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运用多媒体的整合点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09-12-15 09:10郑立华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创设情境多媒体

郑立华

摘要:现在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如果多媒体运用得当,使教学如虎添翼、教师如鱼得水。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创造与渲染气氛,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只有找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整合点,适时使用多媒体,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创设情境 解决难点 拓展延伸

现在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如果多媒体运用得当,会使教学如虎添翼、教师如鱼得水。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许多教师没有弄清多媒体的真正用途,造成了课堂教学中为用而用。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整节课堂充斥着多媒体图片、短篇录像,致使语文教学违背语文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那么,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我认为只有找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整合点,适时使用多媒体,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下简单谈一些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最佳状态。例如:《苏州园林》一文,叶圣陶先生从一个旅游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独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因此,我设计了探美——赏美——悟美的教学环节。运用情境教学法精心设计了一段情景导入:先利用多媒体放映录像,录像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个角落的图画美。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它的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听录音,让学生从语言上感受苏州园林的美。通过这种方式,再同时挖掘文本,思考问题。这样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帮助学生体会到苏州园林美的奥秘,进而理清了文本的脉络,增强教学效果。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最后在欣赏美的基础上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二、运用多媒体,解决难点

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语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关系到这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多媒体的演示时机的把握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如:《变色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的运用帮助了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了抽象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拓展延伸

语文课标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的篇目外,还要掌握课外80首古今优秀诗文。由于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知之甚少,因此,根据多媒体的特性,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有助于知识拓展延伸。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实践的:首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把好的课外古诗词文字录入,包括:诗词内容、背景介绍。其次,对所录入的相关文字进行动画效果设置,并与师生的朗读速度一致,图像背景要与诗词互为衬托。再配以音乐,使欣赏形成图、文、声并茂的整体,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促进了身心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恰当,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创设情境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