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员形象塑造

2009-12-17 06:22杨春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公共图书馆

杨春华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馆员形象;职业道德

摘要:图书馆员应从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两方面塑造自身形象。外在形象从仪表和语言两方面塑造,内在素质则通过思想修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信息意识以及业务能力等方面来塑造。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形象的塑造,才能满足读者需求,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与繁荣。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25-03

1 图书馆员形象的含义

图书馆员形象是指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在读者中所产生的印象以及得到的评价,诸如谈吐、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是体现图书馆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作为图书馆员不仅要在外在形象上体现出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也要以其自身的学识、优质的服务和内在的职业情感为读者提供服务,赢得读者的尊重和信赖。图书馆员形象构成主要包括:仪表、言行等外部形象,政治修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内在素质。馆员形象好不好,既是馆员个人的文化涵养和精神面貌的表现,又是图书馆文明服务的外在表现,关系到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现在,图书馆正经历着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到“知识”的转变。图书馆员所提供的服务也经历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复合型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图书馆服务三个阶段。随着传感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光纤与卫星通信技术及信息实用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无论从其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还是信息的提供等方面都改写了图书馆的传统含义。对图书馆员而言,其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借还还”、“看门守摊”的形象,而是一个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为社会各阶层读者提供多元化知识和有效信息的复合型图书馆员。这就意味着新的角色的转换。在这个转型阶段,图书馆员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图书馆员形象的现状

2.1 馆员形象的现状

在公共图书馆,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接触最多的就是外借处负责书刊流通的馆员。为读者进行借还服务的流通馆员,有的态度较为随便,对读者不够耐心,甚至和读者发生不应有的争执,致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整体印象和服务水平感到不满意,影响到图书馆整体形象的提升。也正是这一服务窗口,让读者认为图书馆员就是借借还还图书的管理员和服务员。由于一些岗位的馆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较差,导致了图书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读者更大的误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总体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社会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图书馆建设工作中,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了人员队伍素质建设。近年来,尽管整个从业人员队伍在不断扩大,但高素质、高学历人员的流失已成为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专业队伍中文化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县级图书馆专业人员中本科生不足5%,专科生也不过20%—30%。图书馆18万专业技术人员中,学过图书馆专业的不到5%。因而,导致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服务水平不高,以及图书馆不受重视,图书馆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无法提高,致使个别馆员不安于自己的工作。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少其他相关学科的人才,如网络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等,无法使图书馆工作向多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还不够敏锐,还不善于有针对性地去收集读者需要的信息,无法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这或许就是目前馆员形象的现状。

2.2 馆员形象问题分析

2.2.1 职业产生的冷漠

图书馆知识传播的方式之一就是书刊的流通和借阅。然而,图书馆的借借还还是一种固定的工作模式和特定环境,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工作缺乏激情,消磨人的意志,进而使图书馆员在工作中产生厌烦,于是这种情绪就会倾泄给读者,造成读者的不满。图书馆员对读者态度差,进而影响整个图书馆的形象,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图书馆工作程序的单调、重复等特性,决定了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易产生沉闷、压抑等不好的情绪,尤其在读者服务工作中,时常发生读者的误解和责难,使得许多馆员感到不安、急躁和怨恨,从而影响了其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进而影响服务效果。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心态,缓解心理上的失衡感和失落感。

2.2.2 与读者关系不融洽

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但是实际工作中,读者与图书馆员的关系总是错综复杂的,会发生各种矛盾。图书馆员由于通常被认为只是进行借借还还的服务员,加之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读者在咨询馆员时,没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使得一些读者对图书馆员不尊重,产生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不理解。甚至有些读者会在书上乱画乱涂和撕书、偷书行为,使得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关系不融洽。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不够,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恶化。

2.2.3 信息意识和加工能力不强,无法满足读者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资源的核心。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成为现在图书馆员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图书馆员对信息意识缺乏敏锐性和反应能力,不善于发现、捕捉和充分利用信息,从而导致了掌握的信息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读者需要更多的信息,但是读者的需求由于馆员的信息意识能力不够强,无法满足其需要。

3 图书馆员形象的塑造

形象是社会的产物。图书馆员形象必须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和谐统一。一个图书馆员不但要做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端庄整洁的仪容和优雅大方的言谈举止来面对读者,同时还要敬业奉献,拥有复合的文化知识结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待人接物的态度。这是每一个图书馆员所应有的形象。要达到这个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塑造图书馆员的形象:

3.1 馆员外部形象的塑造

3.1.1 馆员仪表形象的塑造

仪表即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姿态、风度。仪表反映人的外在素质,是一个人的德、才、学、识、体貌等多种素质综合形成的独特外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知识素质、文明程度往往可以从衣着打扮上体现出来。仪态整洁大方是每个仪态庄重的人所必然具有的共同特点。仪表美不仅是自重自爱的需要,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仪表美能给读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产生“印象效应”和“魅力效应”。

3.1.2 馆员语言形象的塑造

语言标志着图书馆员文明的程度,也是一个图书馆作风的直接表现。作为精神文明的窗口,图书馆更应体现出文明氛围。要塑造良好的语言形象,就必须要求图书馆员的语言要言之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生动准确、恰到好处。语言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使用优美的服务语言能表达出图书馆工作者热爱图书馆事业,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高尚情操,能把文明之风带给读者,以自己的模范言行为读者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读书氛围。

馆员能否在工作中恰当地运用文明语言,能否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教育、影响、感染读者,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3.2 馆员内在素质的塑造

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较高的文化水平、较强的信息捕捉与加工能力,是图书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图书馆无形的财富。内在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水平、业务技术能力等。

3.2.1 思想政治素养的塑造

作为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必须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素质,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摆正人生位置,端正工作态度,在图书馆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把自己塑造成专业人才。

3.2.2 馆员职业道德的塑造

作为一个爱岗敬业的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备的。每一个职业都有各自特有的职业道德,而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则是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服务方式和工作规律决定。爱岗敬业、办事公道、语言文明、优质服务是图书馆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塑造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必须进行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图书馆员必须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作为一个图书馆员,要树立起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做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同时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让读者满意。良好的职业道德,决定着一个行业的文明程度,影响着社会风气的改变,图书馆员只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3.2.3 馆员知识结构的塑造

当今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快,现代新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也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图书馆收藏的是人类各时期、各门类的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信息量也在增多,读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读者需要图书馆不仅能够提供信息,而且还能够对文献信息资料进行选择整理和分析研究,为各行各业的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信息学知识,了解图书馆工作规律,对相关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对新事物融会贯通的能力,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让读者满意。

图书馆是文化知识的宝库,是一个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场所。图书馆员所从事的是知识和信息的服务工作,就必须满足信息服务工作的日益更新和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为达到此目的,要对馆员开展各种训练,如计算机网络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外语、礼仪交际、读者心理等,同时也需要馆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知识结构,能够对新知识融会贯通。

3.2.4 馆员信息意识的塑造

信息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信息意识包含着人们对信息和信息工作的感觉和感知。对于图书馆员来讲,由于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的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注重加强图书馆员的知识更新、观念更新、业务能力更新,并且要不断强化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

图书馆开展信息工作的实质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因此,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读者需要什么信息,这样才可以知道收集什么,检索什么,加工什么,读者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需要什么信息,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等。图书馆员如果对这类信息掌握越多,对读者就越好,服务才有主动性,有针对性,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具有广博性、综合性和多结构性,这使得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图书馆员应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而一个有强烈信息感的人,必然同时是个反应敏捷、博学多才的人。一般来说,图书馆员信息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反应、捕捉、判断及信息的综合运用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报道能力,就是告诉用户有什么的信息。二是信息检索能力,即能够利用各种手段检索到需要的信息。三是信息提供能力,就是将检索到的信息尽快地提供给所需的用户。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强化信息意识,以此不但能满足读者需求,同时也在提高自身的素质。

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质量,而强烈的事业心是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就能够不断提高信息意识,为图书馆事业做贡献。

3.2.5 业务能力的塑造

作为优秀的图书馆员除了有热情的服务态度,还必须有良好的业务能力。现代图书馆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关于《21世纪专业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的报告,系统概括了迄今为止对专业图书馆员素质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了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图书馆掌握与信息相关的各领域的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图书馆及信息工作的实际能力。图书馆员必须系统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读者心理学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能够具备筛选和评价信息资源,分析读者信息要求,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使信息要求达到读者需要的质量,满足读者的需求。

个人能力是指图书馆有效开展工作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图书馆员的能力并不只在书刊的“借借还还”,局限于仅仅搜索文献供读者使用,而应该善于与同事团结合作,开展工作;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熟悉掌握业务技能,学习新知识,拥有广博的知识结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对读者热情周到,想读者所想,充分运用自己的业务能力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越华.试论图书馆员职业形象塑造[J].贵图学刊,2005,(3).

[2] 王南南.试论图书馆员职业形象塑造的有效途径[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 姚淑慧,胡艳玲.公共图书馆形象设计[J].现代情报,2005,(8).

[4] 戴菀珊.论图书馆员知识形象的塑造[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

[5] 相东升.信息时代图书馆呼唤学者型馆员[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1).

[6] 徐杨可.和谐社会背景下馆员形象塑造的实施途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25).

[7] 王纯.文献信息超载与图书馆员形象塑造[J].现代情报,2002,(4).

[8] 程蓉.论高校图书馆员形象的塑造[J].情报探索,2008,(3).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公共图书馆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与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