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 解疑身份困惑

2009-12-14 05:44
数位时尚·环球生活 2009年9期
关键词:梁文道大讲堂常识

胡 宁

1970年12月26日生于香港,于台湾成长后返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少年早慧,兴趣广泛,涉猎各方。在牛棚书院教书,后来进入商业电台。他的声音和文字穿梭各种媒体,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剧评、影评、乐评、艺评、书评、文化和政治评论。他身份多重,包括电视主持、文化评论人、知识分子、教书人及广播人等。其在凤凰卫视所做节目《开卷八分钟》、《文道非常道》等广受欢迎。

他的“身份”很多: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作家、佛教徒……

于是,迫切追问他的“身份”认同。

原来简单得很,他只是有些常识的读书人。

关于“身份”认知

温良谦恭与犀利尖锐在梁文道那里和谐生存着,以致于对他的太多观念报以莫名的信任感。当对某人持以观念上的积极肯定之后,反而忽略他所谓的身份或头衔。2009年8月22日,梁文道在“全球通VIP大讲堂”开讲“文化身份的困惑”,才又唤起我们究其“身份”的念头,尽管“文化身份的困惑”与梁文道本人的“身份认同”原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只是,我们需要知道,在这个常识断裂的年代里,他何以用近乎残酷的冷静做一个“介入的旁观者”。

先让我们看看他那两岸三地丰富的人生履历:1970年生于香港,四个月大被父母送往台湾,跟着外公生活。外公早早地教他看《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四书》等。只不过,爱看书的梁文道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中学三年级因破坏学校建筑,并有“黑社会少年接班人”的嫌疑而被赶出校门。此后,父母将他接回香港。在台湾教会学校与神父讨论哲学问题的梁文道,最后选择就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如今,梁文道为人所熟知的,是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等节目里那个声音瓷实、言语精辟的主持人。这个与艺人最靠近的“身份”让他拥有更大知名度,却常常隐藏了他本来的“身份”:以读书为“志业”的知识分子,并努力完成这个“身份”所必须的社会承诺。首先,就让我们听听梁文道对于“身份”的论述,有关群体,有关个人。

《环球生活》:本次在“全球通VIP大讲堂”的主讲题目为《文化身份的困惑》,为何选择这个讲题?

梁文道:其实这个问题在全球学术界已经关注20多年了。最近几年,中国对这个问题也越来越敏感,如果我们能从理论上归本溯源的把它搞清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环球生活》:所谓的“困惑”指……

梁文道:是这样的,在20世纪的下半叶,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与政治、经济的矛盾都源于人们对自己的身份的要求,不同身份便形成不同的认同,比如在民族、宗教、地域、性别、性取向等方面。在西方的学术界有一种说法:如果说20世纪上半时或者冷战时期关注的是阶级政冶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一种身份政冶了。当我们开始对身份问题有越来越多的思考时,就会执着于某一种身份。我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最近10年,我们中国人的身份网惑主要就集中在到底什么叫做“中国人”,怎么样做好一个“中国人”。

《环球生活》:你个人产生过类似“身份的困惑”吗?比如“文化教父”等尊号,是否会排斥或困扰。

梁文道:我的讲题和我个人层面没什么关系。比如外界给我戴多少顶帽子以及别人对于我个人“身份”的理解都与这无关,我的讲题是集体性的。其实我也很纳闷怎么就产生了诸如“文化教父”一类的说法,我也否认过很多次了。

《环球生活》: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身份,会怎么说?

梁文道: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媒体人;一个是志业,一个是职业。我觉得作为一个读书人必须主动承担起这个身份所要求的责任,以及一些承诺与契约,并且这不能简单的与职业身份捆绑在一起。

《环球生活》:现代人应该怎样增加自己的身份认同感?

梁文道:我想问题在于我们不要太执着于这个身份认同感。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梁文道的生活“常识”

对梁文道的“身份”没有任何疑点之后,便无须仰视文化领袖般的失去客观。“我说我要介入,所以我参与各种社会运动,那种时候是热血沸腾的,会容易很兴奋,但我会很快抽离,让自己重新成为旁观者,去看那个过程中的自己,去重新审视那个过程。”当我们变成旁观者来审视他所从事的所有工作、出版的书籍、参与的活动时,更像走进周遭某位朋友的世界:冷静与直接。

曾经的“黑社会少年接班人”,如今并未褪去锋利的思想。但多了一份从生命内在延宕开来的宽容。他皈依佛教,与时间和解,对可以宽恕的宽恕,对不可宽恕的重新审视,留存记忆。所以,他用自己的社会阅读告诫人们需要知晓的“常识”,用“我执”的“秘学笔记”分享对爱情、生命、死亡等人类永恒主题的感悟。于是,我们开始谈论他的工作、朋友、写作,还有信仰……

《环球生活》:你曾经说过“锵锵三人行”是你所有工作中最轻松的,无论什么话题,拿来就侃。是否跟你的伙伴窦文涛有关,你怎么评价他?

梁文道:因为那真的就是很轻松,就是聊天。对于窦文涛,从职业身份上讲,他是一个我所知道最专业最优秀的电视人;从朋友身份来讲,他是非常诚实、坦白,还有可爱的一个人。

《环球生活》:近来出书特别频繁,先是理性思辩的《常识》,接着感性忧伤的《我执》,似乎代表着你的两种状态。

梁文道:《常识》就是一种很坦诚的公共介入,是我自己对社会的一个阅读,并且提出一些观察与思考的方式。《我执》其实也是一种介入,或许是情感的,看起来不是太公共。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人、一些人特别执着于自我的状态,我执是佛法里面的概念,首先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我,要相信有独立自存的实在的我在,就是我执,而你的种种欲望,你的想法,你想要一些东西,特别执着一些东西的时候,其实都是处于贪、嗔、痴,这种状态就是处在特别执着的状态下,所以叫“我执”。

《环球生活》:看来皈依佛教,对你影响的确很深。

梁文道:其实还好,信佛对我最大的改变在于了解到怎么去做一个更实在的人,怎么样活得更自在一点。起码让我看到一个做人的理想方向。而且那能让我随时都注意当下的状态,使自己可以产生一些距离感来观察自己。

《环球生活》:可忙碌的工作始终无法让你抽离疲惫与琐碎,如果给你一个空档期,会干嘛?

梁文道:我想我应该会去禅修吧!

《环球生活》:据说你从不吃麦当劳,从不穿NIKE鞋,那比较忠实怎样的品牌?

梁文道:好像没有吧!不过我现在偶尔也会去麦当劳,为了一些朋友,因为他们就是要吃麦当劳。偶尔去那边观察其实也很有意思的,麦当劳似乎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会带着这样一种兴趣去观察。日常生活中,我比较随意,确实不会太在意什么品牌。

朱文晖

全球通VIP大讲堂上期回顾

《崩溃——困局——危中寻机一个前线评论员的金融海啸》

2009年7月25日,凤凰卫视财经评论员朱文晖做客重庆移动全球通VIP大讲堂,他表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这一轮金融危机甚至没有经过“持久战”就基本收兵。经过新一轮调整,应对经济更有信心。朱文晖解读了这一轮金融危机的根源。他认为全球化效益仍发挥着巨大能量,虽然商品逐渐全球化,但资金全球化、劳动力全球化远未形成。现在“金砖四国”势头强劲,全球的人口红利、资源效益仍有潜力,包括对美国经济和活力仍应报以信任。

马鼎盛

全球通VIP大讲堂下期预告《新中国国防现代化60年》

【人物档案】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员,先后在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明报》、《星岛日报》、《苹果日报》等报刊任编辑及撰稿人:写军事专栏十余年,并著有《马鼎盛纸上谈兵》、《马眼兵书》等多本专著。马鼎盛经常为中国内地的大学、图书馆和政府机构及民间讲座作国防教育专题演讲,在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的大学作军事专题讲课及公开讲座。

【时间】2009年9月20日15:00

【地点】重庆南坪会展中心一楼多功能厅

猜你喜欢
梁文道大讲堂常识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③蚊虫叮咬止痒法
快乐大讲堂
回归常识
回归常识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