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09-12-15 09:10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活动课政治课创设

周 弛

兴趣是动力之源。政治教学中,兴趣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由于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即教师讲,学生听,致使很多学生对政治学习感到厌烦,甚至逐渐丧失了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显然,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语言的运用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师教学诸多魅力中,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教师充满艺术的语言往往具有很强的课堂吸引力。正如一位教学大师所言: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所以我们可以说,政治课的折服力、吸引力从一定意义讲同样来自于教师语言的艺术化。以往政治课教学往往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要改变这种局面,生动幽默的语言是不可缺少的。诚然,学科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主要通过语言来传递知识,教师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政治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反之,如果一个教师语言枯燥,学生听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中学政治教材中的理论大多比较抽象,如果我们教师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课堂上体现一些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在教学中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还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恰当运用艺术性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所以,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经常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促使学生的情绪随教师的语调而变化。

二、一定情境的创设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诚然,政治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付诸行动的转化过程,这种由知到行的积极转化可以形成学习的无限动力,当这种动力体现于一定情境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随之产生。结合政治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以下要求。首先,体现明确的目的。政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思考并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所学的知识点。其次,提出有效的问题。政治教学中,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而且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最后,运用合理的手段。政治教学中,我们应尽最大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局面,要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政治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并且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操作等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政治新课程标准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背景下,非常强调实践活动在政治教学中的地位。事实上,开展好实践活动课,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感到政治课的学习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倦情绪。而实践活动课强调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爱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用活知识,符合青少年好奇、好动等多种特征。所以,当他们有机会参加学习活动时,会觉得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当他们在实践活动课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会觉得学好政治课并不难;当他们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分析、解决了某一个具体实际问题时,自然会激发学习政治课的爱好。那么,开展政治实践活动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掌握概念。政治实践活动课是教师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次,把握原则。开展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本位课程观,正确认识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最后,体现形式。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这也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的形式包括查阅资料、讨论辩论、调查访谈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现行的政治教材,改变了过去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注重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政治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活动课政治课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