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 促成课堂生成

2009-12-15 09:10雷连河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课堂生成教学资源

雷连河

摘要:课程资源的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的保障之一,而生成性课堂教学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关注学前预设、教学过程、课堂细节和生成误区等教学细节,就能有效地促成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教学细节 课堂生成 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的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而生成性课堂教学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注重教学细节是促成课堂生成的重要途径,是开发课堂生成资源的金钥匙。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最终还是决定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上,教学细节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教学细节的变化标志着课堂理念和实践的变化。因此,教学细节是贮藏在教育过程中的丰富资源,如果教师能敏锐地抓住细节、智慧地发现细节、巧妙地发掘细节,就会最大限度地彰显教育的魅力,体现教育的本真,使学生无声无息沐浴着教育的智慧和真爱。

那么,在教学中工作我们关注哪些细节问题,才能更好地促成课堂生成呢?

一、关注科学的预设在开发课堂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鲜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科学预设中有效开发生成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成为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课堂教学前,只有教师密切关注学情和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一切细节问题,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预设中的生成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增强学习的指向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

二、关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生成过程,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必须善于倾听、了解、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密切关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环境。

那么,如何创设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学环境呢?我们认为只有在关注教学细节上下工夫,才能在教学进程中有效点燃生成的火花。

一是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引发课堂生成。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轻松的气氛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相反在一个呆滞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尽可能给学生一片天空,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攀登、去创造、去跋涉,课堂不再是固定、呆板的知识发布和接受,而是教师、学生一起相互启迪、共同研究、相互促进、孕育出无限生机,共同演绎有知识生命的新的课堂。二是广泛开展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有效催生课堂生成。教学即交往,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催化剂”。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互动才能彼此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和共进。整个课堂就是一个多层次的信息交往系统。师生的交流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效催生了课堂生成,实现了教学目标。三是精心创设活动情境,有效激发课堂生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总体氛围下,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讲演、动手写作,调动全身感官,自主、能动地进行探究性阅读。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展开对话,从而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愉悦,获取情感体验。四是机智灵活、理解宽容,有效保护课堂生成。课堂随机生成的内容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正因为如此,错误就自然难以避免。对学生随机生成的错误知识、观点、看法,如果教师一棒子打死,那失去的将是一个敢于思考的生命,课堂的生成也就被“打死”了。我认为,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学生生成性和错误的宽容,并从其错误中挖掘出借鉴的知识,不仅让全体学生从中受益,更让这位学生在错误中找到自信和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三、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的精彩细节

在注重教学生成环境的同时,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精彩细节也是促成课堂生成的必经之路。

一是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一些细微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误点”,并且及时地进行捕捉和巧妙应对,那么,不仅能帮助学生拨正偏差,让学生茅塞顿开,加深理解,而且能使课堂的精彩随之而来。二是勇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疑点”。学贵有疑,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结构、能力等原因,他们在课堂上肯定会有许多“疑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点,凭着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将课堂的这个“疑点”转化成精彩的教学生成点,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三是善于引发争辩课堂教学中的“异点”。异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的不同的见解或看法。异点往往引起观点的撞击,生成课堂焦点,形成“百家争鸣”的气象,使课堂成为思维交集的场所。特别是师生意见不一致时,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样的异点正是深挖教学细节、促成课堂生成的良机。四是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亮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地驱使下,就会提出一些新鲜的甚至“稀奇古怪”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创造性思维,这是他们的优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引导,充分发掘其中的有价值的东西,那么这些优点就能转化为课堂的“亮点”。它不仅促成课堂的精彩生成,也将使得课堂增添一抹亮色。

总之,深挖课堂教学细节,教师必须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挖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生成才会精彩纷呈。

四、认真反思,避开课堂教学生成的误区

目前,许多教师都关注到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重要意义,但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一些“生成”误区。我们在教学中应极力避开这些误区,使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得以有效开发。

一是忽视“预设”的重要性。充分的课前预设,对于教师读懂教材意图、了解学生情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课前的充分预设,即使课堂有生成,教师也很难把握得住,不仅不能利用生成展开教学,更有可能因为课堂生成而远离教学目标。好的教学设计能产生好的课堂生成,没有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没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怎么可能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可以说,预设是为了生成。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只有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使课堂更有厚度,实现高效课堂。二是忽视教师在“生成”中的作用。课堂生成,是学生呈现自己思维过程的结果,是不是一味地听之任之,教师只为旁观者呢?显然不能这样。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有限,好的火花还需要柴火的延续,教师的参与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取有研究价值的部分供学生思考,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和“导”才能使生成转化为有效资源。三是忽视“生成”的目标性。流于形式的生成、远离目标的生成毫无意义,只会给严谨的教学带来灾难,冲淡教学目标的达成。尊重学生不是学生说的都要追击,学生想到的都呈现,学生想学的都教。只有课堂“生成”有了明确的指向性,生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总之,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的正常运作是靠一个个小的细节节来推动的,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要想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成不断、异彩纷呈,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只有捕捉住课堂生成的细节,有效地开发课堂生成资源,才能让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才能激活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真正使学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课堂因细节而精彩》,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汪中求著,《细节决定成败Ⅱ》,新华出版社,2009年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课堂生成教学资源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细节成就精彩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