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勤工助学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探析

2009-12-15 09:10李菊花董剑英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综合素质大学生

李菊花 董剑英

摘要: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发展,社会需要大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才。勤工助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有重要意义,建议高校把勤工助学建成开阔大学生视野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勤工助学引领成为大学生主动提升综合素质的行为。

关键词:勤工助学 综合素质 大学生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age, the bulk of college students lack basic capacity to fit in with social nee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state requires to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diathesis gradually, and to urge them to become compound persons with high-diathesis and high-intelligence. College work-study system is helpful to raise all-round college students' diathesis. It is a suggestion to establish college work-study system into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opening field of vision with universality, and to lead the college work-study system to become an initiative action to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le diathesis.

Key words: work-study program; whole diathesis; college student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进步速度,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著名科学家路甬祥提出:时代要求大学毕业生(工科)至少要做好四个问题的准备:顺序是“会不会做”、“值得不值得做”、“可不可以做”、“应不应该做”,涵盖了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作为国家明天的建设者和开创者的大学生,其社会适应能力弱、心理素质差、意志力薄弱,对家庭的依赖性强,缺乏对社会的广泛接触,缺少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势必会造成对现实社会的不适应,给自身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可以改变不利于素质发展的局面。勤工助学不仅能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困难,更主要的是,大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质能提升。

一、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总体情况

(一)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目的调查

根据大学生勤工助学问卷的调查情况分析,37%的学生认为,勤工助学是为了锻炼和提高能力,35%的学生是为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14%的学生纯粹是为了挣取学费,9%的学生确实是因为家庭困难,另外5%的学生是为了打发空虚的课余时间。

(二)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意愿调查

在对一些勤工助学学生的调查后发现,他们周围还有89%的同学有勤工助学的意愿;只有2%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勤工助学。而这89%有勤工助学意愿的学生之所以没有参与勤工助学,是因为他们缺少参与的机会。学校和社会提供给他们勤工助学的岗位太少、勤工助学的途径太有限,提供的范围太小。另从问卷结果中还得知,在勤工助学的大学生中,有95%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参与勤工助学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业。

二、勤工助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的意义

素质的培养和形成仅依赖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大学生深入社会,结合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切合实际的实践锻炼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

(一)高校的勤工助学具有正面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取得一份智慧的行囊,而主要应该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勤工助学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使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中,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高校的勤工助学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

勤工助学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的好途径。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既获得了丰富的社会阅历,还锻炼和培养了诸如社会交往、团队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增长了才干。

(三)高校的勤工助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学习和适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由这个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勤工助学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积极肯定、欣赏、悦纳自我,进而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状况。

(四)勤工助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准备和演习

勤工助学活动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勤工助学与教学、实践、德育、智力活动相结合磨练学生的意志。在高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使勤工助学工作向基层化、育人化方向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大学生在课余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使他们的身心有机会得到有益的锻炼和良好的发展,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大有裨益。通过参与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大学生懂得了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关爱,更懂得了要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努力回报社会。

三、推进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建议

(一)高校主动对大学生的勤工助学进行引领和有效突破

社会各界需要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双重功能。将大学生勤工助学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使其成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二)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快乐、轻松的勤工助学环境

快乐、轻松的勤工助学环境是指学校设有勤工助学的咨询团体,对遇到困难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和困惑等方面的辅导,及时化解矛盾,使大学生能在轻松、主动、有目的、有意义的勤工助学活动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和锻炼。

(三)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进行勤工助学指导

利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进行信息的科学指导,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的灵活多变的“专、高、能”复合知识结构的个性化人才培训基地,使高校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多下工夫,找对路子,为大学生将来就业进行宏观指导,使大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四)建立勤工助学的激励机制

进行长期的或短期的或临时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勤工助学活动。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学校可以每年或每学期对参与勤工助学的大学生设定要求并对参加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成绩。在学校或图书馆网络的主页上设置“勤工助学”专栏,并对表现和成果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彰。同时以征文的形式择优选录大学生对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好设想,以及学生个人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各种形式发布在校园网上以供全校学生进行

学习和交流。

四、结语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专业是躯体,素质是灵魂,专业训练的具体内容是随时变迁的,素质能力是恒久的。高校通过有效组织的勤工助学,加强对大学生实践的指导,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和学校的教学效果,预见性地解决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困惑,使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并为日后的就业积累宝贵的经验,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郑宽明、王文礼,《大学生素质教育简论》[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菊花、陈立欣,《信息指导在大学生勤工助学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

[3] 郭道胜,《让学生进入思考的世界》[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李菊花,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教高级。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社会学。

董剑英,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献与信息服务。

注:此成果是河北师范大学校级课题资助项目:大学贫困生评估与对勤工助学的信息指导(W2008Y26)。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综合素质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