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质提升为目标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009-12-08 08:36
会计之友 2009年2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会计素质

肖 彦

【摘 要】会计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职学校、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完成,它们在培养会计人才上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文章着眼于教学型大学,对普通院校会计本科的培养目标和会计实践教学进行分析,指出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内容与思路。

【关键词】素质;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一、普通院校会计本科的培养目标与素质要求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韩愈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也强调:“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就我国普通高校会计学本科的实际情况与定位,结合生源特点,培养的会计人才应该既有别于高职教育,又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会计教育,其目标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即在高职教育培养的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较为厚实的会计专业基础,以保障学生有提升的后劲,具有逐步成为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人员的素质。结合这个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普通院校会计本科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今会计信息失真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因此会计人才的培养首先应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二)较为宽厚的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是会计人才能否提升的关键,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共识。

(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

依据现有的会计法律和规范,结合企业的特点进行正确、合理的职业判断是当今会计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

(四)较强的实践能力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普通院校会计本科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除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五)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所面临的经济业务也将日益复杂,会计人员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的变化。

要培养具备上述要求的会计人才,就应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着手,建立起相应的会计教学体系,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门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于一身的应用经济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会计国际化进程,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人才,建立科学、系统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现行会计教学实践体系存在的问题

会计实践教学是指通过校内实验模拟和校外企事业单位实习等手段,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教学虽然在我国普通院校会计本科教学中普遍实施,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将实践教学体现为知识的巩固,对相关能力的培养不够。

一是由于对会计实践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性、系统性研究不够。在会计实践环节的设置上不注重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实验目的主要是对课程知识的巩固。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就应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从培养上述相关能力的角度系统组织实践教学。

二是会计实践内容仍停留在手工模拟上,且实验内容比较简单,经济业务不全面;实验项目局限于会计核算上,省略会计审核、监督等环节,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判断能力的训练。

三是当前很多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手段都停留在手工阶段,没有将手工、电算化、网络等相结合进行教学,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也只是基本财务软件的操作,企业普遍使用的ERP软件操作较少。这样一方面没有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软件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水平的提高。

四是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对象和考核形式单一,局限于对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考核,且一般都仅以实践的最终结果作为考核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对素质教育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没有激励作用。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完善

(一)会计实践教学目标

根据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现今社会对会计人才专业判断、分析、操作能力要求,会计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应具备的素质为导向,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达到巩固理论基础、扩充知识、提高素质、增强专业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的综合目标。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应根据上述目标,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层次,并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该目标。

(二)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为实现会计人才素质教育的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应注意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增加设计性教学内容,如成本核算方法设计、会计制度设计。单项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有效对接。

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两部分: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内模拟实验又分为单项模拟实验和综合模拟实验,校外实习也可分为单项实习和毕业实习,如图1所示,会计各实践教学与主干课程的关系如表1所示。

1.校内实习

(1)单项模拟实习。单项实验(包括手工模拟和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实验),主要针对某一门专业课程,结合相关课程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感知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时间较短。如《基础会计》课程实习一般安排校外单项实习与校内手工模拟实习相结合,校外主要参观财务工作岗位,了解财务工作的基本流程,观摩企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实际会计资料。校内手工模拟实习主要安排学生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少量典型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账和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等实务操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验,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实验,结账和错账更正实验等。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生成环节和相关手续,了解账账、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掌握基本核算方法的应用。实习后,学生普遍反映对会计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了,提升了专业兴趣。

单项课程实习还包括财务管理课程实习、审计学课程实习等,在学生学习完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之后,应安排一周的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模拟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2)综合模拟实验。综合模拟实验一般在学生学完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验由于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如会计模拟实验在各高校开设最为普遍,该实验通常以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一般安排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课程完成之后。按会计实务流程的模拟操作练习,即按照“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编制报表”进行相关实验,会计核算内容应涵盖企业全面的经济业务,如成本核算、所得税核算等,不包括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相关内容。

会计模拟实习资料可以在后续财务管理课程后作为财务分析资料,并进行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政策的模拟处理;在审计学课程后作为审计资料。综合模拟实习也可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为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更好,区别于高职和应用本科层次的教学要求,普通高校会计学本科可以不进行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实习,而集中进行会计模拟实验,以便学生感受会计核算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些课程内容的综合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为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变化而进行会计核算,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

2.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包括认识性校外实习(单项课程后实习)和毕业实习,是指让学生走进企业,去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或在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审计工作。

单项实验课程如成本会计核算设计中的企业工艺流程观摩,与企业共建ERP实验室,是让学生走进企业,接触实际。

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实习学生应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自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在毕业实习的毕业论文阶段,应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同时毕业答辩对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

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的手段应更新,采用手工、电算化、网络等相结合的手段。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和网络会计的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目的是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因此,学校应该在手工会计模拟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共同进行,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是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包括对学生的考勤、纪律、模拟实验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实习报告等内容的全方位进行考核。学校应积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实验软件对学生进行及时考核,以提高效率、节约考核成本。●

【参考文献】

[1] 黄爱湘.现代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J].中国人才,2004(3):86

-87.

[2] 陈金花.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之我见[J].机械管理开发,2007(6):151-152.

[3] 吴丽君,王远利.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会计之友,2008(8):70-71.

[4] 张秋艳.英国会计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4(4):71-72.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会计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