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民族音乐教学对策

2009-12-15 09:10杨雪梨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课民族音乐民歌

杨雪梨

新课标提出:“应将祖国各民族有优秀传统的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学习民族音乐,不仅是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在中小学校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这不仅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

众所周知,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里,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其中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曲艺戏剧及民族音乐理论,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在世界艺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思想与艺术的积淀,是国家的象征,是人民与祖国的情感纽带,这种精神文化的依托,激发着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责无旁贷。也正鉴于此,在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乐教材中也都增加了本地区乡土教材的内容。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需要从学校音乐教育做起。然而,当下民族音乐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分追求外国音乐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无疑制约了中国音乐教育自身全面而深入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的地位。尽管一些学校加大了这方面的改革力度,但只是星星之火。尤其是在当前的中小学校中,流行音乐充斥着音乐课堂。学生排斥民族音乐,对本民族的音乐知之甚少,广大中小学生集体唱流行歌曲、爱情歌曲。究其原因,一是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成绩不去评估,甚至无评估方案。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知道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二是音乐教学科研不足,不少音乐教师至今还沿用着五、六十年代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守旧,传授“纯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无法改变,也懒得去改变,教法单一刻板。不少教师甚至不会上音乐课,连上课起码的基本功都不具备,还不思进步,将上课教学作为糊口、赚钱的营生,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三是广播、电视、唱片公司等部门的迅速发展,使流行音乐的传播成了重头戏,从而降低了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力度,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追星族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四是当今社会的现实功利主义严重,人们逐步远离民族音乐是因为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人们带来现实的利益,人们不会只重视审美的价值而对民族音乐的深远意义发生兴趣,却不知民族音乐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积淀,它体现着本民族的民俗、民情,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加强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作如下浅析。

一、精选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之情

以民族音乐的赏析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让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令学生陶醉,使学生乐在其中。民族音乐的欣赏应本着以主观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民族音乐的美,领悟民族音乐的妙,体验民族音乐的情,感受民族音乐的真正原则,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流行歌手演唱的民歌,如斯琴格日乐的《山歌好比春江水》,阿里郎组合演唱的《阿里郎》,还有黑鸭子组合演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等,这样的做法拉近了学生和民歌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民歌离他们并不遥远,就在他们的生活当中,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另外戏曲音乐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越剧是我们浙江的代表剧种,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但很少人会唱。为此,我专门为学生开了节戏曲课,并教他们演唱最熟悉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的戏曲学习的兴趣大增。通过这样的欣赏课教学,不但使学生喜欢上民族音乐,也能加深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二、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性,感受民族音乐之美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思想与艺术的积淀,是国家的象征,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这种精神文化的依托也激发着人们的爱国之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呢?首先我们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有人曾说过:没有感情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没有感情也就不能产生兴趣。情感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学习,它以兴趣、愿望、热情等形式构成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动机。根据中小学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对所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培养民族的音乐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比如让学生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歌风味的流行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使学生从心理上热爱民族音乐,增强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曾说过:“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变成曲子而已。”我国著名作曲家马可也曾指出:“一切伟大的音乐家总是继承着民间音乐所提示的方法和方向做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而不是与它的方向背道而驰;任何天才一旦违背了民间音乐的这种传统,他们的作品就会脱离人民,降低价值。”音乐家施光南正是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才创作出《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西部歌王一生扎根祖国的西部,其作品也带有浓郁的西部风味,同样也写下了像《阿拉木汗》、《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等荡气回肠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所以能走向国际,在世界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它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用民族音调与协奏曲相结合的形式生动讲述了我国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学生对这些乐曲创作根源的追溯,就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

作为当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我们必须关注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加强学校的民族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音乐课民族音乐民歌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穿花衣 唱民歌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