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区域地理复习

2009-12-15 09:10张雪寒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气候事物特征

张雪寒

区域地理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学科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区域和联系点,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更是高考中重点的考查对象,甚至还是文科综合题的切入点,可见搞好区域地理复习的重要性。

一、 抓好区域定位和区域识图

区域定位就是要明确区域的位置,区域的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相邻位置)。区域定位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的位置,即区域在哪儿,掌握区域位置较好的方法也是较准确的方法就是要使学生准确识记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准确掌握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范围,再通过地理区域的相邻位置,构建一幅自己心中的世界地图,并且随时都能把这幅地图画出来。重要的经线有0°经线、20°E、90°E、120°E、180°、120°W重要的纬线有:0°、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学生可用上述经纬线构建简单的经纬网,画出世界区域的基本分布。

区域识图就是要认识区域,主要方法有位置识图、轮廓识图、典型地理事物识图、主要区域特征识图等方面。 位置识图的基础是区位定位,这是一种准确的识图方法,轮廓识图能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比如意大利的轮廓象一只女士高跟靴子,中南半岛的泰国像一个长脖美女的头像,广州像一只卧象,黑龙江像一只天鹅,青海省似兔子等。这种想象不能限制学生,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想象记忆典型事物和区域特征识图这两个方面就可以了。比如典型的山脉、河流等(富士山、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多山、尼罗河、刚果河、亚马孙河、长江等);典型的特征(如雨热同期、地形以高原为主、冰雪大陆等),这种识图要求学生对区域特征非常熟悉。

二、抓住区域的主要特征,形成知识网络

区域特征主要分为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及地质条件和资源状况,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居民和经济、城市与交通、文化与旅游等方面。每个区域的特征都要列举以上多种,那么学生就要逐一掌握,时间长了,内容就容易乱。怎样使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好区域特征呢?这就要教会学生抓住区域主要特征,抓住主要特征与其它地理特征间的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知识网络,区域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特征,以中国的西北地区为例,区域的主要特征是干旱,那么我们从最初引入地区时就要利用多种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图片等手段,把这个突出特征展示给学生,再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思考,找出干旱的主因就是位置因素(深居大陆内部)加上地形因素(西部三山夹两盆、东部高原)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输送,导致干旱的加剧;同时干旱的气候使本地河流又主要以内流河为主,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河流短小,蒸发、渗漏严重等水文特征;地貌以风力作用为主,所以形成了风蚀地貌——雅丹及风积地貌——沙丘和沙垄;植被自东向西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地域分异特征;农业的发展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温差大(盛产瓜果)和限制因素为水源不足,所以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有草原牧场(呼伦贝尔草原)和山地牧场(天山牧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发展了灌溉农业,如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在山麓处发展了绿洲农业,如河西走廊,甚至发明了坎儿井;人口、城市和铁路线呈现主要沿河分布、沿绿洲分布的特点。这样学生可以干旱的特征找出区域特征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学习这一区域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类比分析,注重能力培养

区域间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为了很好地掌握区域,对相似的区域或相似的特征要强化归类,对有差异的事物或区域要强化对比,这样我们在掌握区域特征时只抓住典型区域就可以了。比如40°- 60°的大陆西岸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共同的成因是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如欧洲西海岸和北美西海岸,但这两个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征不尽相同。直观上看,欧洲的这种气候分布的纬度较高、经度跨度较广,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纬度较低、经度跨度较窄。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洋流、地形及轮廓影响;再如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与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相似,都是信风的迎风坡和沿岸暖流的影响;同为大陆内部的中亚的区域特征和我国的西北地区极为相似;再如北回归线穿过的亚非大陆,东部是森林植被,西部是荒漠植被,主要原因是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季风气候;而东亚和南亚的森林植被类型不同:东亚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是热带季雨林,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作用。学生能把地理事物类比分析,不同事物找出相似性,同类事物找出差异性,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与高中教材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教材突出理论,注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在全球的分布特征,具有全球性、全面性的特征;而区域地理则注重分区、重视典型区域,注重理论在区域的实际体现与应用。那么在实际复习当中不应一味地用感性的观点告知学生某个区域都有什么地理事物和现象,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记忆一个区域又一个区域的特征,时间久了,容易疲备和混淆。复习时应不脱离高中教材,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许多高中教材的规律的分布都具有关于赤道对称分布的特点,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水平自然带的分布、动物的分布等。我们就可以把地理规律分布的这个特点应用到非洲的地理复习当中,非洲是典型的赤道穿过中部的大洲。再如,暖温带的特征是日平均气温≥10℃,积温在3200℃到4500℃之间,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麦,经济林木有苹果、梨等等。这说明暖温带具有这些地理事物分布的气候条件,那么华北地区有,黄土高原有,欧洲有,美洲也有。这就可以把农作物的种类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这种规律应用到各个区域中去,达到了初高中地理有效结合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气候事物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瞧,气候大不同
抓住特征巧观察
奇妙事物用心看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