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山寨文化”的技术含量

2009-12-11 09:39
现代计算机 2009年4期
关键词:奥斯卡奖

傅 皓

跟我们熟悉的“山寨文化”比,美国版“山寨”的最大特点是:拥有更尖锐的讽刺精神以及更高的技术含量……

“山寨”大概是现在中国最流行的词汇:“山寨手机”大行其道,“山寨明星”“雷”倒众人,就连青春偶像们也“爱”上了“山寨礼服”……“山寨”似乎已经从“草根文化”的一部分变身为一种另类时尚。有趣的是,在“草根文化”发达的美国,也能找到不少山寨版本,而且来得似乎更煞有其事。

“山寨名人”新版本:真假佩林

美国大选如今已经尘埃落定,奥巴马已入主白宫,但圆首数月来的竞选大戏,最令人捧腹的好戏,奠过于2008年9月的那场“真假佩林秀”。

44岁的美女州长萨拉·佩林是共和党提名的副总统候选人,由于担心政治资历尚浅的佩林扛不住媒体记者的穷追猛打而走嘴露怯,麦凯恩的竞选阵营一直避免给媒体“单挑”佩林的机会。全国广播公司(NBC)遂抓住机会,把佩林直接拉进了直播间《周六夜现场》的脱口秀节目。

不过节目一开始,直播间和电视机前满怀期待的观众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足以乱真的山寨版佩林NBC电视剧《我为喜剧狂》的主创蒂娜·费。该“佩林”一袭红装,面露微笑地对现场观众说:“能够站在各位自由精英媒体和传统媒体面前,我非常兴奋。现在我愿意回答你们的问题。”

就在“山寨佩林”侃侃而谈的时候,正牌佩林缓缓地走了出来。同样的衣服,同样的胸针,同样的眼镜,别无二致的发型、眼神和微笑……台上真假佩林相互端详,台下被彻底“雷”倒的观众哄堂大笑。这场节目为《周六夜现场》创下了14年来的收视率新高。

各种民调显示,节目播出后,美国民众对于佩林的关注度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连根据她的造型设计的商品都畅销起来。不仅如此,在谷歌“时代精神”年度网络搜索热门词汇中,佩林这个名字已经超过创造美国历史的当选总统奥巴马,成为今年垒球搜索量上升最快的词汇。

而原本已颇有名气的蒂娜·费更因这次“山寨佩林”的表演而红得发紫。她身着低胸超短裙、手持星条旗的性感照片已经登上了著名杂志《名利场》2009年1月号的封面,更得到了“美国新甜心”的外号。

“山寨大奖”金酸莓叫板奥斯卡

提到美国电影,大家往往会想到著名的奥斯卡金像奖。而近年来,一项山寨版奥斯卡奖——金酸莓奖渐渐地被公众所熟悉。说它山寨,是因为它模仿奥斯卡奖颁奖典礼,每年抢在奥斯卡颁奖之前揭晓各奖项,借以向饱受舆论恶批的影片致敬,比较著名的奖项包括金酸莓奖、最差成就奖和主席奖。

金酸莓奖最早出现于1981年,电影制作及宣传人约翰·威尔逊发表了第一个金酸莓奖,颁奖地点就在他洛杉矶的住所,与奥斯卡奖颁奖典礼的大场面简直有天壤之别。自此之后,金酸莓奖的颁奖地点也如同打游击一般,私人住宅、学校礼堂、剧院和酒店都当过颁奖现场——只要山寨人高兴,哪里都无所谓。

与奥斯卡奖的精致金像不同,金酸莓奖的奖座由一只高尔夫球和8厘米胶卷组成,奖座上是一个镀金的覆盆子造型。看得出,设计者意在通过粗制滥造的网页和金酸莓奖杯来影射获奖的“大烂片”。

由于得到该奖不是什么好名声,获奖者基本都不愿认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凭《猫女》获颁2005年金酸莓最差女主角奖的好莱坞著名影星哈莉·贝瑞,就是一例。贝瑞一手拿着数年前夺得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一手拿着金酸莓奖站在众人面前的场景,堪称是“山寨奥斯卡”的最佳海报。

美国另一个久负盛名的山寨大奖是“另类诺贝尔奖”,这个奖由幽默杂志《不可能的研究年鉴》1991年设立,每年抢在诺贝尔奖公布前颁发,也一本正经分成了生物、医学、数学、文学等几个奖项,但选择的研究课题却极其“不正经”,例如去年的经济学奖颁给了3名研究“脱衣舞娘何时赚钱最多”的美国科学家,和平奖颁给了“认可植物也有道德标准和尊严”的瑞士人,生物奖获得者的课题则是“狗身上的跳蚤和猫身上的跳蚤谁跳得高”。

有趣的是,另类诺贝尔奖如今影响力正越来越大,近年来的颁奖者都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且和一般人的想象不同,这些另类诺贝尔的获奖课题并非是纯粹的搞笑之作,而是真正的研究,大多数还已经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它们之所以看起来如此荒诞,是因为研究者希望人们“笑,然后再思考。”

“山寨媒体”瞄准《纽约时报》

2008年11月12日,当美国人一早拿起《纽约时报》时,一定会惊讶于那则头版头条新闻《伊拉克战争结束》。定睛再看,报纸的发行日期竟然是2009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的第233个独立纪念日。策划此事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下届总统奥巴马:美国人民希望伊拉克战争早日结束。

与国内的“山寨文化”大多还在诉求经济效益不同,美国的“山寨文化”则体现了更多的想象力和讽刺精神,山寨的对象不是名流就是权威。而且,不论是幽默诙谐还是恶搞反讽,都需要创作者绞尽脑汁,突破框架和限制,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社会的宽容。

此外,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依然十分重视,所以有冒牌侵权之嫌的山寨产品很难被社会接受,使用这样的山寨品更是名人大忌。

2006年初,美国朋克女皇科特妮·洛芙穿着一件黑色迷你晚装和白色流苏披肩参加某名人生日宴会。不幸的是,这套晚装实际上是一件夏奈尔的赝品。此事一经媒体爆出,洛芙声誉大跌,失去了几十个商业合作机会,以至于此后她不得不在时尚杂志全裸出镜拍摄公益广告,口号是“宁裸不穿冒牌货”……联想到国内喜欢穿“山寨礼服”的女明星们,我们也许不得不期待:只有当她们也有了同样的意识时,我们的“山寨文化”才有可能脱离简单模仿的初级阶段。

猜你喜欢
奥斯卡奖
从奥斯卡奖看美国的价值观输出及启示
把奥斯卡奖杯放在卫生间
刘洋归来!打造中国服装设计“奥斯卡奖”
穿透“叙事”迷障:论2016年学院提名电影的叙述空间
欧洲博物馆的“奥斯卡奖”
校园里的“奥斯卡奖”
数字奥斯卡
新科影帝西恩·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