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呛台湾不给奖学金

2009-12-14 12:40
环球时报 2009-12-14
关键词:台大陆生中国时报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王晓林 本报特约记者 崔明轩

台湾确定将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后,岛内舆论反映的一直都是蓝绿阵营及台湾教育界的声音。13日,《中国时报》和《联合报》等媒体却很不寻常地大篇幅报道了大陆学生和台湾“校长级”人物针锋相对的场面。陆生不仅公开质疑“台湾大学两岸三地第一”的地位,而且直言“教育部”的“三限六不”政策是歧视。《中国时报》感慨说,大陆学生言语之幽默、逻辑之清晰及不畏权威呛声的精神,实在令台湾学者和媒体印象深刻。

对不提供奖学金意见最大

台湾政治大学公企中心12日举办的“开放陆生来台对国内教育、文化、经济的冲击”论坛,可以说是“众星云集”,岛内知名大学,无论公立、私立还是技职皆有校长代表出席。但在《中国时报》看来,“这些大人物的光芒,却被几名大陆学生掩盖”。

论坛中,有人称大量开放陆生会稀释台湾高教资源,影响本地生的权益。一名来自南京、目前就读于政治大学的陆生马上举手反驳。他说,台湾的大学资源的确丰富,图书馆中有很多外文书籍,在大陆要排队才能借到,但在台湾却是放在架上积满灰尘。接着他幽默地说,或许理工科的器材比较有限,多一个人使用会有影响,但至少在社会科学领域,大陆学生绝对不会稀释台湾的资源,只会让资源更好地利用。台大校长李嗣涔陈述台大是“两岸三地第一位的大学”,也遭到质疑。一名陆生引用英国《泰晤士报》的排名,证明北大和港大早就名列前50,相比之下,台大今年才勉强挤入“百大”。

为避免落人口实“用台湾钱养大陆学生”,“教育部”禁止大学以政府补助经费提供陆生奖学金,陆生对此意见非常大。据《中国时报》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现在淡江大学学习的短期交换生毛春伟表示,他能了解台湾当局不愿编列预算是考虑纳税因素,但大陆学生不见得都很富有。他就有一个同学本来可以到台大,但瑞典某大学提供每月2500克朗的奖学金,台湾却要他吃家里老本,最后他放弃了台大,“其他地方有更好的条件,为何要来台湾?”另一名来自南京大学的交换生也指出,基于地缘和文化关系,台湾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香港,香港招收陆生已有悠久历史,对陆生也相当友善,港大每年都编列大量奖学金,“相比之下,台湾的优势在哪里?”正在台湾访问的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直言,“不提供奖学金,台湾想吸引什么学生?”缺乏生活补助,来台的恐怕只是有钱的学生,而不是最优秀的。

在场的台湾校长们纷纷点头称是。由于适逢假日,参加论坛的台湾学生较少。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四年级的学生朱谢维说,大一时他不太认真念书,大二时学校来了大陆交换生,感到他们非常认真,他才开始努力学习。他赞成开放陆生来台,可刺激台湾学生。

台湾校长反应强烈

这场论坛因为大陆学生的出色表现,引起岛内媒体的关注。《中国时报》说,看到陆生举手发言,原本担心又是那一套包含大量“祖国”词汇的论述,没想到陆生没讲几句话,幽默的语调便让全场会心一笑。更可贵的是,他们的用语都入境随俗,不讲“高校”讲“大学”,不说“高考”说“联考”等。文章还称赞被呛的台湾校长和官员表现出十足的包容精神,屡屡赞许对方的观点,休息时还不时向陆生“讨教”,“面对陆生看似侵门踏户、有违作客之道的作为,现场却无丝毫紧张气氛,取而代之的是笑声和掌声,也显示出台湾社会的包容及开放”。

现场的岛内大学负责人也是反应强烈。台大、政大校长当场保证,会向台商和企业界募款,提供优秀陆生学费及生活费补助,“不会让学生饿肚子”。成大表示将比照美国的方式给大陆学生奖学金,最优秀者可全额免除学杂费及生活费。政大校长吴思华还说,台湾很多企业在大陆发展,有培养人才的急迫性,一定很愿意提供奖学金,至少能满足基本的学费、生活费。台大校长李嗣涔则对大陆学生赞不绝口,“早上6点半就能听到读书声,同一时间,台湾学生可能还挂在网络上”。他期许未来台大能教出大陆的领导人。

岛内质疑“三限六不”

为解决岛内私立大学招生不足的燃眉之急,台湾当局决定开放陆生赴台及承认大陆学历,并制定了所谓的 “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承认的高等学校、限制来台陆生总量、限制医事学历采认;不加分优待、不会影响岛内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期间工作、不会有在台就业问题和不得报考公职人员考试;而且来台陆生一定是“纯学生”,有军、警、国防背景的不能赴台。11月,“教育部长”吴清基还宣布开放初期台湾将承认大陆“985工程”39所大学中的38所(扣除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再加上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总共41所。

绿营声称,台湾承认学历的大学中不乏军系科院,如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开放恐有国安疑虑”。高雄市议员赵天麟还忧心台生大幅流失,“若以台湾每年20万大学生估计,将有2万名台生出走,教育部却只开放约千余名中国学生来台,比例严重失衡”。《自由时报》则声称,来台的可能是打工、假结婚的学生,且有人从20岁待到近40岁,时间太长,有鼓励陆生移民台湾之嫌,“这是马政府在开放美国牛肉进口、签署MOU(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后,打出的第三张亲中骨牌”。

对此,北京大学博士候选人、台生陈正腾在东森新闻网上撰文,对绿营的指控一一进行了反驳。文章说,按照台湾的法令,不管陆生在台学习时间多久,都拿不到居留权,“若真的花十年以上在台湾从大学读到博士,当他学成返回大陆后,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职场,台湾学历能给他多少竞争优势?‘高学历、高失业的厄运恐怕立刻降临。试问,有多少人有勇气这样花费自己的青春?” 《新新闻》也说,台湾缺少技术、投资移民,出外留学的人多、来台留学的人少,“若此时嘴上欢迎优秀陆生来台,手里却在不断地构筑围墙,如何吸引人才,怎么可能教出对岸的领导人?”▲

猜你喜欢
台大陆生中国时报
陆生在台沦为“疫苗孤儿”
台高校成大陆“落榜生”首选?
“立委”日历
发鸡排
台大师生上街“要校长”
陆生名额减少 台湾高校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