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误诊”

2009-12-23 02:29
祝您健康 2009年2期
关键词:误治误诊B超

[编者按]调查显示,88%的受访医生坦陈自己曾经误诊过病人,52%的受访医生认为,临床误诊率在2成以上;在误诊的原因(多选)方面,81%的受访医生认为原因是医学的局限性和疾病的多样性及个别医生责任心不强。对此,您的看法如何?有何相关经历?作为曾经的病人,从自身角度审视、考虑,您觉得还有哪些原因?

黄智生:医患同德力避误诊

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出现误诊也是不足为怪的。但这并不是说,错误人人有份,可以对所有的误诊都开“绿灯”。

笔者认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不应该出现误诊:而对于复杂的、新产生的疾病或确实难以诊断的疑难病,允许出现误诊。如“非典”刚出现时,几乎所有的医生都误诊了,因为以前谁都没有见过:可是,到了现在,“非典”不再是新生的疑难病了,遇到“非典”病人,就不应该再出现误诊了。

要避免误诊,对医生来说,关键是提高医德。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必有强烈的责任心,会对技术精益求精,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的白求恩医生就是这样的医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像白求恩那样,就会避免误诊或把误诊降到最低限度。

对于误诊,除了医生的原因之外,也有病人的原因。

我父亲是患胰腺癌去世的。最初在西昌被医生诊断为胃病。被折腾了3个月才到成都华西医科大学去就诊,被诊断出来时已到晚期。我对西昌的医生非常气愤,认为他们是庸医,误送了我父亲的生命。但后来我在2007年第8期《祝您健康》上看到一篇题为《令人扑朔迷离的胰腺癌》的文章,才知道胰腺癌虽然是常见病,但其早期是一种难以诊断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作为专门从事癌症诊治的医生来说,是不应该出现误诊的。但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父亲会得胰腺癌,也就没有让他到肿瘤医院或肿瘤科去就诊。如果早些到肿瘤医院去就诊,可能就会及早发现癌症,从而避免悲剧。

另外,患者也应该尽可能地多学一些医学知识,并且尽可能地准确叙述自己的病情。这样有利于医生准确地诊断。例如,胃痛不要说成心口痛:再如,中医诊断病症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舌诊”,如果在看中医前吃葡萄,就会使舌苔变黑,容易造成误诊。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一点,没有主动地向医生说明,就可能形成误诊。当然。医生看到病人舌苔变黑,也会问一问来看病前是否吃过葡萄。

我认为,医患并非对误诊的形成负有相同的责任。其主要责任还在医生。因为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因此,提高医德医术,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是避免误诊的第一要务。

李益:疑似误诊

我的身体一向不错,甚少和医院打交道。可是,一次例行的产前检查,却差点让我碰上了“误诊”,惊吓不已。

怀孕3个月的时候,我去医院做第一次产检。为了安全、权威起见,特意舍近求远,去了一家著名的省级妇幼医院。进了医院,才明白“省级著名”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人多!挂号、等候就花了1个多小时!而比我晚来的孕妇,竟然已经没号可挂了!终于轮到我了,正当自己庆幸挂了主任医师的号,希望医生能给我仔细检查的时候,意外的惊吓开始了。

一位中年女医生满脸严肃地让我自己站到秤上称了体重,之后,让我躺在检查台上。简单地问了一些我的身体情况,便用仪器往我肚子上放,不足1分钟,她突然拿开仪器,高声说:“我听不到胎心音,你下去做个B超!”还没有体会到将为人母的幸福,我突然问被吓呆了,我惊惶地问:“是不是出了问题?”在我意识中,没有了胎心音就等同于胎儿已没有了生命。“不知道有没有问题,做了B超才知道。做完了再上来找我,快点下去吧。”医生边开单子边说,看也不看我一眼。

带着几近绝望的心情,我再一次排队,交钱,然后等候做B超。号称有10几间B超室的省级大医院。没想到原来只有两间有医生在工作。走廊里坐满了等候的病人。2个小时过去了,已经是晚饭时间了,还没有轮到我,旁边有挺着8个多月大肚子的孕妇,还有抱着肚子在叫痛的病人,可是,就是没有人来过问或是安慰几句。晚上6点多了,在一群病人家属的吵闹声中,B超室终于又开始工作了。而我已在痛苦中煎熬了3个多小时!我不知道万一胎儿有事,该怎么办?下午,主任医生都放弃为我检查,并说,听不到胎心音了。轮到我的时候,短短的几分钟检查,我紧张得差点休克,隐约听到医生说,胎儿还好。我竟不敢相信,反复地问医生:“有没有胎心音?”医生有点愕然:“啊?谁说没有胎心音?挺好嘛。”

走出B超室,我像是中了大奖般的开心。别人对我的反应不以为然,都说我没经验,凡是来产检的都要做B超的,紧张什么?是的!我不能说主任医师“误诊”了,但如果她能给我一句安慰的话,我就不会如此紧张了。有位和我差不多时候怀孕的妇女,也用了一个下午的时候,花了1000多块钱,做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也是一切正常!而她仅仅是因为初孕没有太大的反应。

老百姓和医院打交道的时间并不多,也不希望多。传统的教育让我们对“医者父母心”这句话铭刻在心,可是,去了一趟省级大医院,我不知该说什么好。主任医师除了给我开了一张做B超的单子外,没说别的话,这就是我花钱所享受的服务吗?从此,我不再光顾这家医院了,我怕再遇上“误诊”。

陈晓峰:误诊——病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说起误诊,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因为我就是误诊的受害者。4年多前的一次耳病误诊,是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2004年9月,我觉得左耳嗡嗡作响,还兼有头晕耳塞等症状,于是,我到一个社区医院看病,接诊医生草草询问了病情并做了听力检查,便诊断为中耳炎,开了大量的抗生素和其他消炎药。10多天以后,由于症状并未减轻,我又去了市中心医院,医生同样询问病情和做了听力检查,但诊断结果截然不同,为突发性耳聋。社区医院误诊的直接后果是使我丧失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左耳40分贝听力损失无法再行恢复,给我造成了终生遗憾。

对于这次误诊,我想了很多:误诊直接的原因,除了那位社区医生临床经验和医术不高外,主要是缺乏严谨的作风和认真的态度,作为专业耳科医生,他怎么会想不到,突发性耳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救治具有极强的时间性?!而错过时机将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但那位社区医生还是草率从事,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当然,从这次误诊,想得更远一点,其深层次的原因乃是我国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由于没有家庭医生制度和缺乏跟踪的手段,医生对病人没有责

任感。医生只管开方,事后并不知道诊断是否正确,药是否有用,除非有大的误诊,对一般的误诊医生来说,是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当然,换个角度看,医生也有苦衷,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缺乏、挂号费低廉等,一个医生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每天都要面对潮水般的病人,故只能疲于奔命,难于对病人进行仔细的询问和检查。

我和我老伴一直后悔的是,当时为什么没有多跑几家医院,多找几位医生看看,如果当时直接去了市中心医院,结果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病人不能改变某些医生的作风及态度,但有权选择医院和医生,在对诊断结果有怀疑时,我们的教训是,应该去更高一级的医院,以减少误诊。

4年过去了,也许那位社区医生早已忘了我的那次就医,但没有治好的耳朵却给我带来了终生的痛苦。作为受误诊之害的我,但愿天下所有的医生,在下笔给病人做诊断时,要慎之又慎。因为,你的误诊,可能带给病人更多的痛苦、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甚至还会要了病人的性命。

潘征:误诊误治防范之我见

临床误诊是指医生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对疾病所下的结论不符合实际病情的诊断。它包括谬误诊断、延迟诊断和漏误诊断。误诊与误治是一对孪生兄弟,先有误诊后有误治,误诊误治在临床工作中是客观存在的。不仅罕见病、疑难病容易误诊,就是常见病、多发病也会被误诊;不仅经验少的低年资医生有误诊,就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也难免发生误诊;不仅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的基层医院有误诊,就是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医院也难以杜绝误诊。临床误诊的原因众多,既有医德医风的问题,又有医院管理、设备条件、业务水平、专科特点和疾病本身的因素。如:医生经验不足。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问诊与检查没有取得共识;医生没有选择最有力的检查项目;过分依赖或重视检查结果;疾病本身缺乏特异性症状;医生的诊断思维方法有问题;疾病属国内罕见病、新病;并发症掩盖原发病:病人诉说不清楚;所诉病史不确切;病理诊断错误;病理切片不到位;多种痰病并存,漏掉主病;缺乏特异性诊断设备;对专家、权威盲从;病人故意隐瞒病情,等等。

根据以上列举的误诊原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误诊误治的发生,医生负有很大的责任,因此,要“对症下药”,要用严格的制度及职业操守来要求及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增强其责任心和专业技术水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患者也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如,在对医生诉说病情时,不应隐瞒,而应全面、准确地介绍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发病情况:不能给医生太多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和避免误诊误治。

事实上,误诊误治的发生并不单纯是医生一方的责任,它与医院的管理体制、医学的发展水平、患者的配合程度均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科学对人体的认识和对痰病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当今的医学还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病情就像人的面孔一样,没有两个是绝对相同的。我们的医生在制定一个病人的治疗方案时,就好像雕刻家面对一块璞玉,必须也应该反复思量,因势利导。谨慎从事,只有这样,才能期望得到最好的成品。对于每一个病人,医生只能从零做起。在治疗没有完成之前,医生不能断言对这个病人的治疗一定会成功。病人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的任何阶段前来就诊。一般地说。就诊越晚,病症表现得越完整和明显,诊断就相对容易,但治疗效果却可能很差:就诊越早,可能是治疗的较好时机,但对早期病例,医生在诊断上却会碰到较大的困难。所以,并不是诊断错误或治疗错误都可称为误诊误治,应纠正误诊必然误治的不准确看法,从而客观地评价误诊误治的原因。

万英:我的女儿曾遭遇“误诊”

我生活在南方的一个中等城市,2002年5月的一天,我家的“天空”中,突然响起一声霹雳:我12岁的独生女被市里最权威的医院诊断为白血病!

我们原本是通过熟人到这家医院为女儿治疗背上的小棘苔疹的,不想,被诊断出“白血病”。对于这个结果,医生对我们夫妇说,是80%的可能,但却对我们的熟人说:“你朋友的女儿,100%是得了白血病,赶快到省城大医院治疗吧。”

孩子的奶奶几乎哭晕了过去。我们夫妇忍着悲痛带上女儿马不停蹄赶到省城一家有名的大医院,按要求,做血常规、免疫力检查直至抽骨髓……两天的悲伤、焦虑,等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女儿是被误诊了,她一切正常,只是稍微有些贫血。拿到这一结果后,我们一家人抱成一团又哭又笑!

回想当初的情形,我并不怪责误诊了我女儿的医生,他能从为我女儿治疗皮肤病的过程中,发现血常规异常(女儿在他诊治后,又到我工作单位的医院也做了血常规检查。结果仍是异常),说明他对工作、对病人是负责的;他与我家素不相识,却对我女儿的病那么焦急上心,他直言对我的熟人说,他所在的医院虽说也能治疗白血病,但水平远不及省城,让我们赶快到省城的大医院去。

对于我女儿两次血常规结果的异常,省城的医生是这样解释的:一是我女儿皮肤特别自净,本身血中的白细胞就有异于常人,‘再加上我女儿那段时间正患口腔溃疡,又逢例假,几个因素综合起来,血常规结果就有可能出现异常。听省城的医生这么一分析,我想,女儿被“误诊”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市里的那位医生问诊不够仔细,二是那位医生的综合判断能力有待提高。

臧冰:我看误诊

我个人认为,误诊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医生缺乏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2007年春节前后,我父亲出现了颈部肿块和声音严重嘶哑的情况。但一生刚强,有病能挺则挺的父亲没有认为这是什么大病,缺乏医学常识的我们也没有在意。3月份,父亲的喉咙实在肿痛难忍,他才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市中医院五官科就诊。医生只是简单看了看,给父亲开了喷嗓子的药,就让父亲回家了。父亲回家后,喷了几天药,根本不见好转,脖子上的肿块逐渐增多,声音更加嘶哑。我们家族多数人都长寿,没有人得过恶性肿瘤。因此,一些恶性肿瘤的典型症状都被我们忽视了。直到7月,父亲再次去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下咽癌,颈部肿块由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引起,声音嘶哑则是肿瘤压迫了发音神经所致。我们马上带父亲到北京医治,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住院治疗。无奈,癌症已经转移,虽百般努力,仍无力回天。2008年4月,父亲还是离我们而去。

父亲辛苦了一辈子,这几年刚刚过上儿孙满堂、吃穿不愁的好日子。他真的舍不得这美好的生活啊!

父亲已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伤痛。倘若那位五官科医生,当初能够细心一点、责任心强一点,作为有相当专业医学知识的医生完全可以从父亲的典型症状中判断出父亲得的是什么病?!可是,误诊——谁都知道,这对于发展迅速的癌症病人意味着什么!因此。医生的责任心实乃天下第一责任啊!

猜你喜欢
误治误诊B超
《临床误诊误治》2023年投稿须知
《临床误诊误治》2022 年投稿须知
《临床误诊误治》2022年投稿须知
《临床误诊误治》2022年投稿须知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