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09-12-15 09:10贺亦芳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体育教师教学方法

贺亦芳

体育教学离不开和谐教育,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第一要义。在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前提和支撑

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前提,更是师生沟通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宽容他们的缺点。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学生的感受;其次,要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体育教师要想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就应该成为一个真诚的人,可信任的人,而不是权威的化身,也非传递知识、技能的说教者,而是要真实地表现“真我”,教师与学生同样是人,其人格是绝对平等的。只有达到了这种平等,师生才可以真正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应当以合作为主,适当引导竞争性交往。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既能认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又能以爱护对方为目的相互进行批评,还要能包容他人的缺点与不足,坦率直言、互相鼓励、力争上游、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取得进步。可见,只有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前提和支撑。

二、建立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拉近师生关系

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改善课堂用语,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教师要加强教学用语的幽默性与情趣性,以激励的语言、热情饱满的态度营造课堂氛围,学生就会受到教师感染,情绪高昂、积极练习;反之,学生会对上课失去信心,导致纪律涣散,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要想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体育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学生、行动上研究学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恰当地组织和有效地调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严肃、信赖和亲切的精神威慑力,引导学生向活泼健康的方向发展,树立和保持乐观的教学态度,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就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2.控制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首先,教师不应该让学生的情绪来左右自己。遇到偶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沉着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如在教前滚翻动作时,为启发学生怎样使身体滚动得快,教师提问:“圆东西和方东西在地面上感动时,哪个转得快?”一学生调皮地回答:“方形物”,班级学生顿时哄堂大笑。我说: “××同学的回答很响亮,反应也很快,但你能否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然后再说:“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但这位同学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很可贵,如果以后用在科学发明上,可能会有创新呢!”接着,再把话引向主题。这样做既可完成教学任务,又可引导教育学生。由此可见,从平等、民主的观念出发,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学习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实践活动,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肢体直接参与运动,而且还伴随大量的思维活动及情感的多种体验。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我们要尽量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指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教师先“教”而学生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在进行篮球技术教学中的“三步上篮”时,我不是采取以往的先讲解技术动作,再示范的教学模式,而是先让平时喜欢打篮球,并且个人技术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教师指出大家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总结出“三步上篮”的完整技术动作。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练习认真,动作完成得也很好。同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微微点头以示肯定、赞赏和鼓励,让学生感到一种成功后的喜悦和快乐。在教学中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教师的点拨和指正,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和谐氛围中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还要经常有的放矢地采用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色彩和情趣,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求知欲的满足,培养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四、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人格的力量维护教师权威,才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崇敬,使学生喜欢和教师交往,乐于学习教师所教的课程,愿意向教师表露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体育教师的仪态美,蕴含着道德品行、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及体育特征,是一种教书育人及体育健身最好的主观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起到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举止文雅、语言文明、态度和蔼、着装整洁得体、作风正派,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掌握田径、篮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专业技术、技能及理论知识,通过示范练习、讲解指导、组织形式以及自身良好的心态与形象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不断吸取新鲜血液,积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更新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利用课堂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统一思想,因势利导,淳淳善诱,晓之以理,使学生真心佩服。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课堂教学就会明显提高。

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体育课一般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积极性,充满热情,增强责任感,并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当中,无形中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认真地进行练习,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技能。教学应以活泼、自由为主,兼顾严肃,避免长时间的单一练习方式,以免引起超限抑制,宜将传习式、封闭式的体育教学发展为创新式、开放式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式教学活动,力求使本身单调的教学内容具有新意,以不断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他们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愿望。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发挥教学艺术,以激励的语言,热情饱满的态度营造课堂气氛,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感染,情绪高昂,积极练习,更好地协调好师生关系。

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体育教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