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2009-12-17 06:22郭静妆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读者服务图书馆

郭静妆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 要: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对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并对如何开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72-02

1 读者服务工作的概念

半个多世纪之前,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这一论断,从本质上揭示了图书馆工作和发展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法则——图书馆必须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贯彻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二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规律——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审时定位,调整自我。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工作将由收藏为主转变为服务为主,服务的重点也将由传统图书馆以文献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所体现的“物的传递”转变为图书馆对读者进行知识援助和信息素养培训所体现的“知识的传递”。包括:联机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下载套录打印、交互式多媒体用户教育、终身教育、多媒体资源服务、电子资源服务、网络资源开发服务、信息上网服务、导航服务等。

2 数字时代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角度看,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发生了以下变化:

2.1 读者文献服务发生了变化

近几年来,新的技术手段为文献服务注入了丰富的内涵。首先,服务手段日趋现代化,越发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自从图书馆采用了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之后,不仅使查目过程显得快捷方便,能及时知晓该书的馆藏位置和状态,而且可以不再局限于一个图书馆借书,只需点击Web地址,文献提供服务将不受时空和复本量的限制,服务类型也变得多样化,服务广度得到极大延伸。不仅如此,目前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今后的读者借书亦可不必亲自到图书馆,因为图书馆的计算机已经和读者办公用机或家用计算机一样,都是因特网上的一个平等的网络节点,读者完全可以在任何一部上网的机器上检索图书馆藏书。可见,新技术的运用,既能简化借阅流通的手续,给读者服务工作带来很大方便,又能加大图书馆的透明度,节省读者的时间。其次,服务内容正在由印刷型文献的提供向电子文献的存取方向发展,呈现如下变化:(1)通过计算机终端或工作站,访问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打印或套录所需信息。(2)利用CD-ROM局域网,建立参考服务系统,提供书目、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3)通过联接Internet、DIALOG等联机检索系统,以及OCLC、RLIN等书目服务机构和网上的各种数据库,提供外部的电子信息资源服务。(4)采用联机方式复制文献,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递给读者。

2.2 读者服务人员的角色变化

现在人们正在从不同角度对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如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信息资源的传播者、信息知识的教育者、信息领航员等等。这些不同描述,说明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也反映出了社会发展对于图书馆员新的期望和要求。对于处在图书馆工作前沿和直接面向社会的读者服务人员来说,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将由原来的“文献资料的传播者”向以“信息资源的导航者”为主的多重角色转变。

2.3 读者服务功能的变化

21世纪的图书馆除了阅读功能以外,还应该提供信息传播的功能、终身教育的功能和文化娱乐的功能。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兼具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社会信息服务机构的双重特征。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除了继续承担外借、阅览等多种服务活动,向读者提供文献传递任务外,还应满足各种类型读者业余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多种需求;作为一个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一般文献信息外,还应满足读者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殊信息需求。未来的图书馆既是一个文化和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集散地,图书馆对读者提供的将是“多元文化信息服务”。

3 强化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普遍与社会需求和市场动态脱节。信息产品是为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而产生,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走出“馆藏资源”的局限,主动走向社会,围绕用户需求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运用评估和反馈,改进服务项目,以保障满足社会的多方位信息需求。

开辟网上读者指南,实行优质服务。由于网络学习的兴起,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借阅外,还应通过图书馆的Web站点,开辟读者指南,将各项优质服务的内容和方法上网,使读者只要打开图书馆的网页,便可以在网上预约自己所要借阅的图书。

3.2 创新服务机制,改善服务条件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有:为读者提供一般参考咨询服务;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揭示信息资源内涵的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深的专业情报数据和信息需求服务。图书馆服务机制的创新就是要全面改进服务的模式和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这就要求馆员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加工,建立特色数据库,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同时,还创造出一个适合网络化要求的信息服务方式,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电话服务、计算机检索服务、远程服务等。

3.3 加强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工作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信息识知能力教育除了关于传统图书馆利用能力的教育外,主要包括:关于信息基础理论和强化信息意识的教育;关于多元信息媒体形式、特征及使用方法的教育;关于网络知识与使用技术方面的教育;关于计算机操作与使用方法的教育等。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如网络检索方法、网络查询技巧、常用数据库介绍等是读者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识知能力教育,不仅要使读者掌握传统图书馆印本文献信息的利用知识和方法,而更重要的是使读者掌握馆藏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和局域、广域、全球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方法,懂得如何产生、组织和提供可利用的各种电子信息资源,懂得如何利用一系列信息检索工具从网络中获取所需信息,懂得如何利用网络分析和解决与个人工作、研究、学习和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等等。

3.4 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现代化素质

在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英国图书馆学专家哈里森说:“即使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讲究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计算机结合为主,进入了一个人机结合的时代。这无疑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图书馆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大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他们不但要熟悉本馆馆藏资源情况,通晓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不但要了解掌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还应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的工作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图书馆要想求得新的发展,就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与世纪同行,使图书馆走向繁荣与辉煌。

参考文献:

[1] 李华.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8,(11).

[2] 于静,杨雪晶.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2).

[3] 曾艳.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探[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3).

[4] 杨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J].图书馆学刊,2006,(3).

[5] 李金秀.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3).

猜你喜欢
读者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图书馆如何注重服务细节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探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