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09-12-15 09:10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精神目标数学

乔 均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渠道,因为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目标导引,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目标导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最成功的做法莫过于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愿学、乐学中达成目标,尝试成功的愉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创造的目标分类学,其本意也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找到目标。因此,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有所认识,并能主动地规范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这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至关重要。

1.目标定向,有效控制目标达成

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实施目标定向,就可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控制,进而控制目标的达成。

2.目标导引,实现课堂教学优化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等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要求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该条件下最好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最少的、必需的时间和精力,争取最大可能的效果。运用目标导引,就可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诱思,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所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并在疑问中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之所在。

1.置学生于“愤”“悱”状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和“发现者”。因而,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作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要适时地把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引导、启发学生去质疑问难。当然,这里的“疑”可以是教师有意地提出,但最好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讲解,而是启发他们带着问题去研究教材,去讨论、分析、研讨,教师只作巡视,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提出补充问题,点拨学生深入思考。

2.及时点拨,巧妙化解学习难点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而启发、引导的重要手段就是实施点拨。实施点拨,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思路困境,另行开辟新路,克服心理或习惯上的思维定势,使之始终处于积极的亢奋状态,引起学习动机。

3.“小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现在我们的教学班普遍存在班额大、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小组学习”可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潜力很大,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研讨等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促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中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激发兴趣,发掘学生创新潜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条件。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学中如果抓住学生“好奇”这一天性,就可激发学生追求创新的动力。

2.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让他们获得成功。对学生任何一个独立见解、新颖的解题方法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教师都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就高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这就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可能。

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改大潮昭示下,数学教学也理应克服只见概念规律不见人的偏颇。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全面地看待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使我们的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自主探索,不断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精神目标数学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错在哪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