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评价方式 培养创新能力

2009-12-15 09:10袁太行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评价

袁太行

摘要: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功能,全面科学地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标指出:我们当今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历程(特别是情感历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该如何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如何改变评价方式,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课程 评价 创新

传统的评价机制是以量化为特征的,主要表现在以挑毛病和扣分为特征的“排队”型测评,这种方法易使原来充满学习热情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最终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阻力和障碍。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型评价方法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一、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情况纳入评价范围

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实实在在的发展。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例如,当某一个学生回答了某一个问题后,教师不直接给出评价,而是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思维过程,然后再让其他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之间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的对比让学生顿悟。或者让学生在小组中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发挥学生的优势互补作用,最后达成共识,从而完成自评、互评。这种评价就避免了教师评价的单一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机会,这样使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部分,也可以让学生多发现自己“好”的方面,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让学生多得到一些鼓励,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形成。

二、作业评价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建立新型的作业评价机制

1.作业布置避免“一刀切”,要留有一定弹性,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后作业也是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传统教学中全班一般都布置相同的作业,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2)有意识地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拔高性的作业。

(3)布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趣味作业。

这样不同的作业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和深层次的评价。

2.作业评价注意“标签效应”的应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公正、艺术的评价,从而对学生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

“标签效应”是著名心理学家克劳特提出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相一致。因此,我们在进行作业批改时,注意运用作业评语与学生搭建情感沟通的平台,尤其是写一些鼓励性评语,就好象给学生贴上“标签”一样,让它发挥评语的导向功能,对学生产生引导效应。例如曾有个三年级同学,他头脑灵活,但书写潦草,学习积极性不高,常常因听不清要求而做错题,老师尝试了多种方法——批评、教育都没有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一次作业评语意外地改变了他不良的习惯。那次在他交的作业本中老师写道:你能及时完成作业,真棒!如果你能听清要求再做,一定会做得更好!老师对你有信心,相信你会成功的!第二天,老师发现他不仅改正了错题,还真按要求做了,而且比以前干净了许多,于是老师在班中当众表扬了他,从此这位同学逐步改掉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三、考试、检测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也应做一些创造性的更新与转变

1.命题方法的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考试,都是由老师命题,学生只被动地接受测试,转变后采用平时的单元小测试一律要求由学生分组命题,由学生组成小组,每组出一套题,并作出答案,然后用抽签的方法选取一套作为本次的测试题,并由该组学生评析。

2.检测、考试采用等级制,避免用“百分制”。尽管学生考试试题上标明了分值,但老师评完卷后依据分数,在试卷上填写相应的等级,这样可以保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利用等级制,优秀人数比按分数排列的优秀人数明显增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整体提高。

总之,学习中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以及学生数学的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激励、诊断等功能。但当前我们的教育评价中存在的滞后和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弊端,使一些学生失去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基本理念: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历程(特别是情感历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创新评价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