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构建

2009-12-16 09:18邹富联杜永红
北京档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珠三角民生资源

邹富联 杜永红

在新世纪,档案信息共享已成为高层次的信息资源模式。档案信息在更大范围的应用和共享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数字化转换和加工来挖掘档案信息,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实现共享,已成为未来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出的背景

(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和社会公众信息知情权的日益觉醒。首先,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共享信息资源。档案承载着人类活动的大量信息,记载和延续人类文化,在社会信息化和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已迈入有法可依的阶段。作为政府公众服务机构之一的档案馆,应满足利用者需求,维护社会公众信息知情权,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二)区域一体化对民生档案管理提出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一体化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其中以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区域比较典型。以下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地区)为例进行分析。

国务院于2008年底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市为主体的珠三角地区发展给予了新的战略定位。根据规划,珠三角地区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为总体目标,共同建立区域生活圈,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珠三角的“城市边界”日渐消融,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的经济圈层间的融合明显,出现了同城化趋势。由此,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原有的档案的管理将面临挑战。

1、共享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进一步融合,人员流动和交往更加频繁,生活和工作的联系更加紧密,本地居住和异地上学上班等现象更加普遍,区域一体化的特征和发展将越来越明显。当前,珠三角各城市间档案管理仍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阻碍着档案信息的共享。利用者利用档案信息一如既往到异地获取资料,获取档案信息的成本并未降低,享受不到一体化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交通出行存在违章或事故,则从信息查询到交纳相关费用及理赔等,需要不断异地往返奔波;老百姓关注的失业保险等社保档案,如不能在区域范围或更大的范围内异地缴纳和使用,就会出现难以接转和续交的困难,等等。

2、共享规划有待制订。民生档案包含户籍档案、房地产权档案、社保档案、婚姻档案、教育档案、劳动就业档案、交通出行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制定民生档案共建共享规划,可以提高民生档案的有效性和利用效率,档案专业服务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珠三角正在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发展规划。档案部门应积极应对,争取尽快把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纳入发展规划。

3、共享标准有待建立。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应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档案工作标准化程度不高,档案整理、保管、检索利用及相关管理系统等缺乏统一标准。此外,各地区行政的相对独立,政府机构实施垂直管理,注重纵向的领导指导关系,许多单位的档案只能向上级主管部门档案机构移交,造成了横向的馆(室)与馆(室)之间信息的相对封闭,导致档案保管存在的分散,不利于民生档案的共享使用。

二、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影响

目前,珠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政府信息网和档案信息网已建成并开通,档案信息共享所依托的设备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提供了共享的客观条件。此外,数字化发展迅速,通过各种形式将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在文字、声像等多载体形式下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为民生档案信息上传、对外发布、提供利用等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一)有利于提高区域内档案部门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当前,档案馆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一直以来,档案馆的服务宗旨以国家利益为重,对社会公众的需求与利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来源多样化,信息意识普遍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馆必须在为用户提供权威信息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否则,档案馆的价值就会降低,档案馆的存在就会变得无关紧要;其次,档案纸质载体的统治地位被打破,视频、图像等数字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用户变得乐于通过网络访问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馆的服务范围扩大,服务对象与范围社会化。传统上门查阅档案进一步弱化,利用者寥寥无几;第三,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生产活动受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影响,资金、人才等的配置受这一规律支配,由供求关系决定其生产和发展。虽然档案馆作为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不是物资生产部门,但一旦其存在的价值普遍受到质疑,原有资源的配置必然弱化,档案馆的生存必然出现危机。

因此,区域内档案部门应打破地域界线,创新合作,推进档案的一体化建设,推进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必将引起民众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拓宽经费来源,促进参与社会建设,促进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进一步扩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有利于为区域内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便捷服务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共生、互补性强,而且人文相通,政府、企业、民间往来频繁。区域内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域多次调整变更及经济交融等因素,档案信息资源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许多单位和市民经常需要跨市查询房地产权、婚姻、户籍、学籍、人事等档案。同时,区域内城市间的政府部门就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结构、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资源保障等进行统筹、协调和合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互相利用大量的档案资料,在合作过程中也将产生大量新的档案资料。

因此,档案信息尤其是民生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将给区域内的档案利用者在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交流、合作等方面带来便利,使其真正享受到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成果。

三、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构建

当前,珠三角地区各城市间正加大合作力度,积极探索进行产业、交通、城乡规划、警务、工商、劳动、旅游、金融、户籍、环保等对接和合作的研究和论证。如推动“一卡通”、“一证通”等互通工程,以公共交通IC卡的互联、互通、共用为突破,逐步推广应用到其他社会公共领域;推动社会保险的信息互通,逐步實现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推动医保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等等。档案部门必须重视区域内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为一体化建设服务,也为自身发展谋求更大的空间。

(一)共享管理机制构建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为利用者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2、协调发展原则。协调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协调对象之间相互促进、均衡发展,就是注重形成发展的合力,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入手,促进共同发展。珠三角各地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可以通过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的平台,促进共同发展。

3、平等互利原则。平等是相互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处于同等的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最大利益是共同追求的,双赢最为理想,对于相互间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在推进民生档案信息共建共享过程中,合作各方主体平等,共同受益。

(二)共享管理机制的构建

1、建设领导机制

(1)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在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各地政府的行政壁垒。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面临一样的问题。因此,省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珠三角各市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目标任务,明确单位和工作要求,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2)以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统筹。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加强与珠三角各市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从整体着眼,向各市有关部门宣传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意义,为各市有关部门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组织提供有益参考,并进行有效协调,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3)以各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服务中心。在信息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参与。应以各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工作服务中心,领导和指导本地区档案工作,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化。各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各市间的连接纽带,也统一负责和协调本市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并负责进行开发、传播与服务。

2、建设合作机制

(1)合作思想。开放是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珠三角各市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合作的观念。在合作中,坚持平等、互惠、发展的原则,主动提供自身的信息资源,本着既有利于开放又严防泄密的原则,正确处理档案开放与保密的关系,尽量让关系民生的档案信息得以开发利用。

(2)议事制度。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拟定相关议事规程,确定合作方向,主持召开相关会议。或由各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签定合作协议,轮流主办,确立档案部门的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协商合作议题。

(3)合作重点。当前合作的重点是各自建立民生档案的目录中心,实现民生档案目录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全文检索。同时,实现民生重要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提供档案异地查询和利用服务,实施同城化管理和同城化待遇。

3、建设运行机制

(1)统一规划。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尚处于探索阶段,档案部门应抓住当前珠三角正在编制五个一体化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以省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会同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等为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部署,保证共建共享的有序进行。

(2)统一标准。应建立相同的民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和制定一套通用的数据规范。各地信息化建设采用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应用系统等不相同,形成了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上的壁垒,无法形成信息互访机制,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在建设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统一规范,避免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现象产生。

(3)统一模式。首先,在各市采取集中的档案管理模式,由各市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民生档案信息資源管理,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统一管理,统一对外服务。其次,在各市间采取分散的档案管理模式,各市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在多方协作的基础上,实现各市间档案信息网站的互联互通,利用网络进行民生档案信息发布,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张荣斌:《从“民生档案”着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上海档案》,2006(01)。

2、黄东霞:《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档案与建设》,2008(11)。

3、黄广琴:《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实践中的问题反思》,《北京档案》,2008(10)。

4、董丽:《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之我见》,《兰台世界》,2008(21)。

*本文系惠州市档案学会2009年获得的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珠三角地区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课题编号09GL—0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学院 广东省惠州市档案局

猜你喜欢
珠三角民生资源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