”。1999年,为纪念俞秀松诞辰100周年,中共诸暨市委市政府重修了俞秀松陵园,并修缮了俞秀松故居。2002年,俞秀松故居及俞秀松烈士陵园被公布为浙江省第4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俞秀松故居被公布为第5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俞秀松生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上海的人民也没有忘记他。2002年12月28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之际,一尊俞秀松烈士纪念铜像在上海福寿同意遐苑中落成。

题图俞秀松烈士纪念碑、俞秀松

责任编辑刘金旭

猜你喜欢
俞秀松盛世才王明
Higher Derivative Estimates for a Linear Elliptic Equation
俞秀松继子俞敏:用23年还原父亲生平
俞秀松家风有利于国、有利于民
俞秀松:觉醒时代的先锋
俞秀松: 觉醒时代的先锋
走过318
“看不见”的王明华
SOLUTIONS TO NON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 WITH A GRADIENT∗
中统局参审“新疆三大积案”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