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上的“奶酪计划”

2009-12-08 08:35谷立芳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歇后语名言奶酪

谷立芳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你是否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晨读课上的读书声却越来越小。低年级学生读书是抑扬顿挫,斗志昂扬,声音如雷贯耳;高年级学生读起书来却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声音也小到几乎可以用“鸦雀无声”来形容。学生读书的热情为何是趋于下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课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习新知识需要熟读课文,理解感悟也要细细品读,复习知识更需要熟记文章。积累知识离不开读书,提高素养更离不开读书。晨读课正好给读书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保障。而现在的晨读课在高年级中渐渐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学生疲于应付,收效甚微。

怎样才能使晨读课充满生机呢?究其因才能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引起晨读课弊端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读书内容的单调。在晨读课上学生往往只抱着一本语文书从头到尾、翻来覆去地读。试想,一学期下来,每天早晨都对着一本书怎能不让人感到枯燥无味呢?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地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产生厌读情绪。二是晨读课上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这里既有对读书内容的引导,也包括对读书方法的指导。而我们很多教师在晨读课上只是往讲台上一站,发布读书命令,从某课读到某课或从某课背到某课。看到学生读书不作声还生气、懊恼,说学生懒得连书也不愿意读了。其实我们为何不从自身找找原因?我们有没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有没有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我们在看到低效率的晨读课时有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这个问题应当着力解决。怎样提高晨读课的读书效率?这不由使我想起每天的早点,如果每天都是包子,那么时间长了,再好吃的包子我们也会厌烦。相反,变变花样,棕子、小菜、油条等众多食物,每天都有新花样,何来没有食欲?同样的道理,晨读课也应该避免单一枯燥的内容,要保障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读书前提下,我们不妨给晨读课也加块“奶酪”,以便调调学生胃口。“奶酪”形式不一,可以是名言佳句,可以是诗词歌赋,可以是成语、谚语、歇后语,也可以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总之,祖国丰富的的语言文字足以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激发读书的兴趣。但无论选取哪些内容都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精,内容精美、语言精湛;二要短,易读易记,于5分钟内便能消化吸收;三要有趣或有意义,有趣的内容可增加晨读课的乐趣,有意义的内容足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六年级学生制定的晨读课“一周奶酪计划”如下:

周一:勤学名言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周二:十二生肖成语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周三: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芝麻开花——节节高……

周四:汪国真诗歌《不能失去的是平凡》

总有许多梦不能圆/在心中留下深深的遗憾/当喜鹊落在别人的枝头/那也该是我们深深的祝愿……

周五:宋词《蝶恋花》

……

行动决定成败,制定好计划后便付诸实施。每天早晨,用小黑板往讲台上一挂,学生便兴趣盎然,都争着吃这美味可口的“奶酪”,两三分钟的时间,就能熟读成诵了。这个时候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对于难理解的加以解释,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另外对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的成语?”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每天一块“奶酪”,就能聚集成了一个大蛋糕。实验了一个月,内容也扩展开来,成语、谚语、歇后语、诗歌、对联、论语、孙子兵法、唐诗宋词……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再后来,由我提供晨读“奶酪”变成了学生自己搜集,轮番展示“厨艺”。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学生甚至连手机里的短信也做成“奶酪”,供大家分享。

看着学生兴致勃勃地分享“奶酪”,我喜之乐之,给晨读课注入新的内容就可以变“死气沉沉”为“生机勃勃”!5分钟的时间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语文教学,还能让学生每天都能学到新内容,领悟新道理,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日积月累,我相信每天的晨读“奶酪”必能给予学生丰富的文学营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晨读加块“奶酪”定能成为新课改中的一朵奇异的花蕾。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歇后语名言奶酪
膨胀的奶酪
假如给你一块奶酪
奶酪大作战
谁动了中医的奶酪
歇后语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名言
名言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