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消防安全改造研究

2009-12-17 02:55彭艳红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8期
关键词:消防工作城中村消防

彭艳红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里的“城中村”问题应运而生。本文结合株洲市的实际,从探求“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多种消防安全问题,并就如何改造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了建议,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城中村”火灾事故发生。

关键词城中村 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288-0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周边农民的土地被大批征用,而在征地过程中返还给村民的用地和以前的村民住宅用地、自留地等人维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不变。因此,建私房出租,便成为大部分村民的生存选择,村民随意增建、搭建出租房的现象欲演欲烈,房子越建越高、楼距也越来越小,城市里的“城中村”问题应运而生。城中村具有二重性,既有城市的特征,也有村落的特征。其所具有的城市特征表现在:1.城中村的居民有的居住在市区,乃至中心市区;2.和城市居民一样,主要从事二、三产业;3.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其所具有的村落特征表现在:1.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土地,其产权归村落集体所有;2.其所属社区由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管理;3.城中村的村民保留比城市户籍更为重要的村籍,由于拥有村籍使得他们的经济收入不仅超越于农民工,甚至超越于一般市民。应当说,土地制度的二元性,是城中村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这种二元结构下,城市选择了试图绕开村落这样一种规划思路,使城中村因此逐渐形成。无论大城市或中等城市,城中村现象甚为普遍。

一、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从我国现代化进程而言,城市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造村落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引发的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刻的社会变迁。而在城市化初期,更多地表现为城市在土地面积上的机械扩张。其中“城中村”问题是城市发展引发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城中村形成的内在因素

城中村这种特殊的建筑群体和村落体制的形成,是村民追求土地和房屋租金收益最大化的结果。城中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实际潜在的价值很高,城市功能的扩张使村内房屋日益升值。株洲做为一个物流中心城市,外来人口众多,出租房屋成为获利丰厚的行当。在城市化的压力下,一无知识,二无技能的城中村村民为了谋生,自然地选择了一条风险最小且收益不菲的“以地生财”之道。由于村民建设资金不足、宅基地面积有限,必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土地进行开发,其结果是形成了大量布局混乱的“握手楼”。

(三)对村庄历史文化的认同是城中村形成的文化因素

城中村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与地域文化背景。维系城中村村民关系的是传统农业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并由此产生的择地关系好乡土关系,也正是这种关系派生了城中村村民对血缘和地缘的重视。传统村落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在对城市文化做出反应时,村落文化认同意识会使村民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向心归属情绪,文化系统的排他性和内整性由此而生。城中村正是这种文化冲突的集中表现。

二、城中村的现状分析

(一)城中村的分布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株洲市的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市区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外扩散,从而使城市经济活动向外移动,城乡结合部的农业用地不断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近二十年来已形成了大量具有城中村特点的地区。从现状分析,株洲市的城中村分布范围甚广。其中,以天元区的金锦片区和莲花片区面积最大;芦淞区的龙泉村、建宁村以及荷塘区的合泰地区人员复杂,痼疾最多。

(二)城中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城中村”虽然在地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土地所属权、经济组织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保持着农村的旧模式,在管理上弊端明显,存在诸多问题。

1.违章建筑,消防隐患严重。由于城中村内实行的是异于城市社区的农村管理体制,,村内建筑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缺乏统一的规划,建筑质量不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一是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低,违法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二是电气线路乱拉乱接;三是村内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严重不足,消防水源缺乏,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人员疏散困难,消防部门也无法组织开展有效扑救,群众生命财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四是管理体制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适应,许多管理关系不清,责任不明。

2.管理体制混乱,居民安全意识淡薄。株洲市出租屋的低租金吸引了超过当地村民几倍的大量外来人口入住,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在这里交流、冲突,加上管理体制的滞后缺失,使城中村的治安问题十分突出。村内居住人员构成复杂,具有来源广泛、流动性强的特点。本地人口文化层次低,主要以出租房屋为业,外来人口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学生、三无人员,甚至还夹杂了一些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因此,城中村居民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非法小锅炉、家庭小旅馆、甚至“三合一”场所比比皆是。

3.不良陋习沿袭,用火用电不当,是频频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生活习惯的长期沿袭,为了方便用火,城中村的居民将一些干柴草、旧棉胎、旧纸箱,特别是液化气瓶等易燃、可燃材料随意堆放房内,增加了其中的火灾荷载,也加大了这些地方的火灾危险性。房内私拉临时电路现象严重,城中村内,经常会发生因电器设备使用不当发生火灾的情形。此外,由于传统祭祀时用火工不当,也时常造成火灾的发生。

4.城中村内公共消防设施不足,维护保养不良。由于城中村的公共设施都相对较老,其中的消防设施较少,破损严重,而且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措施,使得大多数消防设施都无法正常使用。没有消火栓,缺少水源,一旦发生火灾要从其他地方调水,经常延误最佳救火时机,使损失扩大。此外,城中村的给水管网管径过细,水压过低,居民用水都较紧张,一旦发生火灾即使有消火栓怕也用不了,无法满足消防用的需要。

三、城中村消防改造的路径选择

不容否认,在城市发展初期村庄廉价出让的大量集体用地,为城市发展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但随着城中村的大量出现,该地区火灾事故的发生也日益频繁,相继发生了多起震惊全国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城中村的消防问题日显突出,为此国务院于15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对城中村的规划、改造和火灾隐患工作特别做出了明确要求。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改造城中村,有效预防和控制“城中村”火灾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已成为我们当前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规划先行,科学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中村各项改造应以规划改造为龙头,根据城市的特色和具体实际,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从房屋布局、道路系统的改造、公共服务、绿化通风条件的改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突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局限,坚决制止违章建设。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使城中村与城市真正融为一体。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做好“城中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城中村”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载体,日益成为个人、家庭与社会、集体、单位联系的重要纽带。“城中村”消防工作越来越多成为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城中村”中,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滞后,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脆弱,已成为消防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充分发挥“城中村”功能,建立和完善“城中村”消防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消防综合功能,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素质,实现“城中村”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为经济繁荣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健全组织,完善机制,不断增强“城中村”消防综合功能

1.建立健全“城中村”消防安全联防机制和联动机制。要依托各“城中村”村委会,加快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消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组织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城中村”消防工作网络。各“城中村”村委会都要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中村”消防安全巡查、村民家庭和单位的防火检查,对“城中村”内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督促“城中村”内单位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和灭火预案等工作。各“城中村”都要组建专门的消防安全队伍,配备专(兼)职防火人员,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到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自防自救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中村”消防工作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中村”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机制,消防设施器材的保养、补给机制,应付突发性事件的紧急救助机制,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机制等各项制度,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导,“城中村”村委会为依托,驻村单位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城中村”消防工作运行机制。

2.加强“城中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城中村”要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规定,将村民住宅及驻村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城中村”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把“城中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同步实施。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要针对目前各“城中村”村内消防车道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缺乏等现状,切实加强村内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一要按照村整体规划,新建多个消防蓄水池,为消防灭火提供充足水源。二要彻底消除消防车通道地面和架空的所有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阻碍物,并派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消防车道通行畅通。消防车通道宽度不足,或不能正常通行的村,要成立专门的消防队伍,设置小型消防车辆和消防器材,保证村内消防安全。

3.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演练活动。“城中村”要紧紧抓住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文物古建筑”和消防安全“大宣传、大教育、大普及、大演练”这个契机,广泛开展活动,推进“城中村”消防工作的开展。要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居民防火公约,设置消防宣传栏,发放消防宣传资料,定期宣传消防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每个“城中村”要确定一名消防责任人,负责“城中村”日常消防工作,组织学习消防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每个“城中村”至少组织一次以家庭为单位的火灾扑救,安全疏散和逃生自救消防演练活动。在村内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学生防火须知,设置消防宣传栏,定期宣传消防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要制订消防宣传计划,将消防宣传常识纳入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火灾疏散逃生和自救演练,定期组织师生在消防队(站)开放日参观消防队(站)和消防教育基地,提高广大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为城市建设当好排头兵。

现代化的城市,应该有优良的城市环境,改造好“城中村”消防安全条件是现代化城市的基本要求。随着新一轮城市扩张紧锣密鼓的进行,改造“城中村”消防安全环境,必然给株洲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使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

[2]张艳霞.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消防安全改造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韩毅.城中村:农村城市化必须破解的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2).

[4]袁进褥,蒋定国.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和对策分析.中国西部科技.2008(8).

猜你喜欢
消防工作城中村消防
现代化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消防工作社会化研究
《消防界》征稿启事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重视消防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国务院消防工作考核组来我省检查消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