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优秀儿童电影

2009-12-09 05:55伍玉艳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2009年10期
关键词:雪莉三毛班长

伍玉艳

童年时期看过的一部好电影,能让一个人终生铭记。新中国建立60年来,儿童文艺事业不断发展,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精彩的电影。

《三毛流浪记》(1949年12月上映)

剧情介绍:

根据张乐平连续漫画改编,讲述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滩,三毛过着流浪生活,没有亲人,无家可归。他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披着破麻袋御寒。他为了生存,卖过报纸,拾过烟头,帮着别人推拉黄包车。流氓头子见三毛年少不懂事,想利用他做坏事。三毛是旧中国贫苦儿童的典型形象。

《鸡毛信》(1954年上映)

剧情介绍:

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他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让海娃送一封情报信给八路军。12岁的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着鸡毛信上路了。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头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逼迫他带路去自己的村庄。

晚上,海娃趁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海娃再次被敌人抓住。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信没有信封,有固定的折法,紧急的信在中间插上鸡毛,叫鸡毛信。”影片《鸡毛信》生动细致地塑造了一个坚贞顽强、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小兵张嘎》(1963年上映)

剧情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钟亮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的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去侦察敌情,途中被捕。面对敌人的拷问,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敌人的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交出来,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影片中的张嘎一身“嘎气”,倔头倔脑却又聪慧勇敢,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

《闪闪的红星》(1974年上映)

剧情介绍:

1931年红军解放柳溪乡时,从土豪胡汉三的皮鞭下解救了刚满七岁的潘冬子。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了根据地,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一颗红五星。红军走后,胡汉三又回来了,冬子的母亲为掩护乡亲们撤离而从容就义。冬子逐渐成长,在一次战斗中,他用柴刀砍断竹索,切断敌人退路;他为山上的游击队筹盐时,巧妙地躲过敌人的搜查;他利用在米店当伙计的机会,送出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他沉着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最后消灭了胡汉三。冬子见到了父亲,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五星,加入了红军。

潘冬子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广为流传。

《泉水叮咚》(1982年上映)

剧情介绍:

幼儿园教师陶奶奶退休后,搬进新村生活。新村没有托儿所,她就在家里办起了义务幼儿园。和她住在一起的侄女雪莉,正在创作一部音乐作品。雪莉因借来的资料和苦心构思的作品被孩子弄脏而负气离家。幼儿园又连续发生了几起事故,使陶奶奶面临重重困难。陶奶奶病倒了,孩子们怀着敬仰之心去看望她。雪莉回到陶奶奶身边,认识到幼教工作的意义和姑妈美好的心灵。雪莉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写出了作品《泉水叮咚》。

《天堂回信》(1992年上映)

剧情介绍:

五岁小孩晨晨因母亲出国,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是退休邮差,但仍热心服务。他对待孩子就像对待朋友一样,爷孙俩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回来了,晨晨回到母亲身边。母亲本来对爷爷有所误会,在知道真相后,改变了态度。爷爷去世了,晨晨用放风筝的方式,把他写给爷爷的信送到天堂去。影片故事清新,洋溢着浓郁的亲情。

《男生贾里新传》(2009年5月上映)

剧情介绍:

男生贾里上初二了。由于班主任老师被借调到电视台两个月,贾里所在的初二(1)班成了“放牛班”。班长陈应达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再当班长太浪费时间,于是辞去了班长职务。同学们决定自己选班长,张潇洒、鲁智胜大胆应征,贾里在同学的鼓励下也加入了竞选班长的行列。竞选过程不太顺利,同学们最终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班长鲁智胜和副班长贾里。

猜你喜欢
雪莉三毛班长
差一点儿当班长
我与《三毛流浪记》
远方
每天一个新班长
娓娓道来的真诚
班长欧叶之班长诞生了
这不现实
我的班长我的班
三毛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