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景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2009-12-28 05:46孟庆娥
天津农业科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景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孟庆娥

摘要:介绍了景县的概况,从河北省景县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关键词:景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 F304.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1-0090-03

Research on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Jing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MENG Qing-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Jing county profiles was first described,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Jing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the major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were introduced. The transfer approaches of rural labor force were put forward relevantly.

Key words: Jing county;rural labor force;transfer

1 景县概况

景县交通、通讯便利。京沪铁路、京富高速公路贯穿东境,德石铁路、石德高速公路横跨南部,景县恰位于两路交汇处。公路已建成以国道、省道为骨干,以县城为中心,以县、乡、村三级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体系,外联周边省市,内通全部乡村。同时新建、改建了景桑、阜德、衡德、景衡等一批高等级公路。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5.7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83.2%。财政收入达到2.45亿元(不含基金收入),比“九五”末增长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 337元,比“九五”末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894元,比“九五”末增长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高峰期时所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力年龄段,景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逐年增长。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达到50.06万人,其中乡村总人口44.972 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9.83%;农村劳动力资源数22.786 8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50.7%。可见景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2 景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

2.1 人力资本整体素质较低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绝大部分。2006年,文盲或半文盲、小学文化、初中文化程度人数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分别为1.1%,26.2%,59.7%,三者之和高达87%。而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分别为10.4%,1.9%,0.7%,三者之和仅为13%。由此可看出,景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总体偏低,技能较弱。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7.6年,低于初中毕业水平。近80% 的劳动力没有专门技能,14% 的劳动力掌握了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技能,2.8%的劳动力掌握了驾驶技术,3.2%的劳动力掌握了农业技术。此外,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除了许多青壮年劳动力仍是文盲半文盲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低龄者过早进入从业状态,这将意味着新一代文盲半文盲的形成。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不能适应当前城市企业技术升级的现实需要,已经成为自身外出就业的限制性因素。

2.2 农村劳动力输出组织化程度低

无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输出使得农民外出务工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外出农民工中大部分是自发的、分散的,而且没有经过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许多要靠亲友介绍工作,离开了亲友,他们很难得到有效的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甚至在不能胜任工作或有其他原因时直接返回农村。目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就业条件和福利待遇基本由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工会组织和政府的干预基本上微不足道,致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多数农民工在城市干的是体力活,且普遍存在劳动时间长,工资报酬低,劳动条件差,节假日、休息日少的现象,而且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2.3 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景县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都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师资,再到服务和培训内容上都相当滞后。在就业服务方面,尚未完成驻各大城市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难以及时搜集市场对劳动力的供求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不能准确了解市场需求,不能与就业相对接合理设置培训项目。总之,还没有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维护权益“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3.1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农、工、贸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经营。其基本特征是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商品化、产业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工商、产销一体化对于吸收农村劳动力有很大的潜力。全省应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依靠专业市场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农场驱动和专业合作组织推动等形式,在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同时,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加工、贸易、仓储、运输等环节和领域分流,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3.2 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也是农村劳动力最容易进入的产业。目前,景县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较慢,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交通运输和餐饮服务业上。而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新兴的第三产业却发展不足,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因此,各地区应把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信息、金融、保险、旅游、咨询、房地产、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农村现代服务业,以提高第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

3.3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

乡镇企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的需要,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对规模以上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同时,结合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吸引农民迁居小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分流,减少向大城市盲目流动。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与中心城市的规划相配套。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使小城镇具备基本的城市功能。要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联片、形成规模效益,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长远目标,注意节约用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最终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3.4 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

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倾斜,普及扫盲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建立科学有效的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努力提高高中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并逐步走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应强调多种形式,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非正规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完善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

3.5 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畅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渠道

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和管理,重点培育一批劳务输出基地区县,实行基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相结合,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有效性和组织化程度。同时,构建劳动力组织输出系统,调查和掌握市场劳务需求信息,并根据信息组织资源地的劳动力开展岗位培训,有组织、有规模、有订单、有目的地输出劳务,实现“从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季节型向常年型,流动型向相对稳定型”转变。鼓励和扶持劳务输出组织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文生,李媛媛.河北省生产要素赋存状况对就业结构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5(2):81-82.

[2] 汪上,刘慧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核心路径选择[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 (9):18-19.

[3] 刘伯文.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4 (5):332-335.

[4] 吴寒芬. 中小企业集群的成因与效应[J] .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 (4):9-10.

[5] 杨龙.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景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景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 推动163件建议办结
校党委书记王守忠带队赴景县调研董子文化传承工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研究与启示
河北小麦收割正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