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人在儿媳吸毒之后:禁毒是我的心愿

2009-12-04 07:50
现代家庭 2009年9期
关键词:厂里戒毒毒品

陈 陈

藏身在上海田林十村居民小区里的菜场,是这个社区最热闹的地方。在菜场门口的花坛边,常年停着一辆厢式的小货车。这里人来人往的,过路的人总会多看几眼小货车。货车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是它的车身上贴满了禁毒的标语和照片。显眼的大字,触目惊心的图片难怪会吸引来往路人的目光。这辆小货车不是属于街道或政府其他部门的,而是属于一家民营工厂的。这家生产电热毯的工厂就在菜场的4楼。小货车就是工厂的老板谈廷辉特意让人安排停放在小区里的……

毒品害了全家两代人

坐在略显狭小拥挤的办公室里,吃着从家里带来的盒饭,眼前这位戴着眼镜,非常瘦小朴实的老先生就是谈廷辉,很难想象他已经85岁高龄的他,至今管理着由他一手创办的三家民企工厂。更难想象的是,他还有着另一个特殊的身份——全国“民间十大禁毒人士”。

一个民营企业家,还是这么大岁数的老先生,怎么会跟禁毒扯上关系的呢?说起毒品,谈廷辉就打心眼里痛恨不已,因为他不仅亲眼见过吸毒者的悲惨下场,更是切身感受过毒品对一个人, 甚至一个家庭的危害。

改革开放后,谈廷辉办起了工厂,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小部分人。生活富裕了,原本全家应该更幸福美满了。可偏偏就是有意想不到事情发生。谈廷辉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排行老二。这唯一的儿子又给他生了个孙子,谈廷辉虽然不是思想很保守的人,但总还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对于谈家后继有人,自然是满心欢喜,对于孙子尤其宝贝。他自己的童年吃了很多苦,他的儿子女儿小时候过得也很辛苦,那时不仅仅是因为家里穷,还有整个社会的因素。到了孙子这一辈,社会安定了,经济发展了,谈廷辉想总算可以让孙子过上好日子了。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么好的日子就有人不好好过。

谈廷辉的儿媳闲来没事喜欢和朋友打麻将。原本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打麻将消遣时间,最多输点钱。可是让谈廷辉和全家都震惊的是,儿媳竟然受人引诱染上了毒品。等家里人发现时,她已经成了瘾。为了买毒品,家里的东西见什么她就卖什么。这样的日子自然是很难过下去了,儿子为了这事天天跟儿媳吵。儿媳妇毒瘾没发作的时候,什么都答应,发誓不再吸毒,可是毒瘾一上来,谁的话也听不进去,眼睛里只有毒品。谈廷辉不希望儿子好好的家就这样散了,把儿媳妇送进戒毒好几次,可她依旧是改不了。只要她回到家,好好的家就没有安宁的日子。最后儿子跟儿媳妇只能以离婚收场。谈廷辉最心疼的还是孙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有母亲等于没母亲,甚至还受到负面影响。后来谈廷辉把孙子送去澳大利亚读书。值得庆幸的是孙子很争气,考进了著名的墨尔本大学,如今已经学成归来。可是谈廷辉知道,母亲吸毒的阴影总还是会留在孙子的心里,对于这一点有谁比他更深有体会呢?

父母本是自己最爱最亲的人,可就是这个最爱最亲的人亲手毁了自己完整的家,毁了原本幸福的生活,想恨可是又不可能真正恨得起来。这种爱恨交织的痛苦,谈廷辉自小就体会到了。

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的谈廷辉,童年时正遇上了战乱时期。父亲以做小生意为生,养活他和妹妹还有母亲,一家四口的生活只能艰难地维持。可是很快,这样仅仅维持温饱的生活也没有了,在谈廷辉还不到10岁的那年,年仅36岁的父亲就突然去世了,扔下了他和7岁的妹妹,母亲除了伤心的哭泣,还有一肚子的怨和恨,但她能做的只有紧紧抱着两个孩子,她不得不坚强起来。谈廷辉幼小的心里也藏着一股恨意,那是对毒品对鸦片的痛恨。正值青壮年的父亲之所以会撇下他们过早地离世,正是因为吸食鸦片。谈廷辉无法真正地恨自己的父亲,毒品成了他心里最深恶痛绝的东西,如果不是毒品,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在一个家最需要一个男人支撑的时候,他的父亲不会就这么离开他们,他和妹妹就不会这么小就失去父亲,母亲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这个家就不会摇摇欲坠。

在上海无法生活下去的母亲只能带着他和妹妹回到绍兴乡下,在农村里至少有口饭吃。 为了生计,谈廷辉的母亲又回了上海,在一家丝厂做工。两年后,母亲把谈廷辉和妹妹接回了上海,一家人还是靠母亲在丝厂做工为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谈廷辉再次见到了那些吸毒的人的下场。那时,母亲做工的工厂在肇嘉浜,谈廷辉要去找母亲时就要路过那条臭水河。河边,常常会有人的尸体被抛在那里,这些大都是因为吸毒死去的人,没有钱,跟亲人也大都没了关联,最后死在毒品的手上,只能曝尸荒野。下场好点儿的被人用草席裹了,扔到河浜边,悲惨点儿的,尸首被野狗拉出来,咬得稀烂。这些谈廷辉亲眼所见的让人恶心又悲惨的画面,在过了70多年后的今天,在他的脑海里还依然清晰可见。他为这些吸毒的人感到可悲可怜,同时又带着一点痛恨,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自己呢,为毒品丧失了本性,最可怜该是这些人的家人。

帮一个人就是帮助一个家

因为家里的两代人都因为毒品的危害失去了完整的家庭,这种切身的痛苦就像烙印一样烙在了谈廷辉的心里。所以当2004年,听说他工厂所在的社区招募禁毒志愿者,谈廷辉第一个就报了名。虽然他岁数大了点,但是为了禁毒工作出钱出力,他一点不含糊。

谈廷辉的电热毯电器厂在小区菜场的楼上,这也是他现在每天办公的地方。厂不算大,也有些陈旧了,就连谈廷辉这个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办公室也显得有些狭小拥挤,很难想象坐在这里办公的谈廷辉有着千万身价。

这家厂是谈廷辉1988年创建的,现在算是老厂了。5年前,谈廷辉在上海松江买了30亩土地,又建了一座新厂,厂里员工有300多人,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照理说,有了这么一家现代化、大规模的新工厂,谈廷辉完全可以把这个菜场楼上的旧厂关了。旧厂不仅地方小,生产环境差,生产效率也不高,关了旧厂,他也可以搬去环境更好的新厂上班,可是他不能这么做,为了厂里的这些跟了他很多年的老员工,他也不忍心这么做。

从很多年前,街道领导找谈廷辉问他厂里是否愿意接收戒毒人员和“两劳对象”,“两劳对象”也就是劳改劳教释放人员。至今,谈廷辉已经接收了十多名这样的人员。这些吸毒人员和“两劳对象”往往很难找工作,很多企业见了这种人都避而远之,但是谈廷辉的厂接纳了他们。谈廷辉的理由很简单,为他们提供一份工作,很可能拯救一个家庭。只要他们真心想改过,就该给他们一个机会。谈廷辉太了解家散了的那种感觉。如果没有人伸手帮帮这些人,他们很可能因为走投无路又会走回吸毒犯罪的老路,如果这条路走远了,就很难回头了。

在厂里工作了10年的老许曾经就是因为吸食毒品害得家里倾家荡产,把老母亲气得瘫痪在床,40岁了,连媳妇也没娶上,是个既没技能又受人歧视的“大龄青年”。10年前,是谈廷辉把他招进了工厂,还安排老师傅教他焊接技术。谈廷辉还时常跟他们话家常,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不时地提醒他们不要再走回错误的老路。“放着好日子不过,为什么吸毒啊。”谈廷辉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劝说。对于这些吸毒人员和“两劳对象”,谈廷辉经常给予他们肯定,看到他们工作有进步,就夸赞他们,给他们加工资,让他们更有信心好好干活。人是需要希望的,而谈廷辉正是给了他们可以好好生活的希望。老许这么多年不但没有再碰过毒品,现在连香烟都不抽了。5年前,他还跟厂里的一个同事结了婚,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好,而这些都是谈廷辉给他的机会。

谈廷辉收下的戒毒康复人员,也不是没有反复的。曾经就有一个复吸的被送劳教了。这个人在谈廷辉厂里工作了好几个月,表现一直挺好,可后来还是和以前的“朋友”搞到一起复吸了。谈廷辉很痛心,可他仍然不想放弃这个人,就去劳教所见这人。这人当时一脸羞愧。可谈廷辉还是向这人承诺:“只要改了,我的厂子就收你。”

这人掉眼泪了。谈廷辉当时想的是有人复吸,也说明他的工作有漏洞。谈廷辉一个人要想生产的事,又要顾及对这些戒毒人员的帮教,其实是忙不过来的。他能做的就是平时多跟他们聊天,关心他们,问他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在物质上给予他们帮助。可是他们下了班,离了厂都和什么人在一起做些什么,谈廷辉就不清楚了。问题其实就出在这里。光帮他们生活,不了解他们的想法是不行的。于是,谈廷辉就想,还得多找些志愿者,让更多一起帮助这些戒毒康复人员。

后来社区帮谈廷辉找了10个志愿者,有居委会的干部,有退休职工,还有上班的小青年,他们来到谈廷辉的厂里,和戒毒康复人员交朋友,引导他们和毒品彻底了断。

除了关心戒毒人员,谈廷辉更关心那些吸毒人员的家属,他们是最无辜又是最受伤害最脆弱的。前两年,社区来了个回娘家住的妇女,这女人还带着个念初中的女儿,她的老公吸毒被劳教了。志愿者和谈廷辉商量,是不是在经济上帮帮她。听到这事,谈廷辉一下子又想到了自己小时候。谈廷辉立刻给了这女人三千块钱,让她供孩子读书。

谈廷辉深深地知道,机会对一个人的重要。既然当初伸出援手帮了他们,那么现在又怎么能撒手不管了。老厂里的员工大都跟了他很多年了,年纪也都不小了,现在让他们另谋他路似乎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松江的新厂由儿子和孙子管理着,新厂里讲究的是严格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为了效益考虑,对于很多岗位的员工还有年龄要求,所以新厂不可能接收老厂的所有员工。而且新厂处于近郊,这些老员工都是拖家带口的,过去工作也不方便。所以考虑再三,谈廷辉决定还是守着老厂,还是由他亲自坐镇这里。他跟这里的老员工有了感情了,离不开了。

是机遇改变了人生

谈廷辉愿意这么全心地帮助戒毒人员和“两劳对象”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源于一段他自己特殊的经历。他明白一个机会对这些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机会或许就能改变他们的人生。现在的谈廷辉可以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名和利该有的都有了,可这些来得并不容易。

解放后,谈廷辉进了工厂,安稳日子过了没多少年,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又降临了,因莫须有的罪名他进了监牢。他以为他的人生就这样被毁了,一度灰心绝望。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祸福相依,原本以为是祸,可结果对谈廷辉来说又变成了福。在监狱的工厂里,谈廷辉边做边学,跟着厂里很多有技术的老师傅学了很多关于电器的知识。整整7年的劳改生活,谈廷辉把所有的经历都用在了学习技术上。他不仅学,还动脑筋自己琢磨,搞些发明创造。他的很多发明都被用到了实际操作中。

这段人生的磨难结束后,他的生活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或许他以前的苦吃得太多了,老天爷也似乎开始眷顾他了。以前的监狱工厂改成了国营的大型电器厂,谈廷辉被继续留在厂里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没读过多少书的谈廷辉在退休前已经是电器高级工程师了。

谈廷辉退休时正赶上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鼓励个人经商。谈廷辉的大女儿当年插队落户去了浙江南浔,在那里结了婚,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谈廷辉一方面想念一直不在身边的大女儿,一方面他忙碌了大半辈子,让他一下子闲下来还真有些不习惯。恰好,大女儿所在地的政府邀请他过去办厂,他有的是经验,退休前在厂里也已经是副厂长,所以让他管理一个小厂绝不是问题。于是60岁的他,开始了他事业的另一个新起点。在南浔的厂很快就开起来了。

几年后,厂里的业务有了稳定的发展,谈廷辉就筹划着在回他的大本营——上海,再建一个新厂。上海毕竟是大城市,把厂设在上海,也便于厂里业务的扩大。他把南浔以及江浙一带的生产和业务都交给了两个大外孙,他放心地投入到上海的新厂中。那时开的厂就是菜场楼上的老厂。

直到5年前,因为国内业务饱和,他的厂要想继续走下去、继续有发展就要开展海外业务。可是国外的商户在下订单前,不仅要确认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参观生活厂家的环境以及工厂的管理。显然他们老厂的条件肯定满足不了海外客户的要求。谈廷辉就策划着与人合作买地盖新厂房。可是不顺心的事又在这个节骨眼发生了。谈廷辉原本谈妥的一个合伙人,因为家里意见不合,临到最后已经确认了要买的地皮,准备付钱的时候,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出资。可是谈廷挥已经骑虎难下,新厂不得不建,最后他当机立断,决定在贷一笔款买地建厂。不得不承认他的魄力,也不得不感叹,人有时还是需要遇到好的时机的。5年前,地产还没有现在这么火,松江作为近郊,地价还很便宜。就连谈廷辉自己都没想到,这几年时间,他新厂周围的地价会飞快地增长。这块他当初硬着头皮独立买下的地皮,如今的利润甚至远远超过了工厂的利润。

如今,他有房有车,衣食无忧,三个子女都很孝顺。大女儿退休后从南浔回到了上海。他两个双胞胎外孙的儿子也都上小学了。四代同堂,这样的天伦之乐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正是因为现在自己的生活满足了,所以谈廷辉想要回报社会。他一直记挂着他有今天的成就不仅仅是他的勤奋,还有社会的大背景,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他选择了更实际的方法来回报这个社会。人生任何时候重新开始都不算晚。他60岁才开始创业,所以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他希望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相信生活有希望。既然他现在有这个能力,他何不为更多人创造这个机会呢。他现在及时工作有再忙,只要哪里的监狱或是大会需要他去做禁毒演讲,他就会亲身前往。好在,85岁的他,身体还很硬朗,除了有一点点耳背,身体各方面的健康指标连医生都称奇。这或许就是好心有好报吧。当他一遍遍饱含真情诉说着自己的遭遇,一遍遍揭开痛苦的回忆去触动那些不知爱惜自己生命,不知珍惜自己家人的吸毒者。谈廷辉自身的故事,比任何一个禁毒的口号都更有说服的力度。

猜你喜欢
厂里戒毒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倪进明
火烧毒品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生意太差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