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要渗透情感教育

2009-12-15 09:10张红菊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政治课人格师生关系

张红菊

摘要: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人格和灵魂;在课堂教学中,以景入情,以情育人。

关键词:情感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德育这一首要任务。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处于指挥者的地位,忽视了学生这一群体应具有的独立性、主动性、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毫无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接触,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和任务。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要想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向往,教师能真正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自身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朋友的关系,是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我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们普遍认为:为人师者,在课堂上要严肃,不拘言笑,要板着面孔给学生讲话,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其实不然,这样的教师和教学,无形之中与学生产生了隔阂和距离,师生之间难以沟通,学生仅仅把你看做是一位老师而不是朋友,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前进入教室,与学生进行交流,缩短心灵上的距离;上课时面带微笑,衣着得体,教态亲切自然,语言风趣、幽默,以此增强视听感染力;提问时,要多照顾后进生,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并加以肯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其次,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人格和灵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自身职业道德,以“明理诚心,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师以这些人格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人格和魅力。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以景入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课堂教学把握不好,学生就不想学、不愿意学,更谈不上学生的实践和觉悟了。而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培养人、培育人的中心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技巧和方法,巧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境导情,以情育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融洽、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乐学”“善学”。例如,讲初一思想政治“陶冶高雅情趣”时,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绘画比赛,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等,陶冶学生的情趣。课后,让学生调查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督促别人做一些积极而有益的事,共同陶冶高雅的生活情趣,让学生觉得书本知识就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以致用,用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通过在教学中创设的各种情境,以境入情,以情动人,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学”、“善学”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真正的行为实践,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政治课人格师生关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