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把握好六个“度”

2009-12-15 05:44赵居礼
甘肃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量度广度深度

赵居礼

〔关键词〕 课堂教学;量度;深度;广度;

时度;精度,效度;把握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A)—0047—01

一、 把握好“量度”,做到大容量、小流量

课堂教学的容量包括基本性容量和发展性容量,基本性容量是最基本的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发展性容量则是拓展知识、发展智能的有关内容,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

大容量是指在完成基本性容量的基础上,重视对发展性容量的开发,利用电教手段、拓展练习、查阅资料等措施来确保发展性容量的落实到位;小流量则是指知识的传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是倾盆大雨,而是和风细雨,让学生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大容量是为了让学生吃得饱,小流量是为了让学生吃得了,但大容量不能大得供大于求,小流量不能小得供不应求,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这个“量度”。

二、把握好“深度”,做到进得去、出得来

课讲深了,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要打瞌睡,甚至厌学;课讲浅了,学得好的学生感到乏味,懒得听。所以,教师讲课时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进得去是指教师讲课时要用确切的语言把概念讲透,讲到位,使学生正确理解,激发其求知欲望;出得来是指教师借助演示实验、类比方法、电教手段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把问题讲得浅显易懂。

三、把握好“广度”,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扩大知识面,拓展思维空间。

放得开是指引导学生广泛迁移,把相关的问题进行多方法操作、多方位感知、多途径推导、多目标转化、多角度表达、多关系寻找、多层次应用、多形式记忆,使课堂教学的广度增大,知识再生;收得拢则是指把已拓展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回到具体的知识结构中去。

放得开训练的是发散思维,是由薄变厚;收得拢训练的是收敛思维,是由厚变薄。

四、把握好“时度”,做到长等待、短回答

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过程中大脑兴奋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对某一知识点的讲授或对某一问题的思考都需要对时间的有效控制。

长等待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判断正误;短回答则是指教师提问的时间要短,学生回答的时间也要短,对稍复杂的问题可分步设问,以便缩短问答时间,确保学生迅速正确作答。

五、把握好“精度”,做到多训练、少重复

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都要以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为目标。

多训练是指在巩固练习中,题目类型要多,解题方法要多,思维方式要多,这样就能使学生见多识广,遇到问题思考起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少重复则是指同一类型的题目要少做,重复性的练习要少做,当然并非做得越少越好,应以是否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规律为主。

以精讲精练来代替多讲多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把握好“效度”,做到低消耗、高效益

质量是教学永恒的主题,然而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人们往往习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其质量的优劣,这显然是片面的。若用效度(η)这个指标去衡量会更合理,效度η=Р/q,q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消耗的教学投入,Р为所获得的教学效益。显然,低消耗、高效益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所在。

低消耗通常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要依据,精讲精练就是低消耗的成功范例;高效益则是指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抓纲扣本的前提下,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用情感效应的手段打通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通道,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以较低的教学消耗求得较高的教学效益,这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量度广度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论中医阴阳虚实的含义及其量度
情态词①“可以”的主观量度考察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
科学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