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物流业振兴策略探讨

2009-12-28 04:28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3期
关键词:物流业金融危机物流

杨 洪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逐步显现,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严重冲击。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文章指出,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物流业的振兴,国家积极施救是保证,物流企业积极自救是根本。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业振兴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化以及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产业供应链的一部分。2008年下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性经济衰退引发全球商贸受阻。物流业作为全球商贸的承载体遭受了沉重打击,而中国物流业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

据2009年2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1月份中国出口总额同比去年下降17.5%,除服装出口同比增长5.7%外,机电产品、粮食、钢材出口同比去年分别下降20.9%、51.7%和53.8%;进口总额同比去年下降43.1%,其中原油、工业制品、铁矿砂同比去年降幅达8%、39.9%和11.2%。出口和进口降幅比2008年12月分别增加21.8%和14.7%。受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目前中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业务量减少、资金链紧张和利润下滑的状况,物流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应对金融危机,振兴物流业刻不容缓。

金融危机下中国物流业振兴的必要性分析

(一)物流业对GDP的贡献作用大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性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GDP的贡献作用(见表1)。

(二)物流成本占CDD比重大

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研究经验表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部分国家或地区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见表2)。

由表2可知,中国物流成本总体水平偏高。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与英美等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要高出6~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前景大,物流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三)外资物流抢占中国物流市场

依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物流批发等领域已对外开放,国外大型物流巨头纷纷布局中国物流市场。比如TNT将总部由北京迁到上海。并且追加在华投资;DHL完善在华口岸作业中心,增设分公司,建设物流快递中心等。

然而,近年来中国强大的物流需求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掩盖了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不足。如很多物流企业还停留在“汽车运输队”的水平;国内工商企业80%的物流靠自己完成,只有20%选择第三方物流。但是随着外资物流企业的不断涌入,中国物流市场上外资物流业务量比重不断增加,给中国物流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2002-2008年物流业务总量中外资物流所占比重(见表3)。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物流对GDP的贡献作用看,还是从提升国内物流业的竞争水平看,中国物流业振兴变得非常迫切。

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恢复本国经济。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对本国企业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进口货物增加关税;利用各种知识产权以及专利措施提高进口门槛;制定单行条例,如2008年6月欧盟制定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即REACH法规,使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化工、纺织、服装、印染和玩具等3万余种产品受到严重影响。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制造”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同时国际贸易形势也将更加严峻。显而易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必定给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量带来负面影响。

(二)金融危机下汇率变动使物流企业发展受阻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而消费量的变动会引起整个国家物流业务量的变动。比如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物价普遍上涨,此时该国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引发消费低迷,从而导致物流业务量急剧下降;反之,当通货紧缩发生时,物价普遍下降,此时该国货币购买力增强能拉动消费,从而引起物流业务量增加。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汇率发生较大变化,汇率变动引发美元对人民币较大幅度贬值,美元贬值抑制美国国内消费,加大中国对美出口的难度,从而引起对美物流业务量减少。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汇率还将持续变动,人民币还有升值的空间。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下降,进而威胁国内一些制造商的发展,这又将引发物流业务量进一步下滑。

(三)金融危机下物流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物流企业资金是否充裕是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前提,资金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非常时期金融机构首先考虑的是资金的安全性,并建立了一套手续繁杂的审批程序,同时实行严格的财产抵押担保制度。一般而言,房产抵押率为70%,生产设备抵押率为50%左右,动产抵押率为20%-30%,而专用设备抵押率只有10%,而物流企业的资产主要由车辆、仓库这类动产及专用设备构成,贷款抵押率明显较低,同时金融部门还要根据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用度来调整贷款抵押率,并且抵押物品还要满足金融机构的其他要求。因此,物流企业融资额度十分有限。

金融危机下中国物流业的振兴策略

(一)政府积极施救

国际贸易仍将助跑物流。就出口而言,中国外贸出口商品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必需品,且价格便宜。生活必需品可替代性小,纵使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各国对来自于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不会减少。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应继续出台一系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刺激出口。作为国际贸易的承载体,物流业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仍将获得发展契机。

加大税费改革力度为物流企业“减负”。虽然高油价风险因素对物流企业而言仍然存在,但费改税实施后,其对中国物流企业带来的利好已逐步凸显。如对道路货运物流企业而言,由于货运车辆成品油消费税的增加额一般都小于其原来所需缴纳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之和,故费改税有利于道路货运物流企业降低成本。费改税是税费改革的方向之一,当前形势下各级政府应加大税费改革力度,比如将物流运输企业税费改革问题作为专项议题,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专项研究,帮助物流企业尽快走出困境,进一步为物流企业减负。

4万亿扩内需政策蕴含无限商机。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于2008年年底推出4万亿投资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4万亿投

资具体构成为:投资1.5万亿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万亿用于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1。。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1500亿元用于社会事业;3700亿元用于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4000亿元用于民生工程(见图1)。

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区重建必将带动钢铁、煤炭、建材、水泥以及相关专用设备等的巨大需求,货源的充足将成为物流业务增长的新引擎。很明显,物流业是此轮“扩内需”政策中最受惠的产业之一。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影响,物流业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在目前形势下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物流政策法规以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能促进物流业自身的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也能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务院于2009年3月10日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中国已确定了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该文件的出台能够促进物流产业升级、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促进大中小城市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二)物流企业积极自救

参与工商企业供应链管理。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随着工商企业产品同质化趋势加剧导致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工商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管理潜力的挖掘,特别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运作,这将有利于物流企业的服务从销售物流向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原材料物流延伸,全面介入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从而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如宝洁(中国)公司把与物流服务商、下游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规范物流操作流程、实现货物带托盘运输等。

借此契机,大型物流企业可以凭借网络、资金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中小物流企业则可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灵活转变经营方式,从而实现做强做大。

提升企业信用,多渠道筹集资金。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以往有所降低,但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仍高于《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加之部分物流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在物流业务放贷中十分“惜贷”。信用缺失是影响物流企业筹资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信用有利于物流企业与银行、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同时为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在将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资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供应链管理,开发“第四利润源”。人们把通过降低生产领域的物质资源消耗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一利润源”;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二利润源”;通过合理组织仓储配送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三利润源”。目前,受原材料及人力资源成本上涨、金融危机引发人民币升值、国际经济下滑等大环境影响,“中国制造”形势不容乐观,通过物流赢得“第三利润源”举步维艰。因此,物流企业要寻找新的利润源,从管理的层面构建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充分利用和挖掘外部资源,增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通过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而增加的利润被称作“第四利润源”。

加强联合,“抱团取暖”。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外贸易下滑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效益。面对现状,中国物流企业应加强联合,通过资源共享、整合等实现物流行业新的腾飞。物流企业加盟以及联盟内合作伙伴协作机制的建立是物流组织在物流联盟企业制度上的一次创新,它代表了流通组织发展的方向,也是物流业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能提高物流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必然会对物流业造成巨大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物流企业应努力降低运作成本,把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总体而言,金融危机对于新兴的中国物流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且机遇大于挑战。

猜你喜欢
物流业金融危机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物流业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