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009-12-15 09:10魏耀华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美的师生情感

魏耀华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后它突出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其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强调了数学的要求,而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作为基础教育质量的一项指标,这也是本次教育改革的一个创新性标志。这一目标强调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是互动教学中心理因素的功能性要求,它对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对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有巨大的调控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就是利用本学科的优势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认真探究,积极合作,乐于动手,勤于思考,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的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之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起到促进与优化的作用。

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双方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愉悦的心情。如果在极大的兴趣和愉快的气氛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就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从而使双方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进而推动师生有效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乐于奉献、献身教育的精神,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认真学习与钻研教学理论,吸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科学育人。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师生观念,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和真心关爱学生,用“爱心”去对待学生的缺点和过失。社会在进步,学生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关心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甚至家庭情况。尤其对于现在的中学生,从小就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做事和学习难免凭兴趣和情绪。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他们双倍的关爱,一点一滴的呵护,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你、信任你,乐于与你交流。对学生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心,时刻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情去感化他们的心。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才会尊敬你、信服你,从而接受你的教育和教学。

另外,教师不仅传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承担着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品格、情感、个性等心理素质的培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使我体会到,只有使学生亲其师,他才能信其道。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不再对老师有抵触,这样你的教育才会被接受,教学才会有效果。创建和谐的氛围,尤其对学困生更要多一份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多一些指导,使老师的鼓励和期待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他们已经将赏识和鼓励作为前进的动力了,如果在平时不注意尊重学生,经常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只会造成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你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使用赏识的语言,多表扬,多赞赏,一点一滴的呵护他们,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充满自信。教育心理学史上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充分说明了教师的信任、鼓励和爱心将鼓起学生自信、智力、情感、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永远超过责任感”。 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这句话对现在的学生尤其适用。很多学生凭兴趣学习,以自己的兴趣为选择目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知识的导入,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熟悉的、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兴趣对过程的促进作用;其次,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美,在美的享受中钻研数学。在教学中要善用比喻,善于举一反三,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另外每周给学生留下一些时间,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在老师的引导下,讲授一些知识内容,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布置的作业分不同的层次,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布置一些如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今天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今天你的感受是什么?今天你的体会是什么等类似的总结性的作业,让他们多方面地体会学习的感受。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的内在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表面很枯燥,但是一旦你真正钻研进去就会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吸引着你,真的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例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后,很多文字表述的数学规律用字母表达后就变得简单明了了,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的美。又例如学习图形的对称时,通过对图形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的美,几何证明时使学生体会到逻辑推理时严密的思维美……记得数学史家克来因曾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造,它既可以像诗歌一样抚慰人的心灵,也可以像绘画一样让人赏心悦目”。马克思也曾说过:“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应用了数学才会真正注入了活力。”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在数学美育中,审美的主体是学生,在学生与数学美之间,教师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具有语言美、板书美、教具美的同时,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审美的情趣中愉快的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美的师生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