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情境

2009-12-08 08:35林玉莹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莱蒂小艇直观

林玉莹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意中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遵”作者之思路,“入”作者之胸境,才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建构和语言体验。在教学中,根据情境的不同功能可以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和想象情境。

1. 直观情境的设计

直观情境就是直接把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的、可感的东西,迅速唤醒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理解课文内容。直观情境的设计一般有三种:

(1)实物展示

[案例]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片断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全班同学读打比方的部分。

(生读)

师:能告诉我你脑海中的小艇是什么样的吗?

生:想不清楚,这里没有具体写出船多长,像什么。

师:在描写事物时一定要写具体,还应作一些恰当的比喻,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们明白吗?让我们再一次朗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生齐读课文第二节)

师:真好。那就让你们一睹小艇的真面目吧!(出示小艇模型)现在我们可不可以不看书,把小艇的特点回忆出来。

(学生边看模型演示,边试背课文。)

在这个片断里,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展开想象,认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可是由于学生的认知经验里缺乏威尼斯小艇的表象,因此,还不能真正感受到小艇样子的精致巧妙。但是,认识小艇的样子会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感知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出示威尼斯小艇的模型,直观地展现了小艇的样子,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图画显示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图画。这些图画,有卡通的,有水墨的,有油画的,有照片的,本身就是艺术的精品。同时,这些图画把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意境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为创设与课文内容相接近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最好的凭借。

[案例]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导入

课始,教师出示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有感情地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就到广西去,欣赏桂林的山水。你们看,远处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近处的水绿如翡翠,平如宝镜,清如透明……山水相依,再加上山间点缀的绿树红花,空中的云雾迷蒙,江上的竹筏小舟,多美的一幅画卷啊!

看着这幅图,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全文,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慢慢地被带到了桂林,带到了漓江上,仿佛也荡着一叶扁舟,观赏这美景。

除了课文上的配图,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简笔画、挂图、投影片、录像等手段启发学生想象。

(3)表演活动

表演活动也是一种直观情境。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表演,可再现课文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文本表现的意境。也可以通过表演,运用语言,描绘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促进语言内化。

2. 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情境应建构在认知经验的基础上

[案例]三年级下册《争吵》教学片断

师:像“争吵”这样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人物都似曾相识,联系我们的经历,这一堂课我们就来评价一下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看一看,文中是怎样写“我”和克莱蒂的,“我”和克莱蒂是怎样的人。

生:写克莱蒂的有语言如“我不是故意的,……”有神态如“微笑、气红了脸……”有动作如“拨、举、缩……”从中看出,克莱蒂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生:在“我”的心理活动中,也有写克莱蒂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人。

师:那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写“我”是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几个方面来写的。如“我也等着你!”“拿、举、碰”“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等等,这些地方看出“我”是一个知道错误又没有勇气承认的一个人。

师:说得很好。那么,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关键是怎样处理。看了文中的一对朋友由争吵到和好的经历,我们有什么想法?联系我们的生活经历来谈。

在这个教学片断里,教师把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起来,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架起了生活经验与文本意义之间的桥梁。

(2)把握“愤悱”之机

“愤悱”是学生学习中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而欲求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有效的问题情境在于把握这一关键之机,提出问题,帮助学生体会语言建构知识。

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秋天的怀念》,有这么一个片断: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已经能够初步体会出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怀念之情。可是,为什么作者如此怀念自己的母亲呢?到底作者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独立阅读,难以深刻地理解。在此,教师抓住“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在问题情境中品味语言,体会感情,解开了学生的困惑。

3. 想象情境的设计

(1)语言描述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是开启学生想象之门的金钥匙。比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晴朗的夜晚,在蓝蓝的天空上,挂着一个弯弯的月亮,在月亮旁边,还有一些小星星在快活地眨着眼睛,多美啊!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看月亮。叶圣陶爷爷也喜欢看月亮,还写了一首有趣的小诗,就是《小小的船》。为什么说月亮是小小的船呢?你们想知道吗?”教师精心设计的这段导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模仿了小朋友说话的语气,亲切感人。通过这样绘声绘色地描述,就把学生带到了特定的情境中,初步体会月空的美。

(2)音乐渲染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学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效果。比如《月光曲》写的是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教学时,教师伴着《月光曲》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乐曲声中,学生也随之产生联想,陶醉在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接着风起浪涌,大海掀起巨浪的情境之中。

(3)文本补白

英伽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到,文学作品中包含着许多“空白”,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予以填空和具体化。“填空”“具体化”就是指读者联想、想象、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和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去填补艺术的空白,体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促进语言的“同化”。

猜你喜欢
莱蒂小艇直观
夜行车
池上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100件东西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论《开普雷斯》中莱蒂女士的危险征程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
莱蒂西亚:戴上王冠的女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