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每个孩子和每节课

2009-12-15 09:10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分组目标评价

刘 颖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自主学习过程。而个性差异是任何一个班集体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教师必须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成绩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

一、设置阶梯式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吃好”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可以使他们主动、热情地去“跳着摘果子”。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注意:

1.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制定的一般原则。观念清晰,根据字词、结构、内容、朗读等不同方面确定不同的能级水平。

2.目标要体现阶梯式,分层、递进。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是动态的,第一层次的目标是全体同学都必须完成的,第二、第三层次的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发展水平有选择地完成。

3.各级目标间的递进要平缓,级间目标难易跨度不宜过大,但目标要求的区别性要清晰。

4.“给予”与 “选择”的统一。即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是教师给予的,还应是学生选择的,是两者的统一。这也要求教师不要公开把学生分为截然不同的等级,以更有利于学生灵活地选择教学目标。

5.“多摘果子”。各类学生在完成自己“伸手就能摘到的果子”后,激励他们“跳一跳争取多摘几颗果子”。这可以在课前将课时目标印发给每位学生,使学生明确目标的分层情况,增强达标意识和选择意识;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达标情况,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导向。

二、构建板块式结构,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根据学生差异采用“合——分——合”的板块式教学模式比较有效。

(一)合。即教学起始阶段集体学习,营造群体心理气氛,为后续的分组学习做准备。一般包括:1.引入性教学,即复习旧知,导入新一堂课的学习内容。2.总起性教学,即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出学习主线的过程。3.示范性教学,即对即将进行的分组学习进行示范,以达到思路上的衔接。

(二)分。在这一板块上要学习新知识和教材主体。这阶段可根据教材特点、具体教学的需要以及教师的教学控制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

1.“两股轨道”学习。即高层次的学生凭借教师提供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自学,中下层学生由教师领学。教师的领学过程实际上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具体化,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小步慢走,掌握有关知识技能,逐步培养中低层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教材难度不大,教材各部分结构类似,思路明显。(2)具体学习准备充分,有先前的学法示范和指导。(3)学习要求具体的教学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应用广泛,操作时应注意:(1)座位编排。编排形式可有“马蹄组合式”、“圆桌会议式”等,编排对象应注意好、中、差各层次搭配。合理分组是差异分层教学的首要问题。分组前首先要将全班分层,我们将全班分为快、慢(或详略)两个指导层,即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分成A、B(B-、B+)、C三类,其中A、B-为慢速指导层,B+、C为快速指导层,每个指导层的座位排列要相对集中。然后,再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在每一指导层中适当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同层中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较为优秀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有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听懂、理解和掌握。(2)角色置换。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确立 “小组主人”意识,采取“组长轮换制”,让每个人都要学会组织、管理、决策,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其关键要做好两条:一要做好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工作。二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培养和训练,要着重训练学生如何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讨论、自查、订正、检测、互批、矫正等。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习惯。(3)多向评价。一般的评价方法是本位评价,即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以“我认为……”这种方式去评价别人,这种评价方法较易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可以采取换位评价,即站在他人的角度,以“假如我是你,我……”去评价别人。这种方法较易凸显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创造性。

(三)合。分组学习后“合”的主要功能是:1.反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2.提高。即针对学习要求中高要求的思考题,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评点拨。3.回授。对于反馈出的共性问题,组织补救教学。4.整合。教师通过讲评小结,揭示重点、难点,梳理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问答偏多,应注意:1.示范性问答。提问对象是高层学生,而其目的却是指向低层学生的。2.模仿性问答。提问对象主要是中低层学生,其目的是要求他们复述、再现教师讲解或高层学生回答的有关内容,强化记忆。3.激发性问答。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请中低层学生回答,利用回答中出现的问题来刺激高层学生的反应。

三、提供超市型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扎实训练

由于个别差异,布置相同的练习会出现先进生“食而无味”,后进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设计 “作业超市”,让学生自己选择,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这样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一定要做好。”有了决心,作业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例如,教学完 《三袋麦子》后,可设计这样一些作业:A.认真练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制作头饰,复述童话 《三袋麦子》。C.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描写小猪、小牛、小猴的神态、动作、语言特别传神的语句,并谈一谈好在哪里。D.快过年了,土地爷爷又带着礼物上路了,这些小动物又会怎么处理麦子呢?续写童话《三袋麦子新传》。学生自主选择,但又要引导中差学生向上递进。

四、善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热情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活动中,不管是问答评价还是作业评分都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要看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脉”,让每个孩子都尝到努力后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成功感,从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评价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分组目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