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期特别策划:中国人的DIY史记

2009-12-11 10:24
现代计算机 2009年2期
关键词:机箱电脑

见证DIY历史300期的足迹

300期杂志,我们在默默地记录历史

看过《史记》或者《万历十五年》、《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读者会对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心驰神往。不过我们也置身于风云激荡的大历史中,即使是仅有十几年的历史PC DIY,已经足以让DIYer、媒体、厂商、渠道商一起书写一卷《中国人的DIY史记》,问题是,谁最有资格作为DIY历史和沉淀的记录者?

“开卷有益”,平面媒体永远高出网络媒体一筹的是,平面媒体是信息的精华和沉淀。有多少四年前的导购网文还保存到现在?那些昙花一现的网站,像“短歌行”,轻易就被淘汰,没有资格记录DIY历史。

然而,当我们把300期《现代计算机》杂志堆起来的时候,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才是DIY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每个字眼都经过反复锤炼;每个页码都经过精心排版;每个产品图都经过精心拍摄;每个玩家,读者的来稿来信都记录者当年的一份心情,一份品牌情结。

正是因为认识到我们是DIY历史的记录者,《现代计算机》每一位编辑像当年的太史公司马迁一样,对每一页都抱着精益求精,谦虚谨慎的态度,反复核实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有疑问的词语、句子、缩略语;反复推敲每一个句子、每一段评论;反复规划每一张图片的画面布局、相机拍摄的参数;反复斟酌每一个标题、每一个栏目的名字……

通过《电脑城》赠刊,我们不但提供电脑城的实时信息,也同时记录了电脑城中的经典品牌、产品的风云变迁;通过IT人文子刊《阅读》,我们记录了IT业内的年度人物、事件;通过记载每年的“现代计算机·华南大学生电脑节”,校园DIY的历史被保留下来,硬件品牌的美誉度逐年升华……

《现代计算机》和读者、一切DIYer,经典硬件品牌和型号的深厚感情,就是在这几千个日子里对DIY历史的记录中沉淀下来的。每一位编辑都是DIY领域的“司马迁”“黄仁宇”,每一个读者,厂商都是历史的见证人和缔造者。

就让我们在未来的每一期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现代计算机》中继续品读DIY的大历史吧。

感动你我、连接彼此——读者与MC

2008年最为《现代计算机》编辑们所感动的就是这位姓杨的读者的来信:“收到期待已久的温暖,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喜悦、感动。12本杂志捧在手中沉甸甸的,很有分量。你们都辛苦了!”其实有许多类似的来信,被我们压在抬头就可见到的白板上,工作的劳累都随着这些来信的打开而烟消云散。读者是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最尊敬的人。

到大学去,和大学生读者亲密接触;邀请读者到《现代计算机》评测室来,和产品、发烧友交流心得:到每一个学校的BBS上去,解决BBS上读者对产品选购的疑问,普及新技术、新观念,都是我们的责任。在2009年,我们愿意和各大厂商一道,为更好地服务读者而服务。

同荣辱、共命运——DIY品牌与MC

“做中国最好的计算机导购杂志”是我们的精准定位,也是我们向所有合作伙伴发出的宣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发展DIY市场、推荐信誉度真正良好的品牌就是《现代计算机》的使命。

作为DIY历史的记录者,我们无情地鞭挞质量和售后欠佳的品牌,但也热情地称赞那些恪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地做产品的品牌,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未来DIYer最可靠的,价廉物美的选择。

在需求下降的寒冬里,我们会通过试听会、评测室体验等活动来让DIYer再次感受到硬件本身的魅力,点燃他们为了更多美好的新硬件而努力奋斗的生活热情,也为真正的好产品造出声势。这,就是我们为每一位合作伙伴而定制的御寒大衣。无论冬天有多漫长,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同荣辱,共命运。

大学新生入学装备史校园IT市场的变迁

1980年代初大一学生口述

叶先生,在校期间1978年~1982年,现为某大学副教授。

在校每月生活费:45.5元

拥有的数码/电子产品:电唱机

最想买的一件东西:海鸥DF照相机

我入学的时候从家里带来了电唱机,这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其实就是收音机加唱片机,要200多元。是家里资助的,让我学英语。大学里我最想买的一样东西是照相机——海鸥DF,但要四五百元。

编辑点评:任何时代的人对视听、摄影的都有强烈的需求,这是DIY发展的原动力。

1990年代初大学生口述

董先生,在校时间:1989—1993年,现为某国企中层管理人员。

在校每月生活费:60元左右

拥有的数码/电子产品:磁带录放机

最想买的一件东西:随身听

我入学的时候虽然学校里面开始出现286,386电脑,不过两万多的价格谁也买不起。学校机房的上机时间很少,在机房大家都玩《超级马里奥》。偶尔会买一些磁带,在磁带机上听听高林生和邓丽君的歌。

编辑点评:对学校机房里的经典游戏《超级马里奥》的热爱可能是DIY的强大动力之一。1997年大学生口述

(编辑注:DIY概念于1996年正式进入中国)

林先生,在校期间:1997~2001年,现为某杂志社社长。

在校每月生活费:200元左右

拥有的数码/电子产品:无(入学时),电脑(大二)、手机(大四)

最想买的一件东西:台式组装机(大二买了)

入学时没有什么人有数码装备和电脑,个别经济充裕的人有Discman。用电脑都是去网络中心机房。大二个别人有BP机,大三个别人有电脑,大四逐渐有手机,组装机逐渐普及。一个宿舍大概有4~5台(10人间宿舍)。

那时候七八千元的电脑一般都要靠家里给钱。配置是奔腾MMX 166、16MB内存,2.5GB硬盘(那时候比较大的也就3.2GB)、4倍速索尼光驱、14英寸球面彩色显示器。每一台电脑都是宿舍公用的,宿舍关系非常好。

编辑点评:1997年,DIY刚刚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凡是懂一点DIY知识的都被叫做“高手”。

2003年大学生口述

霍同学,在校期间:2003年至今,现为某大学硕士研究生。

在校每月生活费:500元左右

拥有的数码/电子产品:台式机(入学时从家里带的)、MP3(简单功能、单色屏,256MB容量)

最想买的一件东西:笔记本电脑(研究生阶段买了)

报到的时候带来家里在2000年买的组装机,配置是技嘉的BX2000主板,赛扬2566的CPU、64MB内存、15GB的硬盘、32倍速CD-ROM TNT2显卡。因为2003年液晶显示器的价格还很贵,很多人不得不从家里带来笨重的17英寸CRT显示器。在2004年我用自己的奖学金升级了这台电脑。

大一的男生都对DIY有强烈的兴趣,我们经常在BBS的硬件版上交流超频和解决问题的心得,DIY的气氛非常浓厚。经常讨论的品牌包括三星、美格显示器、华硕、升技主板(可惜2008年升技已经倒闭了)。宿舍里的音箱只有我入学就带来的漫步者R1000TC(到今天还有新款的),其他人都用耳机。

编辑点评:1999~2003年,校园DIY仍然处于巅峰时代。

2008年大学生口述

方同学,在校期间:2008年9月至今,现仍为在校学生。

在校每月生活费:800元左右

拥有的数码/电子产品:台式机、便携上网本、MP4、iPhone

最想买的一件东西:苹果MacBook Pro大一时我没有带电脑过来(我的舍友也很少从家里带电脑),家里的电脑是2003年的,已经过时了。在学校,我逐渐了解了一些DIY知识,自己组装了新电脑。最新添加的装备是便携上网本——华硕的EeePC,只要3000多块钱,但小巧便携,和强大的游戏型台式机的性能搭配起来刚好符合我的要求。

编辑点评:DIY受到笔记本的冲击,但便携上网本的普及反而会为DIY带来更好的机遇,因为上网本的屏幕、扩展性、性能都不如人意。强大的台式机恰好能形成互补。

经营学生市场的知名品牌1984~2009

尊重学生、通过校园活动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创造性,是所有具有战略眼光的IT品牌都具有的共性。历年来华硕,航嘉、三诺、映泰等厂商在校园市场上默默耕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华硕·Intel校园精英培训营

华硕每年选拔高校的顶尖学生参加精英培训营,提供免费培训。

航嘉校园星工厂/校园行

航嘉品牌通过华南大学生电脑节、校园星工厂等校园活动塑造品牌内涵。

三诺试听会力邀优秀学子

三诺音响多次和《现代计算机》合办校园试听会活动,并组织高校音频爱好者前往三诺公司学习。

映泰学生主板

映泰于2008年推出了学生专用主板。

后记:学生人群消费行为分析

让我们来回顾《现代计算机》2008年“最受大学生欢迎品牌大型有奖调查”的结果。从调查结果分析,这20个类别的品牌分别是各自领域中知名度、美誉度很高的品牌,而大学生们同样给予了“首选”的评价,这说明新一代大学生们的品牌意识非常强烈。尽管大部分学生没有收入,但是他们正处于没有物质忧虑和物质负担的时候,品牌购买力相当旺盛。以“山寨机”为例,低价、性价比主打的山寨机主要消费人群反倒是有收入的在职工作者,而鲜有学生购买。

从心理上分析,大学生具有两种特殊的心理:优于社会大部分低学历者的“天之骄子”的心理,校园内IT产品密集、口碑传播速度快,不想因为形象较差的品牌或杂牌丢脸的心理。所以经久耐用的知名品牌才是他们的首选。

从使用目的分析,大学生所购买的IT产品一般希望能够持久耐用,至少四年大学生活的产品质量要有所保证,这和在职人群经常换手机、MP3等数码装备的消费习惯不同。而具有历史内涵的知名品牌(ThinkPad、诺基亚,华硕、三星、航嘉、漫步者等)才能给人持久耐用的印象。

中国人的电脑城史一段对话反映电脑城的变迁

1996年——DIY概念正式进入中国

小丁:“老板!九千多块的电脑,再优惠点儿吧!再优惠点儿!”

老板:“这条街的店都是一个价,而且这套电脑桌才卖你300块钱,已经给你很大优惠了!”

经营形式

1996年,DIY的概念刚刚进入中国,只有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形成了专业的电脑城,其他城市处于个体装机店阶段,在一些城市形成了配件一条街。

小资料:典型案例——从五山科技街走向全国的昂达

五山路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周围集中了华南多所高等院校,具有电脑普及的天然优势。1988年五山路以简易平房开辟了“五山科技街”,成为首家专业市场。今天的大众品牌昂达成立于1989年,最早就是在广州五山科技街做DIY装机赚取了第一桶金。1998年昂达独家代理华硕全系列产品,成为全国性的通路。2000年,昂达开始发展自有品牌。2003年,昂达全面转型数码,成为MP3、MP4领域的著名大众品牌。其实,从五山科技街走向全国的还有著名的上市企业七喜电脑和拥有梅捷、台电、铭瑄等品牌的广州商科集团。

价格和利润

1996年之前是商家的超白金年代,据业界资深的从业人员回忆说:普通的一个铺面一天都有3、4万元的收入,一年下来差不多是2000多万元的总额。每一台电脑销售出去的利润达40%甚至更高。

1999年——DIY概念大普及年代

小丁:“老板,听说赛扬300A的超频能力很强,我就配这个机子吧。”

老板:“好,不过你选的主板不好,换华硕的P3B—F吧。”

经营形式

经过IT媒体的普及,DIY已经深入人心,广州,北京的大型电脑城越开越多,而中等城市里的电脑店也已经聚集成“城”。

价格和利润

DIYer开始把商家称为“JS”,因为逐渐了解到电脑城商家的“高”利润。大渠道商维持对CPU,内存、硬盘等货源和价格的垄断,DIYer的议价能力受到限制。商家买断超频能力强的配件,大肆囤货炒作,这一手法不断地被复制。装机利润开始下降,但是每台组装机利润还是有1000~2000元。

2005年——DIY开始受到明显冲击

小丁:“老板,我就要这个配置,你别给我改了,没货我就去别家。”

老板:“好吧,你很懂行,完全按你的配置装。”

经营形式

DIY概念在05年已经相当成熟,电脑城的竞争也逐渐开始白热化。卖场的竞争和IT媒体对利润内幕的曝光,使电脑城的商家开始感到经营不易。很多商家要依靠炒货赚钱,门店只是作为一个门面,而盈利主要依靠向下级市场供货。

价格和利润

一台电脑的利润在200元~500元左右。小丁终于能坚持自己的配置,不再为商家的推荐而动摇。但成熟的DIYer还是会留给商家10%左右的利润以换取更好的售后服务。

小知识:电脑城门店的形态——旗舰店、精品间,精品店、柜台、连锁

旗舰店(形象店、品牌体验店)——品牌商或顶级渠道商直接投资的形象展示店,厂商对它们的价格控制最严格,消费者很难拿到优惠的价格,但是能获得最新、最全面产品体验,也能获得最好的服务。

精品店、精品间——以单一品牌为主打来进行统一主题装修的店面。这种店也会卖其他品牌的产品。如果选择它所

代理的主要品牌,就能获得优惠价格。柜台——只销售较为单一的配件产品。新卖场里面的柜台一般是小商户,主要依靠关系客户生存或炒货生存。那些有多年历史的小柜台却可能是核心代理商,利润、现金流量和货物流量要比大面积的DIY装机店高出许多倍。

连锁——在大城市的DIY装机店一般都以连锁店面的形式出现,这样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从宣传、活动开展等方面形成营销的合力。

2009年——新的希望:高清游戏普及

小丁:“老板,你这有卖航嘉的HTPC机箱吗?”

老板:“当然有,我们是做高清电脑的专门店,还可以根据你家里的具体情况提供数字家庭的全套方案,帮你合理安排音箱的摆放,塑造最好的声场。”

经营形式

卖场店铺逐渐转向游戏外设、高清设备。笔记本电脑店开始增多。而DIY装机店也逐渐向高端硬件转型,包括mini-LTX机箱、HTPC机箱、水冷设备等高价DIY配件开始流行。

电脑城的另一个趋势是从纯粹的硬件卖场向综合的一站式购物广场转变。像百脑汇就集合了餐饮、娱乐、电脑医院、电玩体验店等其他功能,从而为电脑城带来更多的人气。

价格和利润

“JS”家也没余粮了!2009年,电脑城商家最大的希望就是上网本的火爆销售能给寒冬里的电脑城带来一些人气,还有蓝光高清和高清分辨率游戏的普及能引发新的采购需求。由于硬件大降价,商家的每台组装机的利润只有100-150元,仅仅能维持盈亏平衡。

小知识:电脑城IT产品渠道的发展过程

专业店(全城只有极少数专业店,每个店代理若干品牌)→分销体系初步形成(早期专业店开始转型为全国性通路商)→形成严格的渠道体系(中国区总代理→区域总代理→省级代理→核心分销商→普通分销商)

依靠渠道体系的层层分销,把IT产品铺货到三四级市场,我们才能在小城市买到和发达国家一样的IT产品,而且能保证售后服务。但是消费者也要接受渠道体系层层加价的成本。

编辑视点

十三年的“城”事,十三年的对话,反映出渠道商、消费者、消费环境的深刻变化。大部分电脑城还没有脱离房地产炒作的模式,物权方只考虑短期租金利益而不考虑商户的可持续经营,一味提高租金、偏袒商户,使像中关村海龙、鼎好等昔日兴盛的掘金之地变成恶性竞争、欺诈消费者的场所,甚至让消费者不敢涉足,而转向网络B2C电子商城。依然坚持诚信经营的商家则陷入困难之中。虽然电脑城的经营走进了困境,但是我们坚信,中国人总是有办法的。目前很多电脑城商家已经开始自救,有的选择了抱团取暖,结成连锁经营店的形式来壮大规模,争取对上游渠道的话语权;有的通过和媒体、校园社团联手控制校园市场;更有的商家转型为数字家庭解决方案提供商等高附加值的店铺。在物流还不能完全覆盖三四级市场的情况下,各级电脑城仍然肩负着向更多的乡镇消费者普及电脑的重任,我们衷心希望中国人的电脑城能成为更规范的,快乐的购物环境。

DIY,我DO,我Show,我快乐

你还记得DIY最初的快乐吗?小时候我们用简陋的积木和玩具来搭建理想中的房子、街道,城市,又或者是在美术课上捏橡皮泥,那时候我们就已经是一个DIYer了,而且有最简单的快乐、而今身处繁忙的世界,PC DIY也可以给心灵那么一点纯净的空间。右图是一位DIYer的杰作,是否唤醒了你久违的热情?

编年史玩家回顾激情燃烧的DIY岁月

1996年:初涉DIY

至今还记得迎来第一台电脑前的兴奋。配置单是用一个月时间敲定的:奔腾100MHz,华硕P55T2P4、8MB内存、1.2GB昆腾5.25英寸硬盘、S3 Tri064V+显卡,4X CD-FEM、软驱,硬解压卡、ALS00 7声卡和普通键鼠,AT架构机箱电源、14英寸显示器。名义上是为了学习,实际上却用来打游戏,在大富翁2,FIFA96的鏖战中我和同学结下了永久的情谊。

成长里程碑——第一次DIY实践

(1)通过跳线设置倍频。那时候BIOS里没有软跳线,要打开机箱重新设置3个跳线。这是一个DIYer的第一次实践。

(2)设置config.sys和autoexec.bat,是每一个玩游戏的DIYer的必修课,谁能释放出尽可能多的“上位内存”就是当时的“高手”。

1997年:青涩的“高手”

我心目中的年度经典是创新AWE64 Gold,当年优秀的独立声卡。

为了Windows 95,我把内存从8MB加到16MB。为了大富翁3的音效,在DOS下配置声卡,反复调整后终于成功。播放《泰坦尼克号》VCD也得DIY,我经过多次测试找到Xing这款能顺利读盘的软件,还要给光驱降速提高读盘能力。开始应邀解决别人的电脑问题。

成长里程碑——第一次拆卸和复原;第一次刷BIOS

我小心翼翼地拆掉故障鼠标,刮掉转动轴上厚厚的灰尘,装好后一切如新,心情很愉快。第一次升级主板的BIOS:设置跳线为可写状态一拷贝BIOS文件一用软驱启动写入新BIOS。拆卸和复原配件、刷BIOS都是DIY的基本功。以后将要用到无数次。

1998年:在大众超频时代跟风

我心目中的年度经典是赛扬300A,中国人的大众超频时代由此发轫;还有Voodoo3显卡、漫步者R1000TC、帝盟S90,Kingmax PC133……

这一年《超级解霸5》火起来,《星际争霸》、《帝国时代》两款经典游戏出场。

成长里程碑——第一次超频

升级了支持100MHz外频的MVP3主板,把我的Pentium 100MHz超频到150MHz后能进入系统,但散热片很热。将风扇供电线的正极接上电源的+12V(黄线),负极接-5V(白线)。风扇在17V超额电压下飞速转动,散热问题解决了,首次超频成功。

1999年:K6-2超频

我买了K6-2 350升级,在2.5V电压下超频到了475MHz。为了Windows 98我把内存加到了64MB。学校里开始讨论如何压制更好的MP3。最兴奋的是和好朋友研究出了华硕TX97主板的6倍频隐藏跳线,还有几种隐藏电压跳线。

2000年:装机实践

我心目中的年度经典是华硕CUBX,是长寿主板的代表,许多玩家使用它超过5年。

这年暑假我独闯电脑城装好第二台电脑。配置为C2 566、Kingmax 64MB,20GB昆腾,TNT2 M64 16MB显卡、Epox BX7+主板,爱国者机箱和长城电源、三星750S显示器。内存的价格受到几大芯片厂操纵,128MB内存高达1500多元,所以,Windows 2000没在当年换上。

成长里程碑——首次独立装机,我和JS的对话

JS:推荐集成显卡,声卡,网卡的“跆基”主板,很有性价比啊。

我:我还是选择Epox BX7+,DMA66和PC133都能支持(没上当,BX7+成了经典)。

JS:赛扬2 566比赛扬2 533好,多一百块。

我:就选它。(上当了,赛扬2 533的超频能力远胜于倍频较高的新赛扬2 566。)

2001年:超频——目标790.5MHz

随着奔腾4的发布,赛扬2的性能落后了。不过,DIYer有杀手锏——超频。这一年的DIY主要是为了榨取赛扬2566的最大潜力。当年的著名BX主板,例如技嘉BX2000、华硕CUBX、微星6163和我的Epox BX7+都支持逐1MHz提高外频,并支持最高200MHz外频。我用了两天时间,每次增加1MHz外频测试出最稳定的最高外频为93MHz,此时主频为790.5MHz。虽然与极限的1GHz有不小差距,还是很高兴。

2002年:玩刻录,玩超频玩出火

足球世界杯年自然不能缺少刻录机。三星16倍速Combo是我的第一台刻录机。混刻录论坛,写挑刻录盘的心得,超速超容量刻录、自制多启动系统盘和相册光盘等等,乐此不疲。

成长里程碑——第一次损坏硬件

我在学校的DIY圈子里讨论毒龙超频,然后作为“高手”被邀请去挖掘毒龙1.1GHz的潜力。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我直接以133MHz外频开机,接着传来异味,赶快关机拆了散热器一看,CPU已经烧掉了。好在那位“苦主”不用我赔。事后检查,是因为扣具存在质量问题,而且散热器底部做工不良导致和CPU贴合不紧。不过,CPU没有完善的过热保护机制也是原因之一。结论是Morgan核心的毒龙不要轻易惹。这一失败成为我最深刻的教训,以后变得谨慎了,再没有损坏过硬件,也许这是DIYer成长都要付出的代价。

2003年:大学宿舍,DIY达人开练

我心目中的年度经典是耕升GeForce3 Ti200显卡。耕升神话由此开始,也由此结束。

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我的DIY视野扩展了很多,DIYer的圈子也更大了,在男生任意一个宿舍里都可以找到DIY的fans。

成长里程碑——第一次淘二手产品

精英K7S5A是十多年来校园二手市场最经典的产品之一。我首次购买的二手产品就是它,加上Athlon XP 1800+,顺利地替换下老旧的Epx BX7+和赛扬2 566。

2004年:DIYer的校园圈子

我心目中的年度经典是Barton 2500+,AMD历史上最知名的产品。

成长里程碑——第一次参与DIY团队合作

每天晚上自习回来在校园BBS上的硬件论坛上灌水,辩论、“晒”古董硬件,接着版聚、海侃。一场团队合作改造Thorton核心的Athlon XP 2000+的活动就在版聚中策划出来:版主贡献出他新买的CPU和Epox8RDA+主板让我们折腾。因为主板的最高CPU电压仅支持1.6V,我负责改造主板。把电压控制芯片的两个定义脚接上一个可调电阻,输出电压提高到1.7V,接着交给超频达人小龙,他把CPU的L2金桥连上,就可以当成Barton用。最后若干水冷达人一起出场,搜罗到一个小鱼缸和二手的P4水冷头,做了一个简陋的水冷设备。最终超频结果是2v639GHz,团队的威力就是大!

2005年:DIYer的创业

成长里程碑——第一次参与DIY开店创业

由一群DIY爱好者创业的小店在电脑城里开起来了。网站上线,规范流程、发展代理,赞助活动,都是学生团队自己完成的,算是“DIY开店”。为了在校园内打出知名度,DIYer们在应付课业之余还要联系厂商和拉赞助。谙熟超频和精通故障处理使我们的业务有很高的服务附加值,但是也招来了其他商家的嫉恨。他们给学生代理更高的回扣来强行抢占市场。随着一批主力DIY高手回迁本校区,小店就被转让了。

作为参与DIYer团队创业的我了解到渠道体系和行业生态,知道返点,炒货、囤货,培养了客户服务的耐心,也算是另类的DIY吧。

2006年:DIY引发的求知热情

采用飞利浦芯片的明基1640刻录机因为能配合Nero的CD-DVDSpeed进行相对准确的光盘刻录质量测试而被我“迎娶过门”,不过在8个月后损坏。然后得知是当年买的冒牌货电源损坏了刻录机。就自己动手,给电源换了电容,装在古董电脑上用。原机再买新的航嘉冷静王电源。

这一年不折腾DIY,却对微机原理兴趣浓厚。从汇编语言、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微指令到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的课程学习是DIYer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但DIY作为爱好是不会变的。

2007年:简单的机箱改造

我心目中的年度经典是DELL UltraSharp 2208WFP,DIY玩家不屑于DELL品牌机,却会疯狂追捧DELL高端LCD。

如果说十几年来DIY一直围绕着超频、改善兼容性,挖掘更多功能这几个话题做文章的话,2007年的DIY风向有了转变。圈子里讨论的话题更多的是机箱改造。我也中了改造机箱的“毒”,但成品的炫彩风扇和炫彩机箱太贵,而且又不符合DIY的本质。于是我花25块钱买了万用表,测出电源大4pin口黄、红线间电压为7V左右,两个3.6V的LED灯为一组串联电压刚好合适,多组LED放进去,再买一块亚克力侧板,机箱的效果也和成品的炫彩机箱差不多。

2008年:节能,高清游戏

这一年商家都在炒高清电影,其实我并不热衷,因为片源的问题没有解决。一部1080p的电影要在下载好几天,却只能看两个小时。这一年我DIY的目标只是一台低功耗的BT机。VIA的C7套装性价比很差,而配套Atom处理器的945GCT主板功耗不低,所以都不是理想的选择,上网本的20W左右功耗却特别适合BT。最终我买了上网本,再给台式机升级。

很多人都说笔记本会取代台式机,但是台式机上有操作舒适的键盘、宽视野的高清分辨率显示器、强大的游戏显卡、多块TB级别硬盘,这些目前在笔记本上还是难以做到的。DIY的台式机的舒适度和性能恰能和上网本的便携性形成互补。为笔记本扩展大屏幕液晶、键盘、大容量硬盘等,可能是DIY配件发展的趋势之一。

这一年里有很多人买了移动硬盘底座这个新东西,不过近似于“山寨厂”的质量让我不敢购买,而是继续DIY类似功能的东西。我利用了一个旧电源,SATA转大4pin供电的转换头、eSATA机箱扩展卡,就做好了SATA硬盘的外接环境,以后可以在机箱外直接使用SATA硬盘而不必拆开机箱去接线。

2009年:新希望

2009年对于DIYer显然是幸福的一年,硬件价格在2008年大跳水,使今年的硬件市场任何时候都适合入手新品。Win-dows 7的出现,也许会让我开始新一轮的配件升级,不过那个陪伴我8年多的机箱还是那么结实,看来在ATX架构被淘汰以前都不用更换了。

回顾十三年DIY给我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态度。因为喜欢DIY而喜欢上钻研硬件原理,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动力;在组装一台PC的时候,会有和小时候玩积木搭出“未来房子”一样的成就感;在动手自造LED灯而无需购买成品的炫彩机箱的时候,我的满足感也是无以形容的,而满足感又会激励出更多的创造性,从而形成创新的惯性思维。可以说DIY使我受益良多。

编辑视点:普通的中国DIYer,普通的经历,反映出行业的变迁——DIY已经逐渐地从追求廉价、挖掘潜力为主到追求个性、乐趣、品牌的需求,这需要中国厂商同步地转型,否则中国DIY行业不但没有上游芯片的研发能力,连下游消费品牌也难以保住。在个性化和品牌倾向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加强品牌的内涵传播和历史美誉度传播,以便从消费观念上打动消费者,才是未来的生存之道。

猜你喜欢
机箱电脑
自己买电脑
小而美——航嘉MVP MINI Ⅱ机箱
电脑子变学霸
比苦
逻辑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酷冷机箱也这么便宜?
大学MM你爱谁迷你机箱Party Show
冷与静 2009上半年中高端机箱的舞台秀
物超所值!发烧友的平价机箱 Tt Element机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