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视野下的当代胶东文学

2009-12-18 08:47华宏君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

摘要 :本文以胶东文化为视角,以刘玉民的作品为解读对象,从海洋环境所带来的浪漫文化气质,儒家传统所带来的官本位意识两个角度说明了胶东文化对刘玉民创作的独特影响以及刘玉民作品对胶东文化的展示和透析。

关键词 :刘玉民 胶东文化 海洋浪漫文化 官本位意识

胶东,自古以来便以其发达的经济,阔达开化的民风和面海而居的独特环境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印象。在《辞海》中,“胶东”一词被解释为山东省胶莱谷地以东,东、南、北三面环海的半岛地区的习称。这里的“谷地”指的是河谷,即胶莱河。“也就是说,胶莱河是胶东半岛地区与山东内陆地区的分界线。山东省人民政府核定现在的胶东半岛区域,包括了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所辖的全部县、市区。”[1](P1)而胶东文化就是有史以来在胶东地区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又不乏共性的地方性文化。笔者认为,过于宽广的内涵和外延往往会因所指过繁而显得大而无当,故本文将所谓的“胶东文化”定位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文化,亦即特指胶东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发展的独特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

在《过龙兵》里,小说中神奇诡异的神话传说、浪漫故事应有尽有、在把读者引入历史的同时又飨之以浪漫的神话传说大餐。在书的第二章里,作者描述了一个关于海牛顶的神话传说。作者说那海牛顶原是一只神牛,是奉了命令来帮秦始皇填海铺路,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神牛日复一日搬来峰峦铺出一条伸向大海的通道,但船翻人亡的情况从此经常出现,神牛于是化体为山、担负起为渔民引路导航之重任。这样一个和海洋紧密相联,关于神牛引路的神话传说作为刘玉民丰富神话宝库里的一个典型,不仅以其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彰显出胶东海洋环境对当地民风民俗特别是对刘玉民创作的显著影响,更以其自身的浪漫主义色彩使刘玉民的作品平添了一抹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息。

另外,《过龙兵》这个题目本身即带有神秘色彩,因为它本身即是一个神话传说的缩影。“过龙兵”实际上是海市蜃楼给人们造成的一种幻觉。但书中说人们无不认为这是龙王爷显灵,移动船队、兵山,并派一个龙兵带来生长在海水浸没的礁石上的海蛎子等难得的海产品。这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玄幻色彩的迷人故事,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有无限的遐思。

丹纳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2](P46) 由此可见,故乡荣成独特的面海环境和家乡种种神话传说给刘玉民的创作带来了深刻地影响。

前面说过,在面对儒家文化的时候,刘玉民的眼光是敏锐而犀利的,是难能可贵的。这种难能可贵究竟体现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对儒家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揭示与批判正是其犀利与可贵之处。李玉昆就明确地指明了“官本位”文化及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长期存在及对人们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是什么?我认为,不是儒学、不是道教,不是佛,不是法,也不是封建主义和奴隶主义,而是‘官本位。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说是‘官本位文化”[3](P11)。

历来在中国,官府的利益作为统治者维系的根本利益,始终左右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人心中影响甚巨的儒家文化也不过是官家的工具而已。儒家的一切主张,无不笼罩在中国的官僚体系下。“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化是以宗教为本位的。……在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掌握在官家手里。要什么,不要什么,不取决于民,不取决于宗教,更不取决于某学派,而取决于官府的需要。”[4](P11)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官本位心理则融化到中国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难以消逝。而胶东地区无疑又具有悠久浓厚的官本位思想与传统。长期以来,胶东人民不仅重视农、工、商,胶东人民更鼓励弟子读书做官,光耀门楣。据《山东科考名录汇编》[5](P394-432)记载,封建时代,胶东地区参加科考的人数历来位居全省前列。时至今日,胶东人津津乐道的仍是自己家乡曾经出过哪些著名政治人物。

在《骚动之秋》里,刘玉民大胆地揭示了官本位意识在胶东人民心中的存在,并以理性的目光加以批判。在《骚动之秋》里,岳鹏程、岳羸官父子为了发展家乡的木器加工厂,赴东北伊春购买木材。但伊方却撕毁合同,还诬赖岳氏父子运来的用以交换木材的鱼虾是变质了的。就在情况陷入僵局,岳氏父子一筹莫展之际,“林场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推门进来,问有没有山东来的岳鹏程,市委书记来电话找。会客室的门,似乎有意留出了一条缝隙。电话是非常亲热的,……电话内容一字不漏的传进会客室。当岳鹏程重新回到会客室时,熊一样骠悍的一把手禁露出了几分不自在……”[6](P66-67)市委书记的一个电话使伊方林场厂长的刁难陡然化解,生意顺畅做成。 “官大一级压死人”,无论怎么样,蛮横无理,“熊一样骠悍的林场厂长”最终的屈服,是官本位的意识。

在另一节里,官本位思想及其行为则通过一个基层警察的口与手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受到了恶状、黑状的攻击,未发迹时的岳鹏程在派出所痛遭毒打,其妻淑贞去派出所讲理时却遭到了如此待遇:

“‘要讲理?要王法?要算帐?戴墨镜的警察好像终于找到了可以大耍威风的机会,解下铜头宽边腰带,在人们面前晃悠着:‘行啊!去讲啊!去要哇!去算啊!可你找不到咱爷们儿头上!有本事找县委黄书记去!是黄书记派我们来的,这就是理!就是法!”[6](P66-67)

是的,在这个警察的眼里、心底,黄书记就是理,就是法。换句话说,“官就是法!”他的这种言行具有偶然性,然而,这显然又不是个案——这个警察无疑是千千万万胶东人、山东人乃至中国人的一个缩影。作者只不过是有意撷取他作为那个缩影、那位代表来“现身说法”罢了。

而作者则更为明确地说:“在中国,财产无足轻重,而且任谁也不可能拥有多么大的财产,权势和地位才是根本性的。你要想干点事儿?你要不想挨闷棍?不了解上层动态,不抓住几个靠山,试试看!……关键时刻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使乾坤反转、沧海变桑田。”[6](P66-67)确实,“关键时刻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使乾坤反转、沧海变桑田。”[6](P66-67)这就是作家心中的中国现实,这就是作者所大力挞伐的胶东传统文化的糟粕——官本位。饱受这种“官本位”文化影响的刘玉民早已看透这“官本位”的本质,并在小说中有意识地将其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在另一部以胶东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过龙兵》中,刘玉民对这种丑恶的“官本位”文化的揭示与鞭挞仍不手软。对展功夫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结语

总之,在《骚动之秋》、《过龙兵》等作品中,刘玉民以犀利笔锋完成了对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剖析和批判。同时,也完成了对胶东浪漫地域文化、官本位文化的叙写。

参考文献:

[1]刘凤鸣.胶东文化概要[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2][法国]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3]刘玉民.过龙兵[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李玉昆.鲁迅、孔子、官本位—重读<<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J].河北师范大学报,1992(4)

[5]王功仁.山东科考名录汇编[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6]刘玉民.骚动之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华宏君,男,山东枣庄人,1985年生,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