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外语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09-12-15 09:10张建芳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创造性情境

张建芳

素质教育是民族的创新工程。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创造性的构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创造,为“个性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几年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我感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渠道,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如何把这种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以学生为“本”,彻底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把整个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事实上,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同时它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沟通,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民主、平等,学生才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课堂上,学生才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通过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如上课时,我经常以英语歌曲、英语谜语、英语接词游戏、绕口令等形式来调节课堂气氛,然后,找准时机,导入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学生饶有兴趣地随着老师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去想、去做、去练、去试,以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投入到语言训练中去,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为完成从机械背诵到单纯模仿直至主动创造的学习提供可靠保证。

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创设一些参与情境,多一些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信心。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1.参与教学安排。在每进行新课之前,我就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制定学习提纲,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安排,课上我再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调整,适时点拨,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避免学生只重视课上学习,而忽视课前预习。同时,这也是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过程。2.参与教学过程。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达到人人参与、全员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采用小组活动形式,以优带中,以中带困,把学生分成小组。当表演一组故事情节完整的对话时,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说得多些,让他们带动那些暂时较弱的同学。通过这种小组结合的学习方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使较弱的同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认识到了“我能行”、“我也能讲流利的英语”,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活动,其中更多运用的是发散性思维。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英语课堂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着眼于培养语言能力,开发思维潜能。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思维来启迪、激励和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设计矛盾情境,刻意营造“发散性思维”的氛围。在教学中,根据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通过采用问题情景设计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由联想、想象,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问题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思维。同时也是我们完成“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把教学活动变成了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实践精神,锻炼他们敢想、敢说,为他们成为21世纪成功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三、创新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目的,一是巩固和消化课上所学知识,并通过练习形成技能;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学生作业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在课外从事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创造性课外作业的布置要体现以下原则:一是适应性,由于学生个别差异的客观存在,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提出不同的要求,减少或避免作业的挫折感。二是启发性,作业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尽可能地挖掘学生思维潜能。三是挑战性,这主要是指作业的答案在课本中找不到,如看图写短文、给短文编对话等形式。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写出的短文或对话也情况各异,这样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给学生布置创新性的课外作业,挑战性强,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综合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总之,外语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教育因素。只要我们教师找准切入点、结合点,把外语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采用一系列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创造教育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就会使外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创造性情境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