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重视层面教学

2009-12-15 09:10张甲成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调差生同学

张甲成

贯彻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近年来,笔者用层面教学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效果显著。

诵读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的前八节时,我按座位顺序把全班分成四组,每组读两节,其中男生女生各读一节。第一组男生用深沉悲哀的语调诵读“题目,小序和第一节”,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女生读第二节时,在语速上可作“快—慢—快”的交替处理,同时重读“不堪”、“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用以显示刘兰芝刚强的性格和反抗精神,衬托焦母的蛮横。第三组女生用训斥、怒吼的语气诵读第六节,语调急速,语音尖细,以示焦母独断专横的性格。第四组男生读第七节时,语调低沉缓慢,用以显示仲卿的懦弱性格和矛盾的心理。通过规范的诵读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摹拟人物语言,体味人物心理,披文入情,彼之言仿佛出自己之口,彼之事仿佛就是己之事,文中人和学生心融为一体,喜怒哀乐,休戚与共。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学生逐步理解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北京教科院的王晓春教授曾说过:“要上好语文课,教师的注意力分配顺序应该是,学习愿望、学习习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以愿望带动习惯,以习惯带动能力,以能力带动知识,这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汉语的学习规律。传统的语文教学顺序是先抓“双基”,以此形成能力和习惯,甚至形成兴趣。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生硬灌输的思路。“教是为了不教”,无论怎样的教学法,优秀生总是配合积极,成绩突出,问题是如何调动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差生好像是可有可无,他们悄无声息地坐在教室里,总是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很少参加课堂活动,偶尔被老师叫起,也是诚惶诚恐、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这些学生学习差,自尊心强;老师不叫我,我也不举手,即使知道也不说,他们上课时死气沉沉,下课后活蹦乱跳,讲故事、说笑话,样样精通。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是一种自我尊重的需要,他们在向别的同学展示自我信任、价值、力量、能力。这是一种潜在的能力,需要老师精心挖掘,循循善诱,让差生的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芒。如果差生、中等生和优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会春意盎然,其乐融融。

在研读课文时,我从所读材料中设计出难易程度相当的问题,把它依次分拨给四个组(按座位顺序分组,其中每个组的差生、优生各占四分之一,中等生占二分之一)的同学,然后思考讨论,分别回答,并且要求四个组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回答问题口齿清晰,思维敏捷,准确无误。每个组先由差生回答(老师有计划地点名提问,不能指明谁是差生谁是优生),然后是中等生,最后由优等生总结。回答完毕,让差生(指回答问题不正确者)分析感悟优生回答问题的优点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三个层面的学生互相感染渗透,相得益彰。这样设计教学程序,每个组的差生、中等生思考讨论一至两分钟几乎都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提高,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优生“独霸天下,尽得风流”,差生“恹恹欲睡,令人担忧,而又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畸形教学模式,老师眼中的差生不存在了,学生个个满怀信心地站起来,自豪光彩地坐下去,差生眼中的老师器重优生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同学们怎能不全神贯注,兴趣勃发,积极参与老师的讲课呢?

有些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全班同学思考回答。我让四个组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经过各组同学的分析讨论,选派代表上讲台回答,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能力,展示学生风采,激发每一位同学的求知欲。

如果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悬殊较大,就把最难的问题交给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踏实、思维敏捷、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的优秀组(相对其他组而言)回答。剩下的问题依次分拨给另外三个组,每组同学回答问题的顺序依然是差中优。其中优秀组的回答要学生选派代表上讲台。我在讲《孔雀东南飞》的小序和开端部分时,采用了这种教学程序,结果每个问题都由差生中等生解决,每个同学都得到了展示才能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语调差生同学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