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奢香夫人》的艺术成就及其在剧坛上的地位

2009-12-21 05:11李云飞
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4期

李云飞

内容提要:从剧本立意、戏剧冲突、艺术形象、审美价值进行分析,进而论述剧作家,诠释作品成功的深层因素,认为该剧成功地为我国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立传,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在建国以来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奢香珍贵遗产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4—100—103

黔剧《奢香夫人》(下称《奢》剧)成功地塑造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的历史人物奢香夫人光辉的艺术形象,1963年由贵州省黔剧团首演,立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剧作发表于《剧本》月刊;1979年,在党的11届3中全会春风吹拂中丽姿大展“梅开二度”,晋京为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并列入中国剧协编印的《建国三十年优秀演出剧目资料》。在建国60周年即将到来的日子里,重温这部名剧,更加认识到奢香夫人作为爱国主义的典范、民族团结楷模的现实意义,该剧所塑造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思想价值。

奢香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人物,是贵州水西彝族首领,明贵州宣慰司使,诰封大明顺德夫人。在一第一场中奢香夫人为实现其“千载崎岖变康庄”的壮志宏图闪亮登场,这第一个亮相,亮得好,就是要从崇山峻岭所封闭的彝族水西开辟九条通向外部世界的阳光大道。这是九条促进民族交往,增进民族和谐,加强民族团结之路,是走向富裕幸福之路。显示了奢香夫人以远见卓识顺应了历史的抉择,在明廷委以重任时,她产生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促进水西社会前进、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于是鲜明地揭示了全剧主题,还建构了为修筑九驿大道从绣锦图开始,到庆开道结束的全剧框架。

奢香为实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历史进程中决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直线发展的。据历史记载她首先遇到的阻力,是贵州都指挥司使马晔。此人位高权重,掌握着枪杆子,自仗“皇后是我亲姑妈”的人脉背景,加上他大汉族主义作祟,认为奢香妨碍他实行武力征服,急于除掉奢香。当奢香将所绣的九驿图,请他代献朝廷时,他已经心中不悦;在奢香禀明灾情,为民请命,要求减免赋税时,这个骄横恣肆的卤莽武夫竟然发出了“用不着你为民请命”的怒喝,头脑膨胀地打起了“趁此时激她反拿住把柄,平水西废宣慰师出有名”,“谋妙计安天下”的算盘,把洪武帝“安抚奢香,效忠朝廷,胜得十万雄兵”的大政方针抛诸脑后,刚愎自用地鞭打奢香,以此激反,为混淆视听,他恶人先告状,飞马向京师告急。此时此际,两个对立的人物迥然有别的个性,立即呈现在舞台之上,使奢香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凝成的自觉意志,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奢香无端受辱,盛怒返乡,激怒的水西四十八部正要兴兵为自己的首领报仇,熄灭了十二年的烽火,一夜间烧遍了彝山。在这个因屈辱愤怒而人心骚动的时节,民族分裂分子查克龙乘机提出“还是发兵攻贵阳”的煽动,激愤的奢香立即提高了警惕,严峻的现实触发她深层思考,预感到只因自己受辱,为了报仇,发动兵变的严重后果;瞩目惊心的前景,使她万感交集,于是回忆起水西归附明室后,结束了战乱,赢得十二年中稳定、太平的局面时,更加坚定了她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的信念。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该剧着重于奢香内心世界的开掘,通过历史的、现实的多层次的理性思考,奢香夫人将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深谋远虑做出了忍辱负重的决定。为此她不计个人的蒙耻受辱,制止发兵造反,坚决维护水西对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起到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进步的作用。所以,她强忍自己的奇耻大辱,这样地忍辱,忍得值!在这种深层次思考中这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奢香的思想觉悟已经提高到了新的阶段,性格日益发展,逐渐成熟。她的忍辱,决不是保守退让的阿Q精神。如果不解决马晔的问题,这样的忍辱,就毫无价值;奢香夫人的忍辱,是审时度势的明智决定,关键在于自己身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水西兴旺的历史使命。并在忍的同时,搬掉马晔这块大汉族主义的绊脚石。

全剧关键在第五场,这一场按劳逊的理论叫必需场面。全剧文本共40页,这一场就占15页的篇幅,以此可见其重要程度。第四场是实写,第五场则是虚实相映的写法。但是这一场的戏剧节奏从紧张却转向松弛;边塞疆场密布的战云已了无踪影。大幕启皓月当空,丹桂送香,笙歌盈耳,粉黛如云,歌舞升平,献花敬果,香气盈庭。塞北边报传来,洪武帝马上传旨调动南中大军,加固边防,处惊若定;待马晔飞马送来“奢香已反的奏章,洪武帝下旨迅速平叛,皇后劝说,也难转圜;这时“卷裙走马路八千”的奢香仍旧不见踪影,观众的心情不禁悬疑起来;当杨明渊回朝禀报水西实情,洪武帝虽稍有犹豫,紧接着四川布政司的奏章到来,证明马晔所奏属实,看来铁案已定,洪武帝下旨摘去杨的冠戴,听候发落。眼看马晔的谋划将成为现实,十二载平静的彝山难免要陷入血泊之中。观众真个为奢香担忧,心情那个急呀,但皇上不急。此时更漏细细,传点声声,报道宫廷永夜,小公主酣睡声声,皇上再次催促皇后安歇,适有奢香的同伴刘淑珠登场,然而对于充满血腥的战云,如泰山压顶之势即将降临到水西的现实,并没有只字提及,却道“民心安定,山河欢腾”;当她献上“九骅锦图”时,皇上问及奢香,哪想她却“琵琶别奏”,唱起了一支正邪乡民相告的民歌,传递出弦外之音。于是引起小公主的提问,刘的叙述,皇上表示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后,她才端出奢马事件,引出了奢香上场,全剧的贯串动作才得以延续。

如果把以上这大段的戏,看作闲笔,那么这闲笔确实不闲,在艺术处理上有以下几点作用:(1)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张有弛。张弛并用,避免呆板之笔。(2)这一段戏与前面的戏剧剧贯串动作似乎暂时中断,因而引发观众产生悬念,进而引发观众的注意力,甚至会引发观众对奢马事件的理性思考,吸引观众的参与。奢马事件解决方式,绝不是以战争冲突展现,如果是这样就陷于马哗的毒谋,奢香忍辱负重决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奢香之所以忍辱关键在于身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水西兴旺的历史使命。所以最终的、最合理的解决方式,则是在大明最高当局的宫廷里。然而宫廷重地和马晔的皇亲国戚的背景,成为最后、也是最大的险阻。成都武侯祠一幅名联道:“能攻心则辗转自消自古用兵非好战,不识势凡宽严皆误今后治蜀要当心”。笔者认为第四场写的是奢香的识势,第五场写的是她的攻心。在这个关键上,奢香有勇有谋运用了大智慧,所以幕前刘淑珠的活动无不是她的主使。有了刘淑珠的这些铺垫,待到她在观众心目中千Ⅱ乎万唤始出来的时候,剧情已经推向高潮,皇帝已明白真相,不但奢香挽回了自己人格的尊严,事情的完满而和谐地解决已经是水到渠成。所以彝族著名作家龙志毅称奢香为“彝族杰出的女政治家”…,是具有见地的,我想正好这一艺术形象进行最后的诠解。同时在这一场中也充分显示了剧作家的艺术功力,和独特的创造性。

从戏剧效果来看,观众在紧张的戏剧情节里长期处于一种持续的紧张状态,会造成视觉和心理疲劳,如果使这一特殊事件换一种意外的风貌,则能够转换观众的情绪,并调动观众参与到剧情之中进而得到赏心悦

目的审美享受,又造成迷离之美。犹如彩云从空,随风变幻,渺冥惝恍,留下不少空白,引发观众的推想,在驰骋想象力中与剧情的发展象印证,同步地进入剧情之中。为此,著名戏剧评论家曲六乙认为《奢》剧是民族题材戏曲的顶尖作品,它的独特艺术魅力,曾经让包括北京在内的观众震撼与陶醉。

作品是作家的产儿,作品总是和作家的生活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大凡深入地探讨一部作品,必然涉及到作家。英国文学理论家赫德森断言:“一部杰作乃是作者绞尽脑汁、费尽心血的产物;书中每一页上都表露着作者自己;反映出他的生活与个性。”极左思潮对“三名”“三高”视为大敌,从而在评论作品中切断了作品与作家的紧密联系,但批判时则必然涉及作家。如今这个桎梏早已经被实事求是的原则打碎。为揭示《奢》剧成功的内部信息,笔者认为在讨论作品文本的同时,把认识范围向着它的外延和边缘、深度和广度去开拓,将大有益弼。为此有必要让我们认识《奢》剧的第一作者(执笔)俞百巍。

1927年,俞百巍先生出生于上海,其父俞应麓老先生为辛亥革命元老,为辛亥年11月10日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的17名代表之一。百巍先生16岁就显示出文学创作的才能。抗战末期,肄业于福建协和大学西洋语文系,后转至香港达德学院文哲系读书。此期以卢璩、肖邦等笔名发表作品,其中有小说《癞山村》等,共约50万字以上。同时他积极追求革命,1947年潜赴香港,投身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次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江西工委南昌特派员、南昌特委书记、赣东工委书记。1949年随军西进,至贵州贵阳,任省艺术学校校长。后因“地下党政嫌”,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此时他虽然身处逆境,作为一个普通编剧,但对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对党的忠诚愈炽,把自身的荣辱放在脑后,仍然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无私的奉献。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他潜心读史,发愤著述,深入彝族山区体验生活,四易其稿,与著名导演京剧艺术家朱云鹏先生一起终于塑造出奢香夫人光辉的艺术形象。

托尔斯泰说:“真正的艺术作品只偶尔在艺术家心灵中产生,那是从他所经历的生活中得来的果实,正象母亲怀胎一样。””我想这句名言,正好来诠解《奢》剧成功的深层因素。我想百巍先生如果没有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决不会有第五场那种精心的设计。百巍早年是诗人,所以该剧唱词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另有黔剧《血披毡》反映剿匪斗争,也是精品。

《奢》剧于1963年首演,正值天灾人祸之下,“连续三年困难时期”。这时一些有良知,有艺术良心的作家一起合奏起为民请命的乐章,吴晗的《海瑞罢官》、田汉的《谢瑶环》和《奢》剧相继问世,但是不到两年,《奢》剧与这些名剧一起在文革中一起遭受到“灭顶之灾”,百巍先生遭到严重的政治迫害。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党的11届3中全会拨乱返正,政通人和。1978年,经贵州省委批准,在《贵州日报》上公开为《奢》剧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接着百巍先生恢复了党籍,任贵州省文化厅厅长。虽然如今俞、朱二剧作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却为我们留下了《奢》剧,这笔重要的精神遗产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奢》剧,成功地塑造了奢香夫人的光辉形象,取得了社会效果和艺术效果双丰收,在以下六个方面,创造了贵州之最:

1、奢香夫人是贵州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彝族最著名的女政治家,中国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奢》剧首次成功地为这一历史真实人物立传;2、她又是第一次在全国性刊物《剧本》月刊发表的剧目;3、1979年贵州省黔剧团以该剧在北京参加国庆30周年文艺会演中,大获成功,受到观众极大赞赏和好评,曾轰动北京。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荣获了创作和演出两个一等奖。是贵州最早在全国获奖的戏剧,更是新中国诞生的新剧种黔剧奠基作;4、更是经受了历史考验,在文革时,该剧深受政治迫害,被打成“大毒草”、“反动戏剧”,后于1978年12月经中共贵州省委批准,在《贵州日报》上,公开为这个新编历史剧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贵州出版社出版了该剧的单行本,使这个横遭禁锢达15年的剧目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也是建国后戏史上的一件大事;5、受党和国家委托,远赴内蒙、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少数民族省区巡回演出,均受到各族群众好评和欢迎,后被改编为故事片,成为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6、如前所述该剧是全国剧协列入的优秀剧目。7、并且是我省资深的作家倾注毕生精力创作的代表作。.

为此笔者认为《奢》剧以卓越的风姿,跻身于我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闪耀出独具民族特色的瑰丽光彩,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经受历史的检验而彰显出她在建国以来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