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09-12-15 09:10祁小慧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学科

祁小慧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育都肩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所担负的任务则更具特殊性。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并且课时在中学课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语文学科的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意味着不仅在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美育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完成语文教学核心任务的同时,根据语文教学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是贯彻教育方针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把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授古今中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内容,这也使其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同时,我们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发挥语文学科特有优势,将语文教材中可挖掘的德育内涵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曾在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用语文教材中的这些材料感染学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

二、把德育教育渗透在阅读中

以人为本,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归宿。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主动地担起这个职责,通过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人,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济南,“四书五经”被搬进了学生的课堂——当地一些学校正式开设了一门阅读课《国学》。这本阅读教材的编写以“四书五经”为主,从《论语》、《孟子》、《易经》、《左传》、《诗经》中精选了部分文段,引导学生读中国精髓,留文化之根。有关专家对此评价甚高,认为此举正好可以医治时下因国学素养匮乏而导致的营养不良等通病,有利于纠正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山东师范大学袁中岳教授对此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沉淀,其精粹之处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主流内核一脉相承,如诚信、自强、修身等无不神游于古今。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渐进式的感受、体验与思索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红楼梦》之所以流传至今,家喻户晓,除了它的艺术性外,宝黛爱情的真挚使它充满了感人的力量。电影《英雄儿女》久演不衰,在于它不仅表现了爱国爱人民之情,也洋溢着浓浓的父爱和兄妹之情。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问世,震撼了中国文坛,小说中对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控诉,也深深震撼了几代人的思想,这种情感的力量是无形的,文学就是以这种特殊的形式教导着人们,丰富着人类的情感、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三、把德育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之中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这说明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先学会做人。再有,我们也常讲作文中要求学生写真情实感,即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行动上以此来严格要求。如我们写“诚信”,要求大家讲诚信,而不是只在书面上写写而已;我们写“挫折”,就要求大家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挫折,经受生活的磨砺和考验;我们写“关爱”,就不能只关注他人对自己的关爱,相反,自己能给予他人多少关爱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使得他们习惯于什么事都只从自身这一角度来考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养成自私的毛病。通过作文,惭惭让他们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起来。

作文写不好,以后还有机会补上写好,而道德行为不好则是很难弥补的。因此,在我们的每一堂作文的讲授中,都应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将文中的道理与自身联系起来,而不是敷衍教师的空话。

总之,把德育寓于学科教学之中,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以培养新时期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积极探讨研究这一课题。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强调道德选择的过程中,确定属于自己的、正确的观念和道德准则,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