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图书排架的新策略

2009-12-17 06:22黄文兵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

黄文兵

关键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图书排架法;年份流水号排架法

摘 要:通过对《中图法》分类排架法优劣的分析,说明不同类型图书馆应该有不同的排架原则,最后引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该采用的年份流水号排架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56-03

为了方便读者查找文献(包括图书、碟片、图片等),图书馆必然要把文献按一定的方法组织排列,使大量无序的文献转变为有序文献予以收藏保管,要使每一种文献在图书馆收藏体系中有一个固定的摆放位置,这就涉及到文献排架问题,这里我们就权且把涉及到的文献排架统称为图书排架。图书馆馆藏图书排架仅仅是提供一种排列顺序,也就是按某种法则对馆藏图书进行线性排列。读者可以通过分类、著者、书名、主题词、题名等多种途径查到合乎需要的图书,图书馆图书目录体系(过去是卡片式目录,现在是机读目录或者卡片式目录和机读式目录共存)反映图书馆全部馆藏,这些馆藏包括通过购买、赠送、交换或其他方式获得的所有实有文献。这些文献可能分置于图书馆各个书库,也可能陈列于各个阅览室。不管藏书是在书库还是在阅览室,都必须有一定的排架顺序可供查找,所以图书排架问题是任何一家图书馆必须面对的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

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图书馆,馆藏图书通常都是依据某种分类法按学科分类排架的,即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图书集中在一起,性质相近的能联系在一起,性质不同的予以分开,便于读者按自己的学科专业查找图书。具体地说,图书馆图书都是按照索书号在书架位上进行排列的。 索书号由分类号和种次号两部分构成。图书馆员依据分类法给出图书的分类号,按图书到馆的先后次序或作者姓名的拼音字序给出图书的种次号,二者结合即确定了该册图书文献在馆藏中唯一位置。索书号成为读者检索馆藏的依据。图书馆员则依据索书号对藏书进行排架。不同的图书馆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排架策略,不一定整齐划一地采用同一种分类排架方式,但是不管是那种排架方法,都必须保证图书有序排架,都必须追求“排架简单,检索方便”的原则。

1 关于《中图法》的争论

关于排架方式问题近些年来有着很多争论。基本观点可以分为两大类。

1.1 第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彻底废除《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 《中图法》),其理由是:

1.1.1 《中图法》1959年由北京图书馆牵头着手编制,1975年出版以来经过三次修订,但是在第四版中,类目交叉和缺失、类目注释有歧义等诸多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它的修订永远跟不上时代,“此类问题永远不可能解决”。

1.1.2 图书分类号的主要功能是检索和排架。现在看来,检索的功能在逐渐降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管理和检索的方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读者的检索途径往往是关键词、题名和主题词等,读者在利用计算机检索时真正根据分类号检索图书的时候少之又少,因为要通过分类号检索图书,首先必须对《中图法》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还必须记住各种分类的代号,有这种能力的读者实在太少,通过关键词检索则会方便快捷得多。实际上从国内各个知名的全文数据库提供的网络检索界面来看,也没有一家提供了按分类检索的途径。所有使用者都是通过关键词、题名、作者等途径来检索图书,所以分类号检索功能在下降,《中图法》的地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1.1.3 《中图法》分类排架功能也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替代,比如流水号排架法。国外某些图书馆的图书根本没有分类号,只有一个流水号,读者在计算机上,只要通过关键词或者作者姓名查询,就可以查到自己所需图书的流水号,然后再到书库找书。它的优点是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图书进行分类。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读者根本不懂图书馆的分类原则,即使广为采用的《中图法》也不例外。

1.2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图法》是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用任何别的方法替代它的分类号排架方法均不合适。其理由是:

1.2.1 尽管《中图法》有第一种观点所指出的不足之处,但它还是可以通过不断地修订来逐步完善的,它和其它分类法相比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所以也越来越被图书馆界同仁认同,目前还没有那一种分类法比它更完备,也没有那一种分类法比它使用更广泛,不能因为它不完美就彻底废除掉。

1.2.2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读者检索图书提供了极大方便,读者很少使用分类号检索不是因为读者不喜欢分类检索,也不是分类检索功能降低,而是各大全文数据库没有为读者提供分类检索途径;计算机是一种高速运算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毫无例外的也应用于文献检索,使得文献检索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提高了检索效率。

1.2.3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文献检索,实现了文献跨馆、跨区域的检索,使得文献资源共享逐步变成了现实。要共享就需要有统一的文献检索途径,《中图法》使用的广泛性最容易成为共同标准,所以不能废除《中图法》。

1.2.4 流水号排架法使图书检索更大程度依赖于计算机检索,所以图书馆必须提供若干台计算机设备,这就给图书馆增加了必须添加设备的困难。现在大多数图书馆开架借书,相比于流水号排架法,分类排架法按学科分类更容易让读者在书架上直接找到同一类目的相关图书,不必要强调必须利用计算机检索。

1.2.5 流水号排架法使某一类图书排架位置与其他类目图书混杂排列,更加分散,这就不利于同类相关文献查找使用。

2 《中图法》分类排架方法优劣分析

以上两种观点各说各的理,争论不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没有从各个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它们都有相当的片面性。

2.1 从宏观来看,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不断发展,确实越来越有必要统一全国图书馆的分类法则,建立公用联合目录,使各馆资源全国范围内共享,这就必然体现出《中图法》的优势。《中图法》尽管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但是使用近半个世纪,已经逐步趋于完善,也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图书馆界共同使用的分类法则。《中图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伸缩性,按此方法对图书分类可将同一门类的图书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层次清晰的学科体系,形成一个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存放方式,但是归架前的分类工作进度较慢,费时费力。不过从长远来看,全国图书馆界统一分类方法是发展趋势,没有更好的分类方法可以代替《中图法》,《中图法》必然是将来的统一标准,所以选择《中图法》应该是明智之举。不过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没有实现统一标准的当下,各馆有各馆的具体情况,我们不能机械地把《中图法》奉为图书馆界的《圣经》。

2.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对于一般图书馆来说,增加计算机设备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反而已经是十分容易做到事情,流水号排架法不会因为缺乏计算机设备而成为检索图书不可逾越的障碍。我国现行的流水号排架法不同于国外的纯粹流水号排架,它也为图书进行分类,仍然给大类号,只是不细分而已。从这一点看,完全抛弃分类法也不大可能,但是未必就一定要用《中图法》,只要是合理的分类方法,能使图书合理有序排放就完全可以使用。

3 各馆现行的不同排架策略

以上所讨论的图书排架方式,都是针对读者借阅图书时的查询途径而进行的,没有从图书馆自身馆舍面积大小和图书管理等具体情况出发。图书馆图书排架问题是个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它在不同的图书馆表现出不同的复杂情况。不同的图书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排架方式,甚至在同一图书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部门或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采取不同的排架方式,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从2006年3月1日起,所有新到馆的图书均由原来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更改为《中图法》进行分类。这一方面说明使用《中图法》是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说明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存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需要有除《中图法》以外的其它分类方法存在作为补充。下面我们以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为例,用图表对《科图法》和《中图法》两种分类法进行比较(见表1)。

猜你喜欢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下中小型医院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探析
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
新时期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及工程管理探讨
论中小型民企党支部工作的现状与推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论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问题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